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医药文化自信视域下的人才培养*

2020-03-03牛素珍焦元清牛彦平

光明中医 2020年23期
关键词:中医药文化学生

牛素珍 张 晨 焦元清 牛彦平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原创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与疾病的长期斗争中积累的宝贵财富。然而近代以来随着传统文化土壤的破坏与西方科学主义的冲击,中医药多次遭遇被取消、被废止的命运,中医药文化自信逐渐丧失。新时代迎来了中医药文化发展的大好机遇,只有增强中医药文化自觉,坚定中医药文化自信,才能推动中医药文化繁荣和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文化自信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通过灌输和启发相结合的教育培养出来的,并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中逐渐升华的。将中医药人才培养置于中医药文化自信视域下进行探索研究,是弘扬中医药文化的需要,也是发展中医药事业的重要任务。

1 中医药文化自信的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新时代要实现中医药的振兴与发展首先从树立中医药文化自信开始。何为中医药文化自信?中医药文化自信是指“对中医药文化生命力的高度认同,对中医药文化价值的坚定信念和对中医药文化发展前途的坚定信心”[2]。首先要有对中医药文化生命力的高度认同。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在与疾病长期抗争过程中经验的积累和概括总结,几千年来中医药护佑着人类的健康并为此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近代以来虽历经坎坷仍然保持顽强的生命力,并继续发挥着其他医学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人们对中医药文化生命力的高度认同。其次要有对中医药文化价值的坚定信念。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可以概括为4个字“仁和精诚”[3],即医心仁、医道和、医术精、医德诚。“医者仁心”,“仁”是中医人的基本素养和要求;崇尚“和谐”,“和”是中医人价值追求的最高境界;“博极医源,精勤不倦”“至精至微”,“精”是中医人的基本职业素养和要求;“大医精诚”,“诚”是中医人人格修养的最高境界,心怀至诚于内,言行诚谨,诚心救人。中医人要有“仁和精诚”的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坚定信念。再次要有对中医药文化发展前途的坚定信心。新时代中医药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发展机遇,中医药以其独特的理论和临床实践模式,在充分发挥其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和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基础上,同时融入现代生命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实现中医药的创新与发展,从而在医学发展过程中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服务于人类健康。

2 中医药文化自信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意义

中医药的发展需要高素质的中医药人才,人才是中医药发展的第一要素,是学习、传承、弘扬中医药文化的实践者和根本保障。在中医院校教育中培养学生的中医药文化自信是至关重要的,中医药文化自信在中医药人才培养中意义重大。

2.1 培养中医药人才的中医药文化自信是传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的前提和基础中医药文化根植于中华文化的沃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典型代表,是中华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一张亮丽的名片,也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构成元素。离开了对中医药文化的自信,中医药独特的理论与技术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就会失去思想引领和精神动力。而中医药人才是中医药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离开了对中医药文化充满自信的人才,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就会落空。因此在中医药教育中要加强中医药学生的中医药文化自信的培养。

2.2 培养中医药人才的中医药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医药文化创新发展的根本中医药理论博大精深,只有系统学习和接受过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熏陶和中医药思维方式训练的人,才有可能真正感受到中医药文化的精髓和魅力,才会发自内心地热爱中医药文化,坚定对中医药文化的自信。也只有具备了这种自信,才能在临床实践中自觉运用中医药理论和方法解除患者病痛,服务大众健康,并不断从丰厚的中医药文化遗产中深入挖掘提炼出其蕴含的宝藏,在与新时代医学实践相结合过程中实现中医药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2.3 培养中医药人才的中医药文化自信要以高度文化自觉为基础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且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4]。对中医药文化的自觉首先要求中医人对中医药文化有自知之明,既要看到中医药在中华民族繁衍生息过程中的突出贡献和价值,也要看到中医药本身的局限性,以及新时代如何突破瓶颈实现发展。同时中医药文化的自觉还需要中医人充分认识中医药的发展历程和中医药的未来发展。中医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同时也有其发展的坎坷与艰难,甚至一度到了几乎被废止和取消的地步。但我们必须要看到中医药有着其他医学没有的优势和独特价值,在未来的医学发展中中医药必然会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对中医药文化的自信“既是自知之明,也是对自身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5]。可以说没有文化自觉就没有文化自信,而离开了对中医药文化的自信,就不可能造就具有坚定的中医药理论自信、临床自信的中医药人才。

3 将提升中医药文化自信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

中医药高等教育承担着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在学校教育中,应将增强中医药学生中医药文化自信作为教育的主线贯穿始终。培养中医药学生的中医药文化自信是摆在中医药高等教育面前的一项首要任务,也是中医药高等教育的基本职责。

3.1 通过培养和增强学生文化自觉,提高医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认同文化认同体现的是“个体对群体文化从认知到同化的心理感悟过程,表现为心理层面的认可和实践层面的履行,进而产生文化归属感”[6]。文化自觉是文化认同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对中医药文化的自觉就不可能实现对中医药文化的认同,没有对中医药文化的认同何谈对中医药文化的自信。因此需要对中医药学生进行系统的中医药理论教学和中医思维训练,使他们能够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医药理论的精髓,在充分认同的基础上,增强中医药文化自信。众所周知中医药理论博大精深,学生要系统掌握这些理论需要静下心来,刻苦钻研。当今社会环境复杂多变,新鲜事物频出,外界因素干扰过多会导致学生难以聚精会神深入学习中医药文化知识,往往只是一知半解,更体会不到中医药文化的精髓及奥妙所在,这就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和有针对性的教学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增长学生的中医药文化知识,增强中医药文化自信。

3.2 通过增设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中医药学生的文化底蕴,为其增强中医药文化自信创造条件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仁学思想、阴阳五行学说、天人合一理念、致中和思想等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也是中医药文化的理论基础和核心内涵。深厚的传统文化基础是中医院校学生学习和掌握中医药文化精髓以及增强中医药文化自信的关键所在。在中医院校课程设置上可适当增加《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文化概论》《中国古代哲学》等相关课程,以增强学生的传统文化底蕴。校园文化是人才培养的外部环境。高等中医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要加强中医药文化氛围的构建。既要建设校园硬环境,包括校园建筑、小径、广场、雕塑、草坪、植物、公园、小湖等,也要建设校园软环境,包括校训、校歌、校徽、校旗、学校LOGO、公众号、学生社团、中医药文化网络平台、论坛等。校园文化环境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正是这种氛围增强了学生的中医药文化自信。

3.3 通过培养中医药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实现对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创新中实现文化自强,提高中医药文化自信“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中医药的振兴与发展离不开中医药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为此,在中医药院校可适当开设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相关课程,比如创造学、创造心理学等。同时加大实践教学,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①加强中医药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实现“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提高学生临床诊病的经验与技能。②加强中医药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中医药的创新发展科研先行,科学研究本身就是探索、认识未知的过程,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实践,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专业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与动手能力。③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社会实践是学生走向社会、接触和了解社会的过程,也是学生把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并与实践结合的过程,在实践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其创新思维与能力。

3.4 通过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传承中医药精粹,提高中医药学生的文化自信当代大学生基本是00后,社会上称为网络原住民,网络新生事物对这一代人产生了重要影响,已经成为学生了解外部世界和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当然也是中医药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为此学生可以利用线上网络优质学习资源作为线下专业学习的必要补充,增强对中医药文化知识的深入学习;可以通过创建QQ群、微信群,加强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课后的沟通与交流;可以通过影视剧这些喜闻乐见的方式获得中医药文化相关知识,这些影视剧有的是以历代名医为专题如《李时珍》《神医扁鹊》《神医朱丹溪》《医圣张仲景》等,有的是以中医药文化为背景如《刮痧》《神医喜来乐》《大宅门》《大国医》等;可以通过观看中医药文化纪录片《黄帝内经》《本草中国》等,或者一些有关中医药文化的节目比如百家讲坛的《黄帝内经》《大国医》等系列加强对中医药文化的认识。总之,网络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可以使学生在理解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的基础上增强中医药文化自信,培养具有深厚的中医药文化底蕴的中医药人才。

3.5 通过培养中医药学生的国际视野,自觉推动中医药文化走出去,在同西医文化交流互鉴中提升中医药文化软实力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一张亮丽名片。医学发展离不开中医药的作用,这次疫情防控可以充分彰显中医药的优势。中医药高等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因此在中医院校课程体系建设中,适当增加国际型课程,使学生了解国际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地理、风俗以及世界各国医学的特色,即时充实学生国外最新的医学知识和最先进的医学成果,使学生知识结构更加合理。同时中医药文化走出去还需要中医药人才要有一定的国际交往能力,学生在公共外语学习的基础上,重点加强专业外语能力的学习,同时鼓励中医专业教师进行双语教学,提高学生对外交往素质,助力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传播以及中西医文化的交流。

猜你喜欢

中医药文化学生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赶不走的学生
谁远谁近?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学生写话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