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故事教学法的运用
2020-03-03刘兆梅
刘兆梅
(贵州省剑河县第三中学 贵州 剑河 556400)
1.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目前情况
目前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当中有着很多的不足,对于初中历史教育质量以及效果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也导致学生无法全面的成长,想要提升初中历史教学质量,必须明确目前存在的问题。首先,老师在开始教授新的课程之前预备工作做得不到位。历史学科的教学特点要求老师一定要在学习之前做好预习,如果这一个步骤做的不完善,则必然会导致教学质量不高。因为历史课程涉及的知识点和内容都非常的多,老师过度依赖教学大纲和多媒体课件,不懂得对知识点进行筛选和归类,过于繁琐的内容会使得教学过程过于呆板,让学生对课程内容不感兴趣。这样老师教授老师的,学生并不愿意参与其中,双方完全没有互动,必然导致学习效果差。另外老师仅仅只是将课本的知识点照本宣科灌输给学生,没有进一步挖掘其背后的意义和故事,这样学生会觉得所学的内容单一而无趣。
2.初中历史课堂使用历史故事的策略
2.1 通过历史故事来导入新的课程。对于任何课程而言,新课程的导入工作都是非常重要的,能够合理科学的导入新的课堂内容,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有利于学生更快的融入教学当中,具有很大的价值。所以,老师在开展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以前,必须按照所学的内容,通过历史故事导入新课程,以此让学生更快的融入课程教学中,促进其学习热情的提升。我们在开始正式授课以前,老师可以先告诉学生和这段历史相关的故事或者典故,例如讲解安史之乱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杨贵妃的民间故事切入,由此让学生对当时的背景以及人物关系有所了解,这样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其愿意主动的参与到学习当中,这是教学质量得到提升的基础。
2.2 通过历史故事来讲解历史背景。初中历史科目的最大特点就是所有知识点都彼此联系,关系紧密,并且具有很强的系统性,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完整体系,每个章节内容虽然都有自己的背景和故事,但是彼此又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老师在开展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时候,可以通过历史故事的介绍来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历史背景,由此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教学内容。举例说,我们在学习盛唐气象的时候,老师在开始正式课程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按照自己之前所学的内容或者知道的内容来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和该章节有关的故事,例如隋唐演义中的故事、武则天的故事等等,这样通过有趣、有意思故事分享,能够引起学生共鸣,加强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点的认识,老师再讲解相关的历史背景知识,就很容易抓住学生的关注度,让学生愿意主动学习、主动的去进行思考,通过历史故事的讲解,能够让学生更快的掌握所学的内容、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2.3 通过历史故事来提升教学效果。如果老师在教授课程的时候只是简单的利用历史故事导入课程或者讲解历史背景,只可以短时间的抓住学生注意力,这样最终的教学效果并不好。因此,老师必须从更深层次的方面来引导学生进行历史课程的学习,通过使用历史故事从整体上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提升教学效果。我们在开展教学的时候,可以通过讲述和该历史事件相关的历史人物的故事,强化学生对于这段历史的理解,同时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然后再讲解相关的历史故事或者让学生分享自己知道的相关的历史故事,由此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或者背景情况。基于上述内容,老师可以按照课程内容进一步的分析出现这样历史情况的原因以及其对未来发展的意义,这样学生对于所学的内容能够从更全面的角度理解和记忆,提升其思考能力,促进学生成绩的进步,由此提升教学质量。
2.4 对比不同历史故事加深学生的记忆。不同历史背景下的历史故事必然具有不同的内涵和意义,因此对比法是讲授历史课程比较行之有效的方式,也是学生学习的时候最常用的方式。在讲授课程的时候,老师应该将对比法教授给学生,对不同的历史典故进行对比,由此梳理出历史教育的知识脉络,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举例说,在教授“郑和下西洋”课程的时候,老师可以通过相关的历史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将其和别的历史故事进行比较,强化学生的理解和记忆。由此,帮助学生对有关的知识点进行学习。授人以渔远远比授人以鱼关键,学习方式只是一种学习的工具,让学生熟悉掌握学习的方式,是为了加强学生灵活利用历史知识的水平。为落实这个目标,老师应该完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老师和学生之间应该形成一种和谐的关系,老师应该有一双善于发觉美的眼睛,多去捕捉学生的发光点,予以学生更多的关怀和激励,使学生在知识的海洋当中自在地翱翔、持续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3.结语
综上所述,现在,中国的初中历史教学还存在不少的不足,历史故事的使用对于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有很大的帮助。因此老师在开展历史教学的时候必须合理的使用历史故事来导入新的课程、讲解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由此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提升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