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护理方案在阳气亏虚、血瘀水停证心衰病患者中的应用

2021-01-04柏爱华

光明中医 2020年23期
关键词:阳气血瘀心衰

柏爱华

中医学认为心衰病是因为种种原因引起心体、心脉受损、心动无力,逐渐引起脏腑功能失调,出现喘促、胸闷心悸、尿少肢肿、神疲乏力为主要表现的病症,对应西医学中的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患者病情重,病程长,病残率和病死率均较高[1],频繁发作,反复住院,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精神与经济负担,多数患者出现程度不同的心理问题,对治疗护理逐渐失去信心,影响护理满意度。现代医学治疗心衰的技术不断发展更新,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的疗效与预后。中医药在治疗心衰病方面,以多途径、多机制、多靶点发挥作用[2],不论是汤剂、注射剂、还是散剂对心衰病都有确实的疗效。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才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中医护理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将整体护理的观念,独特的中医护理技术应用于患者中,能够切实减轻患者不适,促进患者康复。为了进一步发挥中医护理特色,规范中医护理行为,提高中医护理效果,国家中管局于2013年下发了《中风等13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试行)的通知》[3],心衰病中医护理方案是其中之一。方案中将心衰病共分为7型,慢性稳定期分为心肺气虚、血瘀水停证;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阳气亏虚、血瘀水停证;肾精亏虚、阴阳两虚证4型,急性加重期分为阳虚水泛证、阳虚喘脱证和痰浊壅肺证3型。在心衰病证型统计中钱晶等[4]发现阳气亏虚、血瘀水停证占比达60%,选择该证型具有很好的临床意义。2018年1月—2019年12月我科将心衰病中医护理方案应用于108例阳气亏虚、血瘀水停证心衰病患者中,现将应用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科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08例阳气亏虚、血瘀水停证心衰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4例。2组年龄、性别、病程、合并的基础疾病、心功能分级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见表1。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符合阳气亏虚、血瘀水停证心衰病中、西医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5]。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6]。 ②心功能分级Ⅱ~Ⅳ级。分级参照纽约心脏病学会标准[7]。③年龄35~80岁。④意识清楚,沟通交流正常。⑤对研究知情同意,可配合完成。排除标准:①对研究中所涉中药过敏者。②合并自身免疫、肝肾等重要脏器衰竭者。③有精神病史者。④正参加其他试验者。退出标准:①试验过程中病情恶化者。② 试验过程中不愿继续接受试验者。③试验期间自动出院者。

1.3 方法2组患者由同组医护人员按照心衰病诊疗方案实施常规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具体如下:①入院当日行入院评估、宣教。②入院第2~3日讲解心衰病基础知识。③入院第4~5日指导限盐限水、巧运动、准确填写日常管理记录表。④入院第6~7日讲解出现相应症状时的应对措施。⑤住院期间每日病情观察、健康教育。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中医护理方案。具体如下:心衰病常见症状施护:①喘促:常规病情观察、控制输液滴速外护理人员给予穴位按摩:双侧风门、肺俞、合谷穴。肺俞、合谷穴采用拇指揉法,以拇指罗纹面着力按压在穴位上,做环形运动,带动皮下组织,每分钟操作120~160次,每穴按摩3 min,上下午各1次[8]。风门穴采用中指揉法,方法同拇指揉法。②尿少肢肿:指导家属烹制芹菜、海带、鲫鱼赤小豆汤、玉米须煮水,利尿消肿;形寒肢冷者予以艾叶煎水浴足,以温阳通脉,散寒消瘀。 ③便秘:腹部穴位按摩,取中脘、中极、关元等穴,采用掌根揉手法,鼓励多食蜂蜜、水果、粗纤维蔬菜,促进肠蠕动,帮助排便。中医特色技术:①中药浴足:桂枝30 g,鸡血藤30 g,凤仙草30 g,芒硝20 g,食盐10 g。加水煎至600 ml备用。使用前兑热水至40~50 ℃;浸泡双足再逐渐加水至踝关节以上,保持水温在50 ℃左右[9]。②隔姜灸[8]:备艾柱及直径2~3 cm,厚度0.2~0.3 cm的姜片,姜片点刺小孔若干。患者取半卧位,姜片置于患者神阙穴上,艾柱置于姜片上,从顶端点燃艾柱,燃尽时接续一柱,及时处理灰烬,灸6壮,以患者感觉温热为度。一柱即为一状。③穴位贴敷:将附片、川芎、生姜、白术、茯苓、丹参等制成的散剂用白醋调成干湿适中的糊状,用压舌板均匀涂抹于理疗空贴的中间,再贴敷于患者的膻中、双侧内关穴,保留6 h,1次/d。情志护理:阳气亏虚、血瘀水停证心衰病患者因阳气不足常表现出情绪不佳,易于悲哀。责任护士每日深入病房,倾听心声,及时答疑解虑。安排患者最疼爱最牵挂的子女、孙辈探望、陪伴,减轻患者消极、悲观的情绪。

表1 2组患者基本情况比较

1.4 观察指标

1.4.1 临床疗效参照心功能分级(NYHA)及2002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分为显效、有效、无效 3 种情况[6]。显效: 心功能提高2级以上或达到Ⅰ级;有效:心功能提高1级但未达到Ⅰ级水平;无效:心功能无明显变化、加重或死亡。

1.4.2 Lee氏心衰评分标准参照《中医心病诊断疗效标准与用药规范》[10],显效:治疗后积分减少≥75%;有效:治疗后积分减少在 50%~75%;无效:治疗后积分减少<50%;加重:治疗后积分超过治疗前积分。

1.4.3 护理满意度采用常立阳等[11]制定的住院患者护理满意度测评量表,使用非常满意、比较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和很不满意5级[12]进行标度,于研究开始前及患者出院时评价。

2 结果

2.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8.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5%,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见表2。

表2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Lee氏心衰评分比较治疗前2组Lee氏心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Lee氏心衰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试验组治疗后评分低于对照组。见表3。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Lee氏心衰评分比较 (例,

2.3 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试验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见表4。

表4 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例,%)

3 讨论

3.1 心衰病《灵枢·胀论》云:“夫胀者,烦心短气,卧不安”,《素问·逆调论》云:“夫不得卧,卧则喘者,是水气之客也。”“心胀”“心水”与西医学的心力衰竭症状相似[13]。中医学认为心衰病主要是心脏自病或它脏之病引起,病位在心,涉及肺、脾、肾诸脏。先天禀赋不足,外感六淫,内伤七情,劳力过度,年老体虚,治疗不力,均为病因或诱因。其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本虚可表现为心肺气虚、心阳亏虚、心阴不足、阴阳两虚,标实主要表现为痰浊、瘀血、水湿。心气、心阳亏虚是发病的病理基础,痰饮、血瘀、湿浊之邪是发病的重要病理因素。

3.2 中药浴足中药浴足是通过药力和温热对局部及相应穴位的刺激,达到温经通络,消肿止痛的功效。目前临床上心衰病患者存在着双足、小腿肿胀麻木,循环不良。经络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足部经络穴位丰富,中药浴足通过经络传导能达到疏通气机,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的作用[14]。古籍中记载鸡血藤为“血分之圣药”,有“去瘀血,生新血”之效。现代药理研究也证实了鸡血藤中的儿茶素具有补血活血的活性[15],可治疗肢体肿胀麻木。但单味用药力量薄弱,本方中合用桂枝、凤仙草、芒硝、食盐。桂枝为治疗心病之要药,在治疗心血管病中有通阳化气之效,通阳,即扶助心阳,温通心脉;化气,即促进阳气化生,激发心脏正常功能。凤仙草活血消胀,芒硝活血通经。以上诸药配伍使用,起到温阳散寒、活血通络、祛瘀消肿之效。

3.3 隔姜灸隔姜灸是利用姜将艾柱与穴位皮肤隔开,借助于姜和艾的双重药力,发挥温阳散寒,行气活血的作用。艾草性温,燃烧热力温和而持久、穿透力强,热力和药力作用于腧穴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16]。神阙,神之所舍。古人云:“脐为五脏六腑之本”,生命之本源。隔姜灸神阙穴,可以温通心阳,活血化瘀,固本培元。

3.4 穴位贴敷“穴”有孔穴之意,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本研究穴位贴敷选取患者双侧内关及膻中。内关穴是手厥阴心包经的络穴,也是八脉交会穴,通于阴维脉。素有“心胸取内关”之说,是治疗心胸疾病的经典首选必选穴[17],具有宽胸理气、宁心安神的功效。膻中为手厥阴心包经的募穴,是八会穴之气会穴。《灵枢·胀论》云:“膻中者,心主之宫城也”,具有宽胸理气、活血通络、调整心脏功能之效。诸药配合穴位贴敷疗法,相互协同,共同发挥防治疾病的作用。

颜妙中等[18]研究表明,中医护理方案干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有助于提高护理效果与满意度,与本研究结论类似。 综上所述,在阳气亏虚、血瘀水停证心衰病患者中应用中医护理方案能够提高临床疗效及护理满意度,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阳气血瘀心衰
国外心衰患者二元关系的研究进展
睡眠质量与心衰风险密切相关
话说血瘀证
晚睡晚起“双杀”阳气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
阳气不足该怎么调理?
血瘀体质知多少
手脚冰凉 醋泡生姜
早上洗澡伤阳气
中医特殊诊法在血瘀证辨证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