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培育及发展路径研究
——以南通为例
2020-03-03张小丹
张小丹
(南通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江苏南通226000)
1 概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率先把目光投向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分别于2012 年和2016 年、2013年和2016 年两次发布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专题报告,以产业对经济的贡献为视角,全面评估知识产权对经济的影响,明确提出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是经济的重要支柱。中国也在2016 年制定了《专利密集型产业目录(2016)》(试行),发布了《中国专利密集型产业主要统计数据报告(2015)》。国内外统计报告均显示,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具有显著的市场竞争优势和经济拉动能力,并且能为社会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具有单位员工创造价值更多、劳动生产率更高、薪酬待遇更好等特点[1]。地方层面,江苏(2015)、湖南(2017)等地区也先后提出发展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的工作目标。南通如何在已有发展成效的基础上,将知识产权融入产业转型升级和特色产业发展中,通过培育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促进全市产业竞争力全面提升是一个战略性的论题。
1.2 研究现状
国际上对于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的认定基本一致,即人均知识产权拥有量高于所有产业平均水平的产业,但在衡量标准和测度方法上存在差别。
(1)专利密集型产业认定和测度。美国(2016)、欧盟(2016)均用产业专利数量除以该产业的就业人数计算产业专利密集度,并定义专利密集度高于所有产业平均水平的产业为专利密集度产业[2]。中国在认定专利密集型产业时,考虑了专利密集度(专利授权量作为衡量标准)、专利授权总量、成长性以及和创新政策的契合度,更符合中国国情和专利密集型产业发展规律。地方专利密集型产业的认定需要在国家专利密集型产业目录的基础上,结合地方经济增长和产业发展的实际特征重新确定。本研究拟从产业发展的综合视角出发,以国家和江苏省专利密集型产业目录为参考,以南通“3+3+N”重点产业为基础,根据产业有效专利数量排名,确定南通市专利密集型产业。
(2)商标密集型产业的认定。商标强度是美国(2016)和欧盟(2016)确定商标密集型产业的主要依据[3],其中商标强度为某行业商标注册数量与就业人数之间的比值[4]。目前,在我国缺乏企业的商标信息、产业与企业的关联信息等情况下,根据商标强度认定商标密集型产业难度非常大,国家层面还没有关于商标密集型产业的权威认定。地方层面,江苏省率先发布《江苏省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统计报告》,报告中将产业商标密集度和商标规模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以上的行业认定为商标密集型产业。
(3)版权密集型产业。由于版权采取登记制,不能像商标、专利和外观设计一样计算版权的知识产权强度,美国、欧盟均采取直接确定的方法认定版权密集型产业。江苏省也参照此分类标准,将电信、广播电视传播服务、卫星传输服务、互联网接入及相关服务等行业定义为版权密集型产业。
1.3 研究目的及思路
不同类型的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发展规律不同,考虑到南通的产业发展特色以及已有的知识产权基础,本课题拟以专利密集型产业为重点,探讨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的发展规律,分析南通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发展的方式和路径,旨在为南通市培育发展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提高产业整体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和管理能力,推动产业向高端攀升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依据。
2 南通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发展现状
根据《江苏省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统计分析报告2018》内容,2017 年,南通市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共100个,其中,专利密集型产业36个,商标密集型产业12个,版权密集型产业58个。从产业数量看,南通市专利和商标密集型产业总数在苏中地区处于前列,且专利密集型产业数量是商标密集型产业的3 倍。从涉及的产业领域看,南通市专利和商标密集型产业主要涵盖纺织、装备制造、医疗器械制造、光学仪器制造等领域,与南通市重点发展的产业具有较高吻合度。
2017年,南通市专利商标密集型产业增加值1 621.45亿元,占当期南通市GDP的20.96%;专利商标密集型从业人员数41.92 万人,占当期南通市全部从业人员数的9.19%。从产业平均增加值看:南通市专利密集型产业平均增加值40 亿元,是南通市非专利密集型产业的4.34 倍;商标密集型产业平均增加值23.88 亿元,是南通市非商标密集型产业的1.71倍。
3 南通市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发展的路径分析
本研究以发明专利授权量确定的专利密集型企业和“3+3+N”产业体系中的重点产业为对象,分析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的发展路径。
3.1 知识产权政策路径分析
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政策应当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预期性指导,通过市场化的手段,提升产业的竞争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目前,南通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已纳入南通产业发展战略,成为南通“十三五”知识产权发展规划的重点。“十四五”期间,南通应在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良好的基础上,设立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强化财税、人才等政策对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建立重点产业领域产学研协同创新和知识利益分享机制,促进核心成员间产业技术知识产权的协同创新、联合运营和收益共享。探索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提升产业知识产权竞争力为目的的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激励与评价体系。
3.2 知识产权要素路径分析
南通的知识产权状况总体上呈现“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的特点,对产业创新发展的要素投入不足。在知识产权创造阶段,应当加大力度培育高价值专利,切实提升知识产权质量。在知识产权运用阶段,应当制定切实可行的知识产权运营政策,鼓励发展市场化的知识产权运营机构,联合金融机构、评估机构、担保机构等积极开展与知识产权有关的投融资业务。
3.3 知识产权服务路径分析
南通引进的赛恩倍吉、驰纳智才、威士博等高端机构在知识产权服务能力上得到市场的普遍认可,3家机构在具备较强的专利撰写基础能力的基础上各有侧重:赛恩倍吉侧重于高端咨询;威士博侧重于企业项目对接;驰纳智才侧重于专利信息分析、知识产权评议。但3家机构力量太薄弱,不足以支撑南通产业发展需求,这就需要政府站在产业层面加大对需要引进的高端服务机构进行整体布局,加大对服务机构的引导和扶持力度。
4 南通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培育与发展对策建议
4.1 完善南通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工作机制
4.1.1 建立知识产权密集产业发展引导体系
参考国家、江苏省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测定方法和目录,结合南通“3+3+N”重点产业体系,确立南通知识产权密集产业目录,制定知识产权密集产业发展规划,加强分类指导,集成创新资源,促进专利密集、商标密集、版权密集产业发展。
4.1.2 加强知识产权密集产业分类集聚
围绕全市的特色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以省级以上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园区为载体,建设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基地,通过知识、技术、资本、人才等产业要素的转移,带动周边地区知识产权相关产业的发展,努力在县域、园区率先建成一批产业链完善、创新能力强、特色鲜明的知识产权密集产业集聚区。
4.1.3 健全知识产权相关部门统筹协调机制
健全知识产权、产业发展等管理部门的统筹协调机制,建立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内部和相关部门之间权责清晰的职责体系,促进知识产权跨地区、跨部门的机构整合。
4.2 推进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分类培育
4.2.1 专利密集型产业培育
发挥南通市国家专利导航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实验区示范效应,开展专利集群管理,推动专利集成运用,努力建设专利分析与产业运行决策深度融合、专利运用有效提高产业运行效益的区域。深化实施专利导航工程,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建设一批产业专利战略支持中心,开展专利预警分析,把握产业发展态势,确立产业专利布局,引导专利创造和集聚,推动新兴产业加快成为专利密集产业。
4.2.2 商标密集型产业培育
开展商标品牌布局,建立商标战略服务平台,在行业领军企业建立驰(著)名商标创建指导服务点,支持企业加强技术创新、质量管理、品牌和商标文化建设,培育一批拥有高知名度的商标示范企业。打造产业集群区域商标,在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立品牌培育工作指导机构,集中打造一批产业集群公共品牌。
4.2.3 版权密集型产业培育
以南通国际家纺城为重点推进家纺产业的创意设计与版权保护工作互动,创造一批特色高价值版权。推进“中国(南通)家纺花型互联网交易中心”建设,引进花型识别系统,提高作品登记质量。推动版权贸易模式向“互联网+”转变,充分利用一年一度的中国(川姜)国际家纺画稿交易会支持版权走向国际。
4.3 提升知识产权服务水平
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高校、科研机构的科技创新优势,鼓励产学研合作协同创新,促进科技创新链与产业发展链的有效结合。重点提升知识产权高质量代理、信息检索等基于大数据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能力,知识产权评估、质押融资、证券化、信托等的知识产权资本化运营能力以及知识产权维权、预警、导航等的知识产权保护能力。
4.4 培育知识产权密集企业
企业创新是产业创新的原始创新源,应面向南通市优势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大力培育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通过鼓励和支持企业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管理部门,配备专职人员,形成有效的知识产权管理运行机制。通过支持知识产权标准化认证的企业,将知识产权战略纳入企业经营发展战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通过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培育,培养一批国家级和省级知识产权试点示范企业和商标战略实施示范企业。围绕产业链上下游核心技术和产品组建知识产权联盟,通过构建专利池,实现专利交叉许可,形成相互支撑的专利集群,支撑联盟成员与知识产权密集产业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