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吞咽障碍中的应用效果

2021-01-04梁明明

光明中医 2020年23期
关键词:脑炎病毒性障碍

梁明明

重症病毒性脑炎是由于各种病毒感染引起的软脑膜弥漫性炎症综合征,后遗症发生率达70%,最常见的即是吞咽障碍,这对患儿早期营养状态形成不利影响[1]。有研究表明[2],加强对重症病毒性脑炎伴有吞咽障碍患儿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其吞咽功能,改善预后。因此,此次研究中,根据有吞咽障碍患儿的护理需求,给予其早期心理护理、基础功能训练、摄食功能训练等,与常规护理患儿进行对比,旨在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吞咽障碍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从沈阳市儿童医院2017年9月—2019年9月收治的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中选择40例伴有吞咽障碍的患儿,随机将其分为常规组(20例)和干预组(20例)。常规组中男8例,女12例;年龄4~12岁,平均(7.13±1.84)岁;其中经改良饮水试验测试[4]吞咽障碍Ⅲ级有10例,吞咽障碍Ⅳ级有8例,吞咽障碍Ⅴ级有2例。干预组中男9例,女11例;年龄3~12岁,平均(7.21±1.74)岁;其中吞咽障碍Ⅲ级有11例,吞咽障碍Ⅳ级有7例,吞咽障碍Ⅴ级有2例。2组患儿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组间能够比较分析。此次研究已通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所有患儿均符合《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3]的相关诊断标准且伴有吞咽障碍者;②吞咽障碍为Ⅲ级及以上;③患儿家属对此次研究内容了解,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患有咽喉部疾病或先天畸形者;②伴有癫痫或其它颅脑严重损伤者;③合并有心、肝、肾等严重器质性病变者。

1.3 方法2组患儿均给予抗病毒感染、营养神经以及激素治疗。治疗期间2组分别给予不同护理方法。周期为1个月。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对患儿基本情况体征进行测量记录,增加病房巡视,鼓励患儿张口进食,指导患儿家长帮助患儿进行常规口腔训练,对于严重吞咽障碍患儿采用鼻饲补充营养,以避免患儿出现营养不良。干预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增加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①训练前准备:对患儿及家属进行功能训练宣教,为其讲解功能训练的内容、方法以及目的,增强认知,使其了解康复训练的重要性。患儿年龄较小,因此接受与学习能力相对较强,可指导家属进行被动的SHAKER训练。增强食管括约肌力量,其中高敏患儿选用硅胶勺,低敏患儿选用不锈钢勺。②基础功能训练:指导患儿开始口腔附近肌肉功能训练,如舌部训练、唇部训练及颌部训练。给予吞咽反射能力显著减弱的患儿冰块进行寒冷刺激,提升咽喉部敏感,从而促进产生吞咽反射。指导咽喉部有残留食物的患儿进行声门上吞咽法,增强其声门闭锁能力,强化软腭肌,从而清除咽喉部食物。③摄食功能训练:在训练开始前先对患儿进行心理护理,避免患儿因吞咽障碍而拒绝进食,缓解患儿的焦虑、不安、排斥的心理。之后先指导患儿进行30 s吞咽空气的练习,患儿改良饮水实验评定为4级或以上时,给予患儿柔软的食物进行吞咽训练,训练过程中严密观察患儿反应。④防止误吸:吞咽障碍患儿在饮食时极易出现误吸,食物错入气管形成吸入性肺炎,因此要注意增强患儿口腔附近肌肉训练力度,提高反射灵活性。同时也可通过改善摄食与吞咽功能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1.4 观察指标①对比2组临床疗效及护理满意度。采用本院自拟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表调查,分为满意与不满意,满意度=满意例数/总例数×100%;疗效评估,痊愈即护理后患儿无吞咽障碍,饮水实验评定为1级;有效即护理后患儿吞咽障碍明显好转,饮水实验评定为2级;无效即护理后患儿吞咽障碍无明显改善,饮水实验评定为3级及以上。总有效率=(痊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5]。②对比2组临床症状恢复时间。记录2组患儿惊厥、意识障碍、吞咽障碍、肢体障碍、颅脑神经障碍等症状恢复时间。③对比2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护理前后分别采用儿童生活质量测定量表[6]评估2组患儿生活质量,包括疼痛、饮食活动、日常活动、语言与交流、学校活动、疲劳、移动与平衡,共7个维度,各维度分值范围为0~100分,分数越高则表示患儿生活质量越好。④对比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并记录护理期间2组患儿出现营养不良、吸入性肺炎、脱水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2 结果

2.1 2组患儿临床疗效及护理满意度对比护理后,干预组临床总有效率95.00%明显高于常规组的65.00%,且干预组护理满意度100.00%显著高于常规组70.00%(P<0.05)。见表1。

表1 2组患儿临床疗效及护理满意度对比 (例,%)

2.2 2组患儿护理后临床症状恢复时间对比护理后,干预组各临床症状恢复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患儿护理后临床症状恢复时间对比 (例,

2.3 2组患儿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与护理前比较,护理后2组生活质量评分皆明显升高,且干预组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3。

表3 2组患儿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例,

2.4 2组患儿护理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护理期间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显著低于常规组的45.00%(P<0.05)。见表4。

表4 2组患儿护理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例,%)

3 讨论

吞咽障碍指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发生于不同部位的吞咽时咽下困难,吞咽障碍可影响患儿摄食及营养吸收,还可导致食物误吸入气管引发吸入性肺炎,严重者可危及生命,为家庭带来沉重的精神压力。因此,针对伴有吞咽障碍的患儿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至关重要[7]。

早期康复护理是结合了康复医学和护理学的专业技术,其理念能有效指导早期康复护理实践,减少因疾病所致的并发症,改善患儿感知与结局。有研究表明[8],在康复训练开始之前,对患儿疾病程度、身体状态、意识及脑功能进行全面评估,随后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在此次研究中,针对干预组患儿,在家长的配合下进行心理护理、基础功能训练、摄食功能训练等系统的康复训练,护理干预后发现患儿吞咽、肢体等功能明显加强,且食欲增加,进食撒落数减少,进食速度变快。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干预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且干预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组;护理后,干预组各临床症状恢复时间均短于常规组。表明针对吞咽障碍儿童,早期康复训练结合常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训练,且可促进患儿早期自主经口进食。此外,吞咽障碍很容易对患儿的健康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必须对患儿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常规的护理仅是给予患儿必要的看护,避免疾病继续恶化或复发,未考虑患儿康复后是否可以独立正常生活。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面对患儿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制定简单且具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由浅及深地对患儿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帮助患儿恢复脑功能和意识水平,为患儿回归社会大环境做好充足的准备[9]。此次研究结果显示,与护理前比较,护理后2组生活质量评分皆明显升高,且干预组显著高于常规组;治疗后干预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说明针对重症病毒性脑炎伴吞咽障碍患儿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于改善患儿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重症病毒性脑炎伴吞咽障碍患儿的临床症状,提高其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预后提升患儿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脑炎病毒性障碍
儿童自身免疫性脑炎的研究进展
牛病毒性腹泻病特征、诊断与防治研究
睡眠障碍,远不是失眠那么简单
跟踪导练(四)2
六例自身免疫性脑炎的临床特征分析
跨越障碍
如何防治子猪病毒性腹泻
脑炎早期诊断的脑电图与磁共振成像比较
多导睡眠图在睡眠障碍诊断中的应用
炎琥宁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不良反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