APP下载

基于翻译目的论的桂林古桥资料英译探讨

2020-03-03韦红君韦储学

辽宁科技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古桥连贯目的论

韦红君,韦储学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目前国内外对桂林古迹进行整编与英译的资料大多是抗战史类,尚未发现桂林桥梁资料的外译。一些学者在桂林古迹资料的对外宣介方面开展了一些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绩。张莹莹利用目的论探讨了旅游资料翻译的方法,以达到准确地译介旅游资料的目的〔1〕。林京海、周有光介绍了花桥、仙桂桥等桂林古桥的历史发展、地理位置及结构等内容〔2〕。但桂林古桥资料的外译工作并未及时跟上旅游业的发展步伐,影响着桂林旅游文化的进一步对外宣介及桂林旅游的持续发展。

1 翻译目的论简述

20世纪70年代,莱斯创立了功能翻译理论。在此基础上,德国学者汉斯·弗米尔和诺德提出了目的论。该理论指出,受众是决定翻译目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而原文仅是为目标受众提供部分或全部信息的源泉〔3〕。目的原则、连贯性原则和忠实性原则是目的论的三大基本原则。所有翻译活动遵循的首要原则是“目的原则”,即翻译应能在译入语情境和文化中,按译入语接受者期待的方式发生作用。连贯性指译文必须符合语内连贯的标准〔4〕,即译文具有可读性和可接受性,能够使接受者理解并在译入语文化及使用译文的交际语境中有意义。忠实性原则指原文与译文之间应该存在语际连贯一致。

2 目的论在桂林古桥资料英译中的应用

根据莱斯提出的文本类型理论,文本可以分为信息文本(以传递信息为主要功能)、表达文本(强调作者如何表达自己的心境和感情)和感召文本(以信息接受者为中心,强调文本的感染度)。信息文本主要功能是给读者提供信息和知识,桂林古桥资料作为陈述事实的非文学类文本,属于信息文本,需要在翻译时把信息有效传递出去。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在目的论的指导下,利用多种翻译方法对古桥资料进行翻译,确保翻译目的的实现。

2.1 适当增补信息,实现翻译目的

目的原则是在一切翻译过程中必须要遵循的原则,即翻译时要考虑目的语读者认可的方式,使译文达到传递信息和诱导行为的目的。目的意味着策略和手段〔5〕,要实现任何一种目的,需要采取必要的策略和方法。本文中桂林古桥资料翻译的最终目的归根到底有三个:一是传递信息;二是诱导行为;三是宣传中国文化。明确了史料翻译的最终目的后,译者可以选择恰当的翻译方法开展翻译(英译)工作,恰当地处理原文与译文之间的差异,从而确保目的语读者能较好地理解文本信息。

原文: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吞并六国、平定中原后,令史棣“凿灵渠,建陡门”,沟通湘江与漓江,为昔日往来南北必经之道。(万里桥资料)

译文:In 221 BC, after annexing the other six kingdoms and pacifying the Central Plains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Qin Shihuang, the first Emperor of the Qin Dynasty of China, ordered the Lingqu Canal be built with Doumen (water gate) to connect the Xiangjiang River and the Lijiang River, which was the only link between the North and the South at that time. (The material of Wanli Bridge)

在目的原则的指导下,围绕译本需要实现的信息传递、诱导行为和宣传中国文化的三大最终目的,对古桥资料进行汉英翻译。英语国家的读者不知道“秦始皇”是中国秦朝的第一位皇帝,不知道“中原”指的是中国的黄河中下游地区,更不知道“陡门”是指灵渠中类似于水闸之类的拦水工具,而不是一个门。在翻译过程中,要想帮助目的语读者理解其相关信息,达到预期目的,就应该在确保所译内容符合原文原意的同时,实现翻译的最终目的——准确传达原文信息,从而更好地服务于译文读者。在译文中对中国特有的文化事物进行注释,或者直接在译文中添加解释性文字说明,既向目的语读者介绍了中国文化,又兼顾了他们的理解与吸收,目的语清楚明了,实现了翻译目的。

2.2 调整表达习惯,实现译文连贯

连贯性原则指的是译文要符合表达逻辑,符合译入语的语言表达习惯,以便让译文读者清楚理解并在目的语文化与交际环境中发挥作用。由于东西方语言文化差异大,汉语简约、含蓄,属典型的螺旋式结构;英语严谨、直接,是典型的直线型结构,因此在汉英翻译时,要根据目的语的表达规范对译文进行调整,使译文能为读者所理解和接受。

(1)转换表达形式,完善内容表达。连贯性原则要求译文的语句通顺自然。为保证语篇内连贯,在词性方面,可将名词、动词与形容词进行相应的转换;在句子成分方面,主语、谓语、定语同样也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尽管翻译是将一种语言转化为另一种语言,但在翻译过程中,仍然需要考虑译文的可读性与可接受性,因此使用转换法有助于实现语篇内连贯从而提高译文的质量,实现语篇的可接受性与可读性。

原文:宋代以前,漓江上是没有桥的,全部靠船或者众多船搭造成的浮桥通过,交通极为不便。(解放桥资料)

译文:Since there was no bridge over the Lijiang River before the Song Dynasty, those people who wanted to cross the river had to take a boat or walk on the floating bridge, which was built on many boats across the river. It was extremely inconvenient. (The material of Jiefang Bridge)

在翻译前要通读文章,明确句子与句子、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关系,从而在翻译时适时调整词性和句子成分以使译文实现连贯。通读原文可以了解为什么要架浮桥。因为宋代以前没有桥,这就是句中隐含的逻辑关系。由此,在译文中通过词类或句子成分的转换,可以实现语内连贯。

(2)调整表达形式,确保结构完整得体。中文强调意合,结构比较松散,所以简单句多;而英语强调形合,在语言表达上显现出的多采用结构完整、逻辑严谨的长句。形合的英语采用的是“主从”方式,意合的中文以“并列”方式为主。这一差异往往是译者在翻译中遇到的一大难题——如何有效地解决中英语言之间这一表达上的差异,使译文不仅具有可读性,同时又实现文本连贯,采用合并法可以解决这一难题。合并法指的是把若干个短句合并成一个长句的一种翻译方法。通过合并可以把中文内容有效转化成得体的英语表达,实现连贯。

原文:桥面东段筑有一条长廊,饰以粗大的朱红色廊柱,桥西是一片垂柳围绕的花圃。(花桥资料)

译文:A long corridor stands in the eastern section of the bridge deck, decorated with large vermilion pillars, and a flower nursery surrounded by weeping willows is located in the west of the bridge. (The material of Huaqiao Bridge)

中文的“意合”讲究句子短而有力,内容言简意赅。英语的“形合”强调内容的表达形式严谨,多使用复杂长句。重读原文,可以发现,桥面东段与桥西这两句属于并列联系,因此使用连词“and”将它们合成一句。由此,译文的结构呼之欲出,连贯且不散乱,这样既达到了翻译的目的,也实现了语篇内连贯。

2.3 准确表达,确保忠实原文

功能派指出,翻译与创作的联系在于无论对译文做出多大的整改和变动,译文和原文始终保持着某种联系,并在符合翻译目的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忠实于原文,这就是目的论下的第三个原则——忠实性原则,也被称为语际连贯原则。翻译主要是解决原文内容与译文形式之间的矛盾,即在翻译中译者要对原文的文体和风格要做到最大限度的尊重以实现语际间的连贯〔6〕。对于历史资料这一类译本,文本风格要严肃正式,用词严谨,表达准确,以避免对历史造成误解或曲解。

原文:很久很久以前,遇龙河本叫作安乐水,河上没有一座桥。(遇龙桥资料)

译文:Long long ago, Yulong River was originally called Anleshui River, without any bridge over it. (The material of Yulong Bridge)

反译是指把句子按照与汉语相反的语序或表达方式译成英文,更符合英语的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反译法的运用要明确地表达原文意思和作者的意味〔7〕。在目的理论指导下,忠实性原则的运用可根据翻译的特殊情况而定,即译文不仅要解决原文与译文间的文化矛盾冲突,还要维持语言的表达习惯,尽可能使译文在风格、内容和特点上与原文对等。

英语国家的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与中国语言的差异在表示否定意义时显得尤为突出,英汉两种语言在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存在很大差异,这一点在表示否定意义时显得尤为突出。如译文中的“without any bridge”(采用了介词结构因而简单易懂)。此外,还有一种否定被称为“含蓄否定词”,如名词中的“shortness”、“loss”,动词中的“refuse”、“lack”,形容词中的“bad”、“blind”等。使用反译法可以让译文既忠实于原文,又忠实于语言表达习惯,从而实现了信息传递、文化输出的目的。

3 结语

汉英翻译实现了两种语言间的信息转化,减少了交际中语言不通的障碍,为跨文化交际创造了条件。本文以目的论为指导理论,剖析了翻译桂林古桥文本时所需注意的内容。翻译过程中,译者要以目的性、连贯性和忠实性等翻译原则为指导,使用增补、删减等翻译方法进行翻译实践,保证译文能为读者所接受,读起来顺畅自然,贴近目的语的表达习惯。无论采用何种翻译方法,都要尽可能地译出有效信息,使译文得到读者的认可,达到最终的预期目的。

猜你喜欢

古桥连贯目的论
古桥古韵 灵动灵渠
语意巧连贯,旧“貌”换新“颜”——从“八省联考”卷探析高考语意连贯题
翻译目的论下江苏菜系英译研究
目的论视角下的宜兴特产翻译实践研究
走古桥,做古桥,感受古桥文化魅力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人体隐喻与语篇连贯
金元明时期北京地区古桥研究概述
衔接连贯题的复习备考注意点
从目的论角度看中药药名英译
新疆外宣英译特色探究——以目的论为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