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组织高质量幼儿音乐活动的策略分析

2020-03-03侯鲁萍

教育观察 2020年4期
关键词:幼儿音乐活动

侯鲁萍

(宁波市宝韵音乐幼儿园,浙江宁波,315012)

音乐活动是促进幼儿健康发展与成长的重要载体。[1]幼儿音乐教育应该以幼儿为本,引导幼儿求真、向善、尚美,即要尊重幼儿的本真与个性,让幼儿接触音乐、感受音乐、欣赏音乐、融入音乐所营造的音乐活动氛围,亲近甚至喜欢音乐的形式,自由表达自我的即时感受,从而获得愉悦和成长。幼儿音乐活动通常是富有情感性、表现性和乐趣性的启蒙性教育活动。[2]高质量的幼儿音乐活动的组织,需要从幼儿与教师之间的情感融合出发,通过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幼儿与自我之间充分的情感交流、过程感受以及积极的表现与表达,通过在音乐欣赏与音乐活动过程中的亲身体验,引导幼儿在价值取向上的审美启蒙,激发幼儿对音乐艺术的兴趣与爱好,深化幼儿个体的过程感受,从而促进幼儿群体的合作、认同与融合,支持幼儿身心和谐的发展。

一、摆正教师角色地位,与幼儿尽情分享和美的音乐情景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是不可或缺的两项基本元素。教师正确认识自己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是有效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3]组织高质量的幼儿音乐活动,首先要求教师摆正自己的角色定位,理解并认同幼儿的感情与情绪在幼儿音乐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尽情地与幼儿分享音乐,为幼儿音乐活动建立起积极情感交流和愉悦的情绪状态的基础。

教师要善于激发、调节、引导、诊断、触动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情绪。音乐是用来“玩”的。幼儿音乐活动需要轻松、和谐、自由、快乐的音乐活动环境氛围,需要温柔、亲切、甜蜜、美好的情感与情绪基础。离开这样的音乐环境,幼儿便无法真正地玩起来,无法深度地投入活动,无法融入美好的音乐旋律与节奏之中。幼儿园组织高质量的幼儿音乐活动,需要教师和幼儿充分地、尽情地一起享受音乐、欣赏音乐、玩音乐,让幼儿成为充满天真、幼稚、快乐、自由、幸福和幻想的小天使,让幼儿音乐活动获得良好的、积极的情感基础与情绪支持。要实现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积极的情感与情绪状态和表现,教师的带动、示范、浸润与感染等可能生发影响和认同的教育行为非常重要。在幼儿园常规性的音乐教育活动中,教师应注意以饱满的激情、美好的心境与表情、温柔的爱意与关怀等带动幼儿,为保障、提升幼儿音乐活动的品质奠定厚实的基础。以幼儿的“主题音乐舞会”为例,理想的师幼关系应该是亲切且亲近、和乐又和谐的关系。教师和幼儿要成为信任、亲切、和谐的“舞伴”式的拍档。教师以舞伴的身份,伴随着旋律和孩子翩翩起舞,通过合作和默契的交流,与幼儿和谐共鸣,体验共同成长的快乐。另外,语言是一种普遍又特殊的教学媒介与手段,教师巧妙地对语言进行调节支配,能让幼儿体验到美好、高兴、兴奋、紧张、害怕,带动幼儿产生喜爱、快乐、悲伤、惆怅等情绪体验,从而将自己的情绪融入到音乐作品中去,更加准确地感受音乐作品的不同风格。尤其是“故事语言”和幼儿音乐的美妙结合,能激发出幼儿内心深处纯真的感情,使其完全投入到情境中去,感受音乐带来的神奇魅力。

二、丰富活动题材与内容,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组织高质量的幼儿音乐活动,教师要尽可能地延展、丰富幼儿音乐活动的题材与内容,启蒙幼儿的音乐欣赏力,引导幼儿的审美情趣,深化幼儿个体的过程感受,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好奇与兴趣。

音乐,包括幼儿音乐,绝不仅仅是一种停留于表面的符号,而是表达情感与感受的内容。作为一种渊源流传的人类文化,音乐的形式和内容是极其丰富的。[4]无论是声乐还是乐器音乐,包括古典音乐、宗教音乐、流行音乐、重金属音乐、摇滚乐、电子音乐、爵士乐等各种音乐形式,都可以引入幼儿音乐活动,都可以改造成为儿童歌曲、律动、舞蹈、乐节奏、表演、欣赏等适合幼儿学习与体验的活动,都能成为用来表达特定思想、情感与情绪以及生活习俗、社会风气等人类精神世界的内容。从词到曲,从古至今,从东方到西方,音乐从来就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地域分割和时空隔阂,幼儿音乐活动可采撷的音乐内容取之不尽,浩瀚无边。因此,教师应摆脱基于观念上的音乐形式与内容的束缚,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尽可能丰富幼儿音乐活动的题材与内容,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征与认知水平的音乐内容,采用幼儿喜欢的音乐形式,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在具体的幼儿音乐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借助适当的表现形式实现音乐表现与表达的转换,从而有助于幼儿对音乐内容的感知和了解。通常情况下,音乐是通过人类听觉来感知的艺术形式,儿童音乐作品的形象不像画面那么直观、具体,但它的内容与内涵底蕴与美术作品一样,是极其丰富的。而幼儿的形象思维处于雏形期,情感表达方式、思维方式都较为简单、直观,因此教师可以在幼儿音乐活动过程中大胆地引入画作、文字符号及其他形式的图示材料,使其生动形象地和流动的音乐符号有机结合在一起,从而把音乐这种抽象的听觉艺术与幼儿的视觉联系起来,充分调动幼儿的多感官统合学习,从而帮助幼儿对音乐活动的理解,触动他们对音乐感受的表达,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协调发展。

三、拓展活动形式与路径,促进幼儿积极主动的交流与表达

组织高质量的幼儿音乐活动,要尽可能地丰富幼儿音乐活动的表现形式与表达路径,建立起幼儿与音乐浸润力与感染力之间的有效连接,促进幼儿的积极表现与自主对话及表达。

音乐是人们用来“表现与表达的形式与途径”。幼儿音乐活动需要欢快、热烈、赋予亲和力与感染力的表现形式,进而吸引、拉近幼儿,使其获得充分的欣赏与体验。教师要丰富活动的音乐符号与信息,从而建立起幼儿与音乐表达的价值主题、音乐内容的美育意义等之间的连接,触发幼儿对音乐活动形式与内容及其蕴含的美的体验与感悟。这样,才能引导幼儿获得一定的音乐素养与常识,推动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内发性思考与外倾性交流,实现幼儿在音乐活动过程中的互动交流、积极表现与主动表达。

幼儿音乐活动并非严格意义上的专业化的音乐活动,没有专业意义、学科含义等层面的限制,其活动形式与路径是无法穷尽的,是丰富多彩的。[5]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每个人获得经验的途径会有所不同,因此活动要强调感知方式的多元化,可以满足不同幼儿在音乐活动中学习、体验与感悟的需要。在幼儿音乐活动中,音乐活动方式的多元化势必会影响幼儿感知机会的增加、感知过程的增厚,从而让幼儿获得不同经验,进而形成个体自我的理解与感受,让幼儿在音乐活动过程中有个性和创造性地主动表现与积极表达。在幼儿园常规性的音乐教育活动中,教师通常可以借助有趣的故事情节、押韵的故事语言、多元化的材料、符合幼儿认知水平的民俗音乐题材、适合幼儿编演的生活化的表演形式等来实现幼儿音乐活动的教育目标。这样,可以提升活动的质量与效果,帮助幼儿提升欣赏音乐的表现美感、品味音乐作品的丰富内涵,进而为促进幼儿与幼儿之间、幼儿与教师之间、幼儿与自我之间的分享与交流创造更好的前提条件。

在幼儿音乐活动中,教师要注重从活动方式上寻找改变幼儿状态的微小突破口,让幼儿参与进来。教师可以尝试摸索积极有效的倾听策略,帮助幼儿建立清晰的听觉表象。美国著名儿童音乐教育家约翰·费文拉班德教授曾做过的研究表明,中等难度的歌曲,幼儿通常在倾听五遍以后才能形成比较清晰的听觉表象。实际上,“倾听的遍数”只是一个表层的参考值,真正的策略还在于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注意力与专注程度,在于幼儿是否真正地与活动中的音乐信息建立起直接的联系。通常情况下,根据幼儿的特点,利用各种有趣的活动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注意各种游戏情况下的听觉输入,往往会产生很好的形成听觉表象的作用。在幼儿活动中,教师利用音乐教育活动的形式和方法要多样化,尽量满足幼儿的心理需要,保证充足的输入量,采用“问、做、看”的层级推进,从语言、动作、视觉等不同的维度让幼儿对音乐进行充分的感知,感知歌词,了解歌曲的结构,使音乐活动生动活泼,让幼儿乐意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去。

非严肃性的音乐教学和游戏化的音乐教学是常见的幼儿音乐教学模式,均可成为以幼儿为本的、主体性的幼儿教学模式。在主体性幼儿音乐活动中,不能忽略幼儿的存在,而是要坚持以幼儿为活动重心,把促进幼儿的成长与发展作为最高的教学目标。[6]教师在幼儿音乐活动中,还要注重彰显音乐元素,让幼儿学会感知音乐,发现音乐。在引导幼儿倾听音乐的同时,注重让幼儿“见”到音乐的再现内容,把音乐动作化、故事化、情境化、游戏化,凸显幼儿的主体性,从而让幼儿在简单的、轻松的音乐学习活动中获得新知和快乐。另外,教师要善于根据幼儿的经验水平,搭建学习支架,让学习任务进入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不断出现新的刺激,从而有效引导幼儿自主学习,让幼儿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

音乐是灵动表达,可以触及幼儿内在的心灵世界,从而促进幼儿的成长与发展。组织高质量的幼儿音乐活动,教师要致力于建立起积极情感交流与情绪状态的基础,引导幼儿的审美情趣,深化幼儿的个体感受,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促进幼儿积极自我表现与表达。

猜你喜欢

幼儿音乐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音乐
音乐
幼儿画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