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生物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实践探索
——以南阳师范学院为例

2020-03-03杨建伟鲁云风唐李静李雪晖阴星望

教育观察 2020年41期
关键词: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导师

杨建伟,鲁云风,唐李静,李雪晖,阴星望

(1.南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河南南阳,473061;2.南阳师范学院研究生处,河南南阳,473061;3.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南阳,473000)

2011年,南阳师范学院获批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开展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单位(以下简称“特需项目”),重点开展工程硕士(生物工程领域硕士,以下简称生物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生物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属于工程硕士范畴,培养的核心在于专业实践。[1]师范高校如何培养出既符合国家“特需项目”要求、具有创新实践精神和能力,又真正能为企业行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作出贡献的工程技术人才需要思考。为了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课题组成员联合研究生培养学院,从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课堂教学、专业实践、双导师队伍、奖助学金等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生物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分析

余修武等以南华大学安全工程专业为例研究了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现状,针对实验室建设提出了建设性建议和策略。[2]淮阴工学院孙全平等人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协同机制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对策。[3]焦磊提出了当前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以及应对措施建议。[4]北京工业大学张明华通过对比国内外工程硕士培养,提出了改进意见。[5]山西大学张越等针对化工领域工程硕士培养提出了校企合作及加强导师管理等措施。[6]西安科技大学苗露等人针对工程硕士教材内容和授课方法提出了改进意见。[7]

综上,针对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国内不少高校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并提出了合理的对策与建议。然而,针对生物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的相关研究较少。

二、生物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南阳师范学院是以师范专业为主的高校,拥有一支科研能力较强的师资队伍,多数具有深厚的学科理论基础,能够胜任研发任务。但学校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往往不能较好地实现科研成果的转化,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不足。因此,学校在“十三五”规划中及时提出“转型升级,双轮驱动”发展模式,并主动与当地政府以及企业行业合作,建设了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国家级众创空间、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示范基地等多个实践平台,对本校本科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发挥了积极作用。

自2011年获批国家“特需项目”以来,学校在研究生教育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以确保完成项目目标。但在最初几年的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学校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该领域的培养方案一直参考其他高校的工程类专业的培养方案,培养目标定位特色不明显,对研究生的奖助学金评审偏重学术,对应用型成果重视不足。又如,研究生的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比较单调,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结合不紧密。另外,多种原因造成研究生在专业实践过程中有走形式现象,企业导师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研究生专业实践效果不明显。

三、提升生物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实践探索

南阳师范学院地处南阳市,是南阳市唯一的一个有硕士学校授予权的单位,承担着服务南水北调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区域产业发展的重任。如何培养出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高素质技术人才是研究生导师和管理人员的当务之急。本课题以南阳师范学院生物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为例,依托4个河南省研究生教育创新培养基地(河南天冠企业集团、河南全宇制药有限公司、河南蓝图制药有限公司、南水北调中线渠首环境监测应急中心)平台,通过修订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改革课堂教学内容,加强专业实践,健全双导师队伍的激励与考核机制以及完善研究生奖助体系,全方位激发导师和研究生的内生动力,提升研究生的创新能力。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学校生物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

(一)改革创新培养模式,修订培养方案

本课题在调研国内外高校工程硕士培养现状基础上,结合河南当地资源,不断优化适合当地特色的生物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首先,河南省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开展水源地水安全研究是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其次,结合当地资源优势开展非粮液体燃料、秸秆沼气及生物质能源研究,是建设国家先进生物质能源示范基地的重大需求。另外,河南省种养业规模较大,选择一批特色作物、优质牲畜、道地中药材等,培植区域特色支柱产业,是河南省转变产业结构、促进供给侧改革的迫切需要。

经过充分论证,本文将南阳师范学院生物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最终目标定位为培养服务国家战略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人才。在培养方案的修订上,重点对水质安全与生态保护、生物质能源、动物疫苗工程以及植物生物技术四个方向的培养模块进行修订完善。同时,南阳师范学院构建学校与企业双主体、双导师、“定制式”人才培养模式(即由校内外双导师根据企业需求与学生个性需求“个性化定制”学生培养计划):培养模式强调行(企)业需求与学生个性需求相结合的差异化“定制式”,培养过程突出小学期、小班级、小课程“三小制”,培养内容侧重于国家特殊需求人才的专业技术和能力。

(二)优化不同培养方向的课程体系

结合学校培养目标定位及地域优势,南阳师范学院构建涵盖学位课程、方向课程、实践课程的课程体系模块。学位课程模块突出专业基础知识的培养,方向课程模块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课程模块突出应用技能的实施与实践。

在课程体系的优化过程中,学校重点探索不同培养方向的课程体系,制订了以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应用能力为导向,企业深度参与,反映时代特征的课程体系模块,在每一个方向模块中增设企业工程师讲座专题以及现场观摩教学课程。

(三)充分利用“互联网+”背景下教学变革的特征,构建多元化课堂教学模式

在网络快速发展的时代,手机和电脑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思维模式和学习方式以及兴趣习惯有了根本性的差异。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教学方式已经跟不上网络时代的发展。互联网和数字终端正在促进新一轮的教学变革,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理应顺应时代发展,充分认识“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学变革特征,鼓励教师开展课程改革,革新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构建案例教学、企业家进课堂、现场教学等多元化课堂教学模式,积极开展翻转课堂、慕课教学,利用微信平台等信息技术,多手段全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四)改革专业实践模式,提高实践教学改革力度

研究生实践课程包括校内生物工程大实验、校内技能训练、校外基地专业实践等。生物工程专业是一个实践性极强的专业,如何提高研究生的实践效率是课题组研究的核心任务。改革的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1.校内生物工程大实验

课程通过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模拟完成验证性实验,提高以培养创新能力为主的设计性实验比重,初步培养研究生参与科研的兴趣。

2.校内技能训练环节

研究生主要利用学校的几个大型科研平台(生物质能源工程中心、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水安全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月季繁育工程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等)和学校每年下发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经费,独立完成创新项目,提高科研创新能力。

3.在校外基地进行专业实践

校外实践基地的实践指导以企业行业导师为主,校内导师和研究生深度参与企业课题,全面提升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从2018级研究生开始,经省教育厅同意,学校研究生基本学制由原来的2.5年改为3年,延长的半年时间主要用来加强研究生专业实践。改革后,研究生的专业实践时间在一年以上。因此,研究生有充足的时间参与企业课题研究并完成学位论文选题。研究生专业实践内容与学位论文直接挂钩,不再脱节。此外,为加大专业实践改革力度,学校积极与当地企业合作,增加基地数量。目前,学校初步建成研究生专业实践基地14个(含2个海外实践基地),其中4个获批为河南省研究生教育创新培养基地。

校内外实践平台的构建满足了研究生基础实验、技能训练、开展学位论文工作等的需要。近年来,校内外导师带领研究生联合开展横向课题研究20多项,师生共同发表科研论文170篇,其中,SCI/EI论文98篇,授权专利60件,获省级以上奖励21项,在水质安全和生态保护、生物质能源、动物疫苗和生物制药等方面的一批成果得到了转化与应用。

(五)健全双导师队伍激励与考核机制,构建高水平双导师团队

导师是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第一责任人,过去,学校在导师的选聘上注重学术水平,对导师的师德师风和政治素养重视不够。2018年开始,在研究生指导教师的遴选工作中,导师所在学院党委对申报的教师须进行师德师风鉴定,通过师德师风鉴定的教师才具有申报资格。

学校为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相继出台了《校内外研究生导师遴选暂行方法》《校内外研究生导师管理与考核暂行办法》《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实施细则》等一系列管理文件。学校通过不断强化校内外导师的立德树人意识,让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学习、科学研究、实训实践等相互渗透、有机结合。此外,学校充分应用省市及学校的各项优惠政策,探索青年导师脱产学习、企业挂职模式。在加速青年导师的成长和实践能力提高方面,学校通过改革创新双导师队伍的激励与考核机制,打造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双导师团队。

(六)优化管理体系建设

1.完善组织形式及培养管理体系

学校实行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工作校、院二级管理体制。学校与合作培养企业联合成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管理委员会”,成立“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评定委员会”,负责指导研究生培养与学位授予工作;设立研究生处和研究生工作部,全面负责研究生的招生、学生管理、学位授予、就业等工作。培养学院配备主管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副院长和专职研究生秘书、专职辅导员,负责研究生的培养和日常管理等具体工作。

2.健全规章制度

学校建立了完备的研究生招生和培养管理体系,包括招生、校内外导师遴选与考核、培养过程、学位授予、学术道德规范、奖助学金评定等三十多项规章制度,并且在运行过程中不断修订完善。学校依靠各种规章制度,为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实现保驾护航。

3.完善奖助体系

目前,学校研究生奖助种类主要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学业奖学金、学校奖学金、企业奖学金和三助岗。奖助学金牵扯研究生的个人利益,原有的奖助学金评选条件重点考察研究生的学术成果,对研究生的科技创新或者应用成果重视不够,脱离了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在广泛征求校内外导师和研究生的意见基础上,学校通过改革研究生的考评指标,不断提升应用型成果的量化成绩,激发了研究生的创新意识,促使研究生积极参与企业的生产实践,从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4.构建全面系统的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

南阳师范学院依据教育部等相关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建立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监控体系、培养质量评估体系、培养质量问责体系和培养质量改进体系。学校采取定期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学校检查与学院自查相结合、校内导师检查与校外导师检查相结合、管理人员检查与学生自查相结合的“四结合”方式,确保了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的有效实施。

四、结语

学校通过上述系列改革与实践,显著提升了师生的内生动力和创新能力,围绕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和当地经济建设,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有效提升了生物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为区域生物产业发展提供了较为充足的人才资源。

猜你喜欢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导师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安全工程专业工程硕士“四位一体”动态培养模式的构建
V eraW an g
孙思扬作品
导师榜
中国海洋大学专业学位教育
——MTA教育中心
土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以广大为例
对外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进行规范化培养的实践性探索
爱情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