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术型博物馆:文科实验室的一种存在形态
——以广西师范大学桂学博物馆为例

2020-03-03黄伟林

教育观察 2020年41期
关键词:文化城广西师范大学桂林

黄伟林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广西桂林,541001)

2020年5月20日发布的《教育部社会科学司2020年工作要点》共发布了20条工作要点,其中,第十五条为启动高校文科实验室建设和重点研究基地动态评估:“重点支持建设一批文科实验室,促进研究方法创新和学科交叉融合,引领学术发展,修订《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开展重点研究基地综合评估,开放竞争,动态调整。”该文件发布之后,文科实验室成为热点概念,可以预见,中国高校将掀起一轮文科实验室建设热潮。

本文基于近三年来筹建广西师范大学桂学博物馆的实践与思考展开论述。何谓桂学?桂学广义上被认为是关于广西文化的学术总称[1],“是研究现今广西地域上由古到今所发生的一切文明活动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学问”[2]。在筹建广西师范大学桂学博物馆的过程中,我们意识到该博物馆与常态博物馆的差异,并最终确认了桂学博物馆的学术型博物馆定位。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的场所,学术型博物馆也不例外。但与常态型博物馆侧重于展示人类生活方式的演进不同,学术型博物馆侧重于展示知识的生成、积累和创新过程。对学术型博物馆学术性质的确认,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文科实验室这个概念。可以说,筹建广西师范大学桂学博物馆的过程,亦是深化理解与认识文科实验室这一新生事物的过程。

目前正在筹建的广西师范大学桂学博物馆主要由五个专题组成: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负责建设广西人文和文化桂林两个专题;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负责建设八桂学术、桂林文化城和广西当代文学三个专题。本文内容不包括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的两个专题,仅仅基于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承担的八桂学术、桂林文化城和广西当代文学三个专题展开探究。

桂林文化城,特指桂林抗战文化城。抗战时期,桂林是全国的抗战文化中心之一,数以万计的文化人云集桂林,从事抗战文化活动,为全国抗战做出了坚实的文化贡献。桂林文化城是广西文化史的巅峰时期,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重要地位。而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从事桂林文化城研究已经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几代学者在桂林文化城研究领域精耕细作,成果丰硕。因此,筹建桂学博物馆,展陈广西的文化学术成果,桂林文化城成为首选对象。

广西当代文学特指1949年以来的广西文学。之所以选择广西当代文学作为展陈专题,是因为从古到今的广西文学,广西当代文学既取得了较高的成就,是文学桂军的边缘崛起,也有较好的展陈效果。当代文学因为保留了大量原始文献和影像文献,所以观赏性较强。本专题的文学取广义的文学定义,既包括了小说、诗歌、散文这些狭义的文学类型,也包括了戏剧文学、影视文学、文学评论、翻译文学、文学出版这些广义的文学类型。广西当代文学的多种文学类型值得展陈。

八桂学术特指广西值得专门研究的学术领域,涵盖人文社会科学的各个学科。目前,八桂学术呈现的内容主要有清代艺文大师石涛、陈宏谋、临桂词派、岭西五家、临川李氏的作品。涉桂专门之学包括花山岩画、壮学、瑶学、灵渠、广西山歌、广西石刻、太平天国、桂系、长征、漓江画派等研究领域。现代学术名家包括马君武、雷沛鸿、白鹏飞、陈柱、梁漱溟、冯振、黄现璠、王力、罗尔纲、梁宗岱等。这些文化现象、研究领域和学术名家,都是广西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上三个专题构成了广西师范大学文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所负责建设的桂学博物馆的主体内容。

2020年7月25日,广西师范大学召开了桂学博物馆展陈内容方案专家论证会。来自广西博物馆、桂林博物馆的专家在审阅桂学博物馆展陈方案之后,提出了桂学博物馆的定位问题,即桂学博物馆究竟是给谁看、看什么、怎么看、主要目标是什么、如何加强趣味性以及如何建设等一系列问题。根据近三年筹建桂学博物馆的实践经验,我们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回答。

一、给谁看

首先,桂学博物馆是广西师范大学创建的博物馆,它的服务对象是广西师范大学师生。高校建设博物馆最大的优势就是有一大批稳定的受众。据广西师范大学网站2020年2月更新的信息,广西师范大学全日制本科生近27000人,硕士生6500人,博士生260多人,各类留学生近1700人,成人教育学生2万多人。与此同时,广西师范大学教师有2400多人。这庞大的师生群体是桂学博物馆最重要的受众。学校师生不仅数量庞大而且稳定,每年逾万人的更替为桂学博物馆的文化传播奠定了非常好的受众基础。其次,每年到广西师范大学参观和访学的教育界、文化界、学术界人士亦是桂学博物馆的受众。再次,桂学博物馆的受众也包括关心和研究桂学的社会人士。广西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从业者数以十万计,包括专门研究人员和大中小学的文科教师,这一庞大数量的社会人士同样是桂学博物馆的潜在受众。最后,广西师范大学坐落在桂林。桂林是一座旅游城市,每年到桂林的旅游者数以千万计。随着文化素质的提高,关心广西文化、桂林文化的旅游者会越来越多,广西师范大学桂学博物馆也会吸引部分来桂林的旅游者。高校师生、高校文化交流对象、关心和研究桂学的社会人士、广西的人文社科研究者和文科教师以及桂林的旅游者,这些来自不同领域的人士,都是桂学博物馆的目标受众。

二、看什么

主流博物馆展览的多是生活器物,目的是让受众了解人类过去的生活方式。桂学博物馆以桂学命名,“学”成为该博物馆的核心词语,即桂学博物馆呈现的不是生活方式,而是与广西有关的学问、学术、学科、学人。桂学博物馆的“物”不是生活器物,主要是学术之物。根据我们的实践和思考,学术之物主要包括以下四大类型:

第一,基本定型的创研成果,主要表现为纸质印刷品(包括公开出版或非公开出版的期刊、图书、报纸等)。第二,尚未定型的创研成果,主要表现为手稿(包括文学作品手稿、研究成果手稿、书信、听课笔记、读书笔记、调查笔记、访谈笔记、读书卡片、会议记录等)。第三,音像制品(生活照片、工作照片、美术作品、摄影作品、电影、电视剧、纪录片、影像记录、拓片、碑刻、磁带、唱片等)。第四,学术工具(如笔、墨、纸、砚、书包、电脑、摄影器材、笔记本、测绘器材、实验工具、书桌、书柜、电子设备等)。第五,生活用品(特指优秀作家、学者使用过的生活用品)。

桂学博物馆在筹备过程中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即其展览的物品与主流博物馆的物品不同。主流博物馆的物品多为生活用品,桂学博物馆的物品主要是学习用品,甚至更主要的是图书。图书馆的藏品主要也是图书,但桂学博物馆与图书馆的不同在于桂学博物馆是一个学术型的博物馆,学术型博物馆的主流藏品自然是图书,但并不局限于图书。上面已经列举了桂学博物馆的藏品类型。学术型博物馆与图书馆更重要的区别在于图书馆传播的是图书的知识内容,它展示的是知识的广博性,是百科知识的聚集,学术型博物馆展示的学术文献的多种形式、多元样态,展示的是知识的专深,是专门知识的聚焦,是学科知识的积累和创新过程,是做学问、治学术的原理和方法,是优秀文艺家和优秀学者的人生经历和精神境界。

这是学术型博物馆的学术呈现内容,是学术型博物馆希望给受众观看的内容,也是学术型博物馆区别于主流博物馆和图书馆的核心价值。

三、怎么看

学术型博物馆聚焦专门知识,展示学术文献的多元样态,展示知识的精深,展示学科知识的积累与创新过程,展示做学问、治学术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展示优秀文艺家和优秀学者的人生经历和精神境界。这个展示内容决定了学术型博物馆的展陈方式。比如,桂学博物馆有一个专题内容:太平天国研究。桂学博物馆的展陈方式首先是通过部分图片和文字对太平天国有一个概貌的介绍。其次是重点展陈太平天国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太平天国的研究论文和研究著作。最后是展陈太平天国题材的创作成果,既有文学作品、影视戏剧作品,也有美术作品。这里的学术是广义的学术,既包括狭义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也包括相关的文艺创作成果。面对某种文化现象,人们既可以进行狭义的学术研究,也可以进行文艺创作。受众在观看太平天国专题时,首先可以通过文字对太平天国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在基本了解的基础上,可以从狭义的学术研究层面了解太平天国的研究成果,对太平天国研究有一个粗浅的认识,初窥太平天国研究的门径。另外,受众也可以参观太平天国题材的创作成果,看看文艺家如何利用太平天国这个历史事件进行文艺创作。

又比如,桂学博物馆中的白先勇专题。白先勇是目前知名度最高的当代广西籍作家。桂学博物馆的白先勇专题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白先勇基本情况介绍,二是白先勇的文学创作成果,三是白先勇的文化创新成果,四是白先勇文学作品改编的影视戏剧作品,五是关于白先勇的研究成果。对于白先勇专题的受众而言,他们可以通过这个专题对白先勇的人生经历、文化成就有初步的认识。如果是专业受众,这个专题可以作为他们进行白先勇研究的文献库,在这里,他们可以获得白先勇研究的各种信息,而且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有关白先勇研究的学术成果。

四、学术型博物馆的主要目标

知识型博物馆与学术型博物馆的区别就是知识与学术的区别。知识是人类实践活动获得的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人类对物质世界以及精神世界探索的结果总和。学术是对存在物及其规律的学科化论证,学术可以用来指“知识累积”的过程,通常由高等教育机构和专门研究机构来开展相关活动。知识更接近人类认知世界的客观成果,学术更接近人类认知世界的主观过程;知识遍布世界所有角落,学术藏身于专门的知识机构。正是基于对学术如此的理解,学术机构往往被比喻为象牙塔。根据上述有关知识与学术的理解,建立学术型博物馆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收藏、展示人类学术文化遗产的实物,展示学术的样貌和魅力,建构知识积累与学术传承的平台,传授和传播学术研究的原理和方法。

例如,桂林抗战文化城作为桂学博物馆的一个专题馆,它由呈现桂林抗战文化城的学术之物构成。这些学术之物,首先要从知识层面呈现桂林抗战文化城,即桂林抗战文化城的基本样貌。其次要呈现历年来学者对桂林抗战文化城的研究成果,即学术界有关桂林抗战文化城的学术进展,从中可以看出知识积累和知识发展的过程。最后要呈现学者们研究桂林抗战文化城的学术方法,即学者是以什么样的方法进行桂林抗战文化城研究的。桂林抗战文化城要成为一个桂林抗战文化城的研究平台,即受众如果有兴趣,他们可以借助该专题馆的相关藏品,进入桂林抗战文化城的研究。桂林抗战文化城要成为一个桂林抗战文化城的教学平台,教师可以借助该专题馆,给学生讲授桂林抗战文化城的历史概况、研究进展和研究方法。

从这个事例可以看出,学术型博物馆在第一个目标层面与知识型博物馆的目标是相同的,但进入第二个层面,它与知识型博物馆的目标就出现了分野,其学术目标开始突显。在学术型博物馆,受众不仅可以获得有关专题的知识,而且可以了解有关专题的研究进展和有关专题的研究方法,以及获取有关专题的资料信息。

如果说知识型博物馆的目标在于知识分享,那么,学术型博物馆的目标在于学术普及。对于学生而言,学术型博物馆通过展示人文社会科学的客观知识和知识积累的方法,起到类似理工科实验室的作用。在这个意义上,桂学博物馆可以理解为教育部社会科学司所提倡的文科实验室。文科学生在其中学习的不仅是文科知识,而且是获取知识的方法。学术型博物馆同样可以理解为象牙塔,但这个象牙塔不是疏远大众的,而是亲近大众的。在知识高度普及的今天,学术型博物馆希望将知识的来源和知识生产的方法传达给大众,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知识生产和思想创造中。

五、学术如何变得有趣

学术在外人看来是艰深的事业,但学术型博物馆作为博物馆,必须满足博物馆的性质之一,即博物馆具有趣味性。因此,学术型博物馆不能以艰深自诩,必须追求平易近人、生动有趣。

作为学术型博物馆,桂学博物馆收集的藏品以图书为主,并且主要为学术著作。学术型博物馆的藏书努力追求形态的多样化,包括了图书、期刊和报纸等各种纸质媒介,而图书又包括了纯文字书、插图本、连环画。博物馆努力收集插图本、连环画的目的是让受众发现学术不仅有枯燥艰深的形态,而且有生动形象的形态。

除了图书,桂学博物馆高度重视手稿的收集。手稿不仅包括了学术著作的定稿,而且包括作者完成定稿之前的草稿,撰写草稿之前的读书卡片、研究笔记、论著提纲等。收集这些藏品的目的主要是希望通过实物的方式呈现学术研究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了学者收集文献、消化文献、形成思想、撰写论著的整个思维过程。通过对这个过程的实物呈现,可以让受众直观地了解学术研究的方法,了解思想和观点的形成与演进的方式。

学术研究在世纪之交发生了重大变化:首先是电子写作全面代替了纸质写作,其次是数据库全面代替了纸质文献。因此,十多年前尚存的纸质手稿如今基本成为古董。而纸质手稿比电子数据更能够直观地呈现学者的思维过程和学术的进展形式,是最直观的学术文物。因此,我们希望通过大量收集纸质手稿,让今天的学者直观地看到上一代学者学术工作的基本形态。

影像技术的迅猛发展,也使学术的呈现方式变得更为感性。照片、电影、纪录片等影像数据亦是博物馆征集的重要内容。影像本身的生动性、形象性与博物馆的趣味性密切相关。影像技术帮助我们将文字变成声音、变成图像。比如,图书上的诗歌、散文、故事可以转化为诗文朗诵和故事讲述,戏剧剧本可以转化为戏剧影像,传统的纸质文献由此获得新的媒介表现。

六、如何建设

师生共建是高校学术博物馆建设的优势途径。2018年,广西师范大学决定筹建桂学博物馆。当时学校既无先例可循,亦无藏品可据。教师自己在教学科研之余进行学术文献的收集,这种自留地式的经营方式显然无法支持校级博物馆的建设。于是,2018年,学校专门成立了学生社团——望道记录社。望道记录社的一个重要职能就是文献征集和影像记录。

文献征集由教师主导,但因为工作量巨大,必须有学生的支持。在桂学馆筹建过程中,学校征集到了一些有价值的文献,如著名出版家刘硕良与数百位著名翻译家的书信以及一批活跃当下的作家的作品手稿。在征集手稿的同时,望道社团的学生对相关捐赠人进行了视频采访,请文献捐赠人讲述文献的来龙去脉及文化价值。文献手稿具有文献的唯一性性质,采访视频则丰富了相关文献的文化信息,使文献的价值获得了延伸、扩充。

除手稿之外,许多作家向桂学博物馆捐赠了著作。比如,著名女作家林白捐赠了上百册作品,其中,仅《一个人的战争》就有十种版本。学生在整理这些著作时,对著作的各种版本有了直观的认识。

在征集文献的过程中,望道社团的学生结识了许多作家,他们利用这个机会对作家进行专访,了解其创作历程和创作特色。同时,邀请知名作家到社团进行讲座,著名作家陈建功、著名诗人欧阳江河、著名海外华人女作家陈谦等人都为社团做过讲座。这些讲座被录制成视频,亦成为桂学博物馆重要藏品。

2014年,望道社团创办了以传承西南剧展精神为宗旨的新西南剧展,迄今已经举办了7年。望道话剧社演出的《秋声赋》《桃花扇》《花桥荣记》《旧家》等剧作在校园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2020年10月至11月,望道话剧社演出《秋声赋》。《秋声赋》原作者田汉先生的后人闻讯,决定专程到桂林观看演出,望道记录社因此有机会对田汉后人、欧阳予倩后人进行了视频采访。文化名人的后人讲述文化名人的故事,亦成为桂学博物馆的重要收藏。

桂学研究除理论研究之外,还包括了应用研究。“桂学应用研究指的是将桂学研究的成果应用于文化传承、文化传播和文化创新,应用于文化产业发展和广西总体文明水平的提升。”[3]博物馆建设作为桂学应用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与文科实验室自有某种深层的关联。

高校学术型博物馆侧重于展示知识的生成、积累和创新过程,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能够从高校学术型博物馆学习和实践知识积累、知识生产与知识创新。同时,高校学术型博物馆的建设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师生合作、教学相长的过程,且这个过程是一个无限延续的过程。高校学术型博物馆提供了一个师生合作、教学相长的永续空间,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可以通过高校学术型博物馆,亲历探究学术的过程,感受学术的魅力,探究学术的奥妙,实践知识生产、学术研究和教学方法改革。在这个意义上,高校学术型博物馆无疑是文科实验室一种很好的存在形态。

猜你喜欢

文化城广西师范大学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特殊教育系简介
桂林行
AnAnalysisof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EnglishTeachinginChinese HighSchoolfromthePerspectiveofPost—MethodPedagogy
哪有你这样你
乐!乘动车,看桂林
感悟非遗魅力
新华书店集团公司解放碑时尚文化城
桂林游
居住桂林很潇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