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20-03-03刘阳
刘 阳
(阜新高等专科学校,辽宁 阜新 123000)
阅读是人们要想学习新知识、获得新技能的一个重要途径,对于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的高职学生来说更是如此。高职院校图书馆其办馆主旨之一就是为学生的阅读提供便利。但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信息技术的渗透式普及,传统层面的图书馆内阅读已经逐渐被其他阅读方式所取代,而这是值得高职院校管理者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高职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队伍素养有待提升
通过网络调查模式,笔者对多所高职院校的图书馆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数据库进行了访问,并对此做出了分析对比,发现了一个问题——虽然高职院校图书馆也在图书的阅读推广方面做了较多工作,而且也取得了相应的成绩[1],但现实层面仍旧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受人资、经费、管控模式等方面的制约,阅读推广效果仍旧差强人意。
阅读推广的人才队伍素养有待提升。随着近年来国家对高职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在师资力量方面也相应得到了改善,但就高职院校图书馆层面而言,由于其隶属高职院校的辅助部门,有一部分高职院校图书馆都存在同一种现象,即馆员素质存在一定的差异化,同时馆员人数也整体偏少。也就是说,目前高职图书馆的管理现状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中的一些学历相对偏低、能力相对稍差的教师被分流到图书馆,因此能力强的馆员数量较少。
面对这一现状,图书馆内图书阅读推广人的作用则更加凸显出来。阅读推广人不仅本身需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在指导他人识别经典、阅读经典层面也要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但是,独木难成林,单独的一个阅读推广人还较难在整体层面对高职院校图书推广工作进行完善,而目前的高职院校图书管理推广队伍其组成人员大都是兼职的学生馆员,以及普通的馆内员工,因此目前阅读推广队伍存在稳定性和专业性均较差的现状。
(二)馆藏资源有所欠缺
一方面,虽然我国教育资源已经达到了基本普及,但较比本科院校,高职院校图书馆在馆藏图书的资源层面仍旧与本科院校的图书馆存在较大差距。据调查,有较大一部分高职院校图书馆馆藏图书不能达到国家制定的平均40万册的标准,而且即便在这种情况下,还存在内容陈旧、复本量大的问题,因此较难吸引学生的关注就不足为奇了。另一个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移动阅读以其便利性、高效性、实效性受到了学生的广泛认可,而相比于此陈旧的馆藏图书则更加难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此外,对于知识型内容的阅读,学生则更偏向于在中国知网等数据库中来进行,因此这又进一步造成了对图书馆馆藏书籍缺乏阅读的现象。
(三)读者素养存在差异
从读者层面来讲,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高职院校在扩招后,其图书馆的读者群体也变得更加复杂化。具体说来,学生来源除了正规高考生之外,也有中职院校考取进入的,还有初中毕业后直接进入的,同时还不乏农民工、下岗职工、退伍军人、社会青年、成人教育等层面的人进入高职院校进行学习的,而这些人在文化基础上是存在明显差异的,虽然不排除其中的一部分接受过正常的高中文化教育,但也不能排除另一部分甚至连九年义务教育都没有完成。所以说,由于高职院校学生存在的差异,进而导致读者素质存在着差异,而这又进一步形成每名读者的阅读能力以及接受能力都有着较大不同[2]。因此,在进行阅读推广的过程中,没有与每个层面学生的特点结合的,单一、笼统的阅读推广模式,势必缺乏较强的针对性与统一性,进而也就较难达到预期的推广效果。
(四)阅读推广欠缺新意
就目前的阅读推广现状来看,有较大一部分高职院校对阅读推广缺乏重视,通常其进行阅读推广都是以某一活动或者节日为媒介才进行阅读推广的,因此也就谈不上阅读推广的常规化与制度化,更加达不到在学生的学习生活层面进行阅读推广。此外,在阅读推广的进程中,大都是有高职院校图书馆这一个层面进行策划组织的,而学校教学、管理部门以及学生管理部门的参与度较低,这种缺乏多部门联动的推广模式,势必较难对学生的参与热情进行调动[3]。而且,受馆藏资源、人资、经费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高职院校图书馆在阅读推广过程中较难发挥出自身的能力,因此也就更谈不上对推广进行创新。此外,在外部推广层面,有较大一部分单位大都是为了完成学校交与其的任务,不得不走个过场,从而使阅读推广流于形式。再者,由于高职院校图书馆在推广的过程中也略显出功利化,并不曾完全从学生角度出发,真正为学生考虑,抱着全心全意使学生受益的心态去进行阅读推广,也是阻碍阅读推广可持续性发展的一个因素。还有一部分图书推广人员,在进行推广工作的时候,单纯的从内容角度对学生进行推广,学生也对此也十分感兴趣,但却忽略了本图书馆并没有馆藏此书,而学生在借阅的时候发现并没有此书,这种前后反差,使学生心理形成一种落差。
二、高职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问题对策
(一)强化建设推广队伍
在高职院校阅读推广过程中,阅读推广人才团队的组建具有重要作用,其可以有效助力推广的成功。但是现实层面却是,很大一部分高职院校都存在馆员短缺、阅读推广人员短缺的现状。而且,在进行阅读推广工作的时候,有时是找临时馆员来完成,这种缺乏长期图书推广人员的现状,对高职院校图书推广进程形成一定阻碍。
面对这一现状,应与本馆的发展实际进行结合,对重点的培养对象进行确定,并在专业层面对其进行继续教育与培养。譬如说,国家层面的图书馆学会举办阅读推广人培训活动就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学习机会,同时还可以引导馆员参加图书馆专业学历深造的学习活动,这些都可以有效地对馆员本人的综合业务素养进行提升。
另外,还可以采取外聘的模式,吸收社会上一些具有专业素养的,具有对经典书籍具有较强鉴别能力的人参与到高职院校的阅读推广活动中来。还可以通过选拔模式,在本校学生中间选取核心素养及文化素养均较高者来参与宣传阅读推广活动。由于学生之间有更多的话题与共同语言,而且学生之间对彼此的阅读需求也有更多了解,因此通常都会使阅读推广过程更顺利。
上述办法不仅可以使图书推广活动取得更加明显的效果,同时也逐步助力学校打造出一支稳定的阅读推广团队。这种人员相对较为稳定的团队阅读推广模式,既可以为今后工作中可以会出现的问题进行提前预知,同时还可以对从前的各种推广方式进行总结,以此确保阅读推广的高效完成。
(二)利用共享丰富资源
高职院校图书馆在发展过程中,采购经费的多少通常图书馆本身较难对其进行做主,而经费不足自然也就无法采购到所需的图书。而资源共享模式对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发展来说具有积极作用,它可以有效丰富馆藏资源的数量与种类。
通常来讲,高职院校图书馆在进行阅读推广的进程中,也应对学生的阅读偏好进行调查、分析、总结。此外,在对文献的采购过程中,更应与学生的阅读关注点进行结合,提前做好文献保障工作,使其行动在阅读推广工作之前。虽说经费不足会对阅读推广效果产生一定影响,因此也就较难对学生的差异化需求进行满足,但是可以将更多功夫下在文献保护层面,尽量做到他馆共享与本馆采购相结合的形式丰富馆藏内容。
具体说来,比如一个高职院校的学生人数大概有8000人左右,教职人员大概500人左右:从教职员工层面来讲,其阅读需求首先大都集中在学术资源层面,其次是社会、科学、文学读物层面;而相对来说,学生对学术资源的关注度却低得多。针对这一现象,图书馆可以考虑将经费的使用更多放在学生关注的阅读资源方面,而对教职工广泛关注的学术资源,其获取模式则应更多是在共建共享层面,具体包括CADAL、CASHL、CALIS等层面。上述三家平台都可以对文献内容进行免费获取,这样不仅可以在最大程度上节约了有限的经费,同时也最大限度的对不同类型读者的阅读需求进行了满足。而且最重要的是,也丰富了图书馆的观察内容,可以更好助力阅读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尊重差异个性推广
由于高职院校学生在文化素质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进行阅读推广的过程中,制定一套完备的,具有针对性、个性化的阅读推广模式,对推广工作来说具有重要的现实性意义[4]。
比如说:通过普通高等院校招生考试进入本校的学生,由于其文化素养较高,接受新事物、新知识的能力均较强,因此可以在阅读推广的过程中,以科技前沿与传统经典的内容作为主要阅读推广内容;而对于中等职业学校通过考试进入本校的学生来说,由于其在专业知识上具有较强的基础,同时也深刻的对所学的专业性知识有充分认知,所有对其的推广内容应从专业知识较强的内容方面入手;而对于技术性农民、农民工、下岗工人、退伍军人等,由于这部分人已经参加工作,同时也不排除有成家立业者,所以说单一统筹的阅读推广,势必无法在具有差异化的学生中展开,因此应向职业人员推荐适合其发展的职业化书籍;特别是对于技术性农民则应对其推广与种植相关的书籍,对于下岗职工应注重对其推广职业技能培训方面的书籍。
(四)重视推广创新模式
就目前高职院校图书推广工作而言,有相当一部分图书馆已经在内部成立了专业化的阅读推广部门,但是由于缺乏一定的经验,而且组建初期工作力量也相对薄弱,因此在工作中也出现了一定的问题[3-6]。最主要的是难以激发学生参与热情,有较多的活动都是在学生团委或者学生会方面进行代传达的,而这也就造成了传达的内容与真实情况形成较大差异。所以说,为有效解决这一现状,高职院校图书馆应组建一个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并由教职部门、学生部门、图书馆三方共同参与的,将学生的阅读动态状况,与其入党、获取助学金、奖学金等问题进行挂钩;并建立学生的阅读档案,并将其作为学生在校期间综合表现测评的一项重要指标,进而使学生本身、学校、学管部层面对学生的阅读活动更加重视。
就阅读推广的创新层面而言,通常来说阅读推广都有两种方式:其一是在本馆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将他馆的成功经验进行借鉴,包括研学旅行、原创开发、文化活动、真人图书秀等活动,使图书馆在借鉴他馆成功经验的过程中,对自身的价值进行更新;其二是本馆员工也可以将本馆现有的资源进行结合,并在自身的努力下,开展一些富有创新意识的工作,从而使高职院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工作,在内容与形式上较比以往都有了较高的创新。
此外,阅读推广也是一项长期工作,因此在创新过程中,也应主要建立一整套长效阅读推广机制,旨在对高职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的持续性展开提供基础性保障。具体包括在服务层面尽量服务好读者,以及优质的阅读环境和体验,会极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更愿意融入到阅读环境中来。同时,对于经常光临图书馆的学生,可以为其办理会员卡,这样就拥有了参加图书馆不定期具备的各项阅读活动的积极性。还可以建立长效的激励制度,定期评选阅读小达人,并适当给予其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奖励。此外,还应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社团的作用,以团队形式对阅读活动进行推广,这样可以有效使阅读推广实现量化。最后,制定长期的阅读计划。阅读推广人不间断地对自己的推广理念进行更新,才是确保阅读推广活动持续开展下去的原始动力。而且从长远的角度来看,阅读推广活动绝不可以是昙花一现,而是要培养出其长久的活力,使其变成一项深入人心的长久活动,进而有效确保高职学生通过阅读推广活动,对阅读素养进行提升[7-10]。
所以说,随着信息化技术水平的日臻完善,人类的学习已经进入智能化时代,因此对图书馆纸质书阅读而言,不可避免的形成一定冲击。因此,高职院校图书馆不仅要创建新型图书阅读模式,还应突破阅读推广的重重助力,使更多学生体会到在图书馆阅读纸质书的乐趣。
概言之,高职院校图书馆担负着通过阅读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重任,作为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主战场,在阅读推广的发展过程中,应与本校的实际情况进行结合,并及时转变推广理念,与时俱进、突破创新,进而有效确保高职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