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课程思政”教师的主导作用
——以酒泉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0-03-03易志军冯黎成范佩芳

甘肃开放大学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主导作用课程思政育人

李 波,易志军,冯黎成,范佩芳

(酒泉职业技术学院 督导处,甘肃 酒泉 735000)

一、“课程思政”元素及教师主导作用概述

(一)“课程思政”元素

“课程思政”元素是课程思政育人元素的简称,是指用某种方式能够表达出来、具有比较完整教育思想内容、通过某方法或途径实施产生或形成育人效应的最小构成单位。例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要素之一“诚信”可以细分为“信守承诺”“诚实做事”“诚实劳动”“诚恳待人”等育人元素;“友善”可以细分为“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好”“善待他人”等育人元素。这些元素都可以通过一些鲜活的事例表达出完整的教育思想,以期达到“诚信”或“友善”育人目的。

(二)教师“课程思政”主导作用概述

“课程思政”育人内部因素主要有主导作用的教师、主体学生、载体课程(课程内容)、思政元素、渠道(平台或课堂)等。其中教师主导作用极其重要,是决定“课程思政”育人成败的关键因素。首先,教师是完成“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任务责任人,是“课程思政”教育实践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领导者、策划者和实施者。离开了教师就无法完成所有任务。其次,教师是实现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践行者。教师在整个“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中掌控思政元素的运用和效果,形成协同效应,落实同向同行,从而避免把“课程思政”变成思政课,准确做到“课程思政”教育“润物细无声”。再次,教师是思政育人工作的最活跃因素,他们凭借科学的方法、渊博的知识、良好的师德师风,通过自己高尚情操、人格魅力,科学引领、感召助力学生向人生正确的方向发展。最后,教师知识丰富,储备量大,思想修养素质高,政治站位高,在学生中有很高的威望,对学生的影响力大,能够通过自身努力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

二、教师“课程思政”主导作用实证分析

(一)专业课程教师具有发挥“课程思政”主导作用优势

1.专业教师“课程思政”具有更强的感召力

相对而言,专业课教师更容易接近学生,赢得学生的信赖,也更能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真正打动学生的心灵。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学生信赖教师,才能从心底里接受教师所讲的知识和育人的道理。因此,专业课教师可以通过充分挖掘课程蕴含的专业精神、专业伦理、爱国情怀、社会责任、人文精神和价值理念等,凸显其价值引领功能。例如酒泉职业技术学院在“有机化学”“课程思政”之“炔烃的性质及应用”中,以视频、图片及解说的形式引入“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美籍中国人”的思政内容,帮助学生了解该科学家的爱国情怀和奉献精神;在“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课程思政”之“液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及其物理意义”中,播放我国自行设计和制造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相关视频,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精神、中国精神,激发学生爱国热情,从而实现“课程思政”的育人目的。

2.专业课程教师能够更精准地融入“课程思政”元素

授课教师熟悉本课程教学内容,能根据课程内容挖掘思政育人元素,更好地将思政内容有机地融合于课程内容之中,实现价值和理念引领。例如,酒泉职业技术学院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螺纹联接”中,根据教学内容挖掘、确定思政教学目标:即培养学生专心致志、精益求精的职业理念和精神。在讲解“螺纹连接的预紧与防松”时,引入“大国工匠施品芳加工国产大型客机C919的气密试验接头”的故事,引导学生感悟职业精神和职业理念。通过这样的思政教育,实现与思政课同向同行,达到协同效应,从而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授课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专业课程资源,在教学内容中有机引入思政元素对学生进行“课程思政”教育。例如,酒泉职业技术学院在“机械制造”引入“建设制造强国的‘三步走’战略,以十年为一个阶段,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建设,并对第一个十年的战略任务和重点进行了具体部署”等内容,帮助学生形成大格局意识。

授课教师对本专业伦理认识比较深刻,可以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职业道德观念,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与职业精神。例如酒泉职业技术学院在“建设工程监理概论”的“质量控制”教学中,引入一个有关“监理工程质量”案例,并提出问题:这位监理的工作体现了怎样的职业精神?让学生在思考中体会认真细致、一丝不苟的职业精神[1]。

(二)通识课教师的文化底蕴优势分析

综合通识课程以“中国精神”为话语体系,把现代科学技术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以文化人,以情动人,引导学生继承和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精髓,树立“文化自信”“中国自信”,以“润物无声”的形式将正确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信念有效传导给学生。教师首先要将中国精神细分为传统中国精神、现代中国精神、时代中国精神等,进一步将传统中国精神细分为爱国主义精神、勤奋读书精神、忠厚善良精神、扶危济困精神等;把现代中国精神细分为五四运动精神、红军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北大荒精神、红旗渠精神、铁人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把时代中国精神细分为改革创新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疫精神、中国女排精神等。然后进一步细分出相应的思政育人元素(例如爱国主义精神再细分为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等思政育人元素),根据通识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具体的“课程思政”育人设计,从而更加准确地将思政元素运用于实际教学之中。

(三)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及情感优势分析

大部分教师在教学第一线工作多年,他们熟练掌握教育教学的基本方法、规律,具备独特的驾驭课堂、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经验、方法和技巧,能够把这些经验和方法运用到“课程思政”育人中,精准地将思政元素有效、有机地融于课程内容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育人效果。同时教师能够根据课程具体内容和学生德情,准确定位“课程思政”目标,把握育人环节,捕捉育人时机,从而高效实现思政目标。网络和信息发达的时代,催生了各种网络教学平台,形式多样的教学模式以及层出不穷的教学方法,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教学改革和创新,但这些变化并不能从根本上代替教师的主导作用[2]。因此,教师的隐性教育,尤其是情感优势,对学生形成意识形态范畴内的崇高理念、正确价值观,高尚品德、健康人格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提升教师“课程思政”主导作用的策略

“课程思政”育人活动是否能顺利开展,主要因素在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主要表现在教师“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方案的设计、教学方案的实施、思政目标的落实、教学活动的组织、学生爱国热情和家国情怀的激发、学生正确三观的引领、学生意识形态方向的把握、学生健康成长成人的助力等各个方面[3]。

(一)设计恰当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方案

优秀的“课程思政”教育方案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基础工作,要求教师做好“课程思政”备课工作,包括挖掘教学内容的思政元素、确定契合点,分析学生德情,确定思政教育目标,设计思政元素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和策略,设计教学过程,预测及反思效果等。其难点是精准教学内容和思政元素的契合点;核心是确定思政教育目标;重点是设计思政元素内容。

在“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设计中,一是要注重“课程思政”教育方法和策略设计,要根据学生德情、育人内容难易度、容量大小、思政的融入性等选择合适的教育教学方法,如渗透法、问题讨论法、启发法、讲解法、案例法、情景法等。在策略设计上要注重“课程思政”教育的隐形性、特殊性。例如,产生式策略设计一定要细致,环环相扣;替代式策略设计说理要透彻、层理要清晰,课堂活动要精细化;主动参与式策略要注意激励、引导方面的设计,还要加入诸如对分易等教学平台的使用环节。二是要注意“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过程设计。由于“课程思政”教育的隐形性、灵活性以及时间有限性等特点,教师对“课程思政”教学过程设计要讲究策略,从思政元素的引入、内容呈现到小结(启发等),每一个环节设计都要细致推敲,避免出现过程的缺失。

(二)积极进行“课程思政”元素的开发和创造

一是“课程思政”元素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课程思政”教育质量和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在不断学习提高思政理论水平的前提下,要针对自己所代课程性质、内容、实训等实际情况进行思政元素的开发和创造。例如,开发或创造与课程有关的专业伦理、行业规则、职业道德、工匠精神、中国精神、科学精神、吃苦精神、奉献精神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思政元素。

二是要注意思政元素的内涵、质量、容量、深度及难度等环节。“课程思政”元素的内涵指向明确,表达的教育思想完整,能够为实现思政目标服务;思政元素内容的容量适度,一般占用课堂时间5~8分钟为宜,时间太短不能表达完整的教育思想,太长会影响正常的课程教学;引入的“课程思政”教育内容或理念要适合学生的德情,学生能够接受,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教育效果。

(三)善于驾驭“课程思政”课堂教育

一是要高效地执行“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方案。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设计再好贵在执行。传授知识要严谨,价值引领更要严谨。虽说“课程思政”灵活,但其灵活是指与课程内容随机融合的灵活性,而不是教学实施的随意性。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中必须严格按照教育教学设计有步骤地展开教学,形成严谨的教育教学规矩,不能想什么时候讲就什么时候讲,随意想讲什么就讲什么。要把“课程思政”教育方案所设计的思政元素内容讲透教透,让学生悟透,最大程度地实现思政目标。

二是要激发课堂活力,提高课程兴趣。在课程教学中恰当、灵活运用“课程思政”,能够使课堂变得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学习课程的兴趣。丰富的“课程思政”内容,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优秀文化、行业伦理道德、爱国精神、抗疫精神、吃苦精神、公民素质、职业素养、中国故事、法律等。多样化的方式、方法,包括讲故事、演讲、微课视频、抖音、幻灯片等,还可以利用对分易、超星、腾讯等平台进行线上线下教学,或进行模拟、现场教学。

三是要激励学生成长、成才、成人。通过“课程思政”教育,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实干的精神、良好的职业素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引导学生积极传承中华美德和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主动传递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故事等正能量,逐渐形成未来发展的大格局、大视野以及家国情怀,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真正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猜你喜欢

主导作用课程思政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党校主导作用下的红色文化教育需要重点解决的几个问题
地方人大怎样发挥立法主导作用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提升学生写作水平
他们用“五招”育人
浅析教师主导作用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