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小组合作教学的实现
2020-03-03徐发全
徐发全
(重庆市黔江新华中学校 重庆 黔江 409000)
1.教师对学生学习方法进行指导,使小组合作发挥积极作用
开展小组学习需要每个同学都能形成团结一致的精神,以此提高成员之间的凝聚力,并且根据小组成员个性特点、实际情况等进行合理分工。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同时提高教学效果。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对小组成员进行充分的指导,使学生明白只有合作才能实现共赢,才能更好完成学习任务。在分组过程中,教师应当从多个方面进行考量,并且结合不同因素对小组成员任务进行明确划分,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技巧与学习方法。比如在学习硫和氮氧化物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实验学习,首先教师应当将小组同学分成多个小组,学生可以主动表达自己观念,设计实验方法与思路,随后开展小组讨论,达成共识。最后由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对本节课的方案进行陈述,确定最终方案并且完成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小组成员可以主动发挥自身所具备的优势。比如一部分学生负责准备药品与器材,一部分学生动手操作,而最后一部分学生可以对实验结果进行记录,通过分工合作形式,可以保证教学内容开展更加顺利,并且取得更好的教学效过。
2.教师为学生设计合理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
在进行合作过程中,教师应当为学生设计合理的学习问题,并且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讨论,教师设计问题时,应当充分满足教学内容,并且从学生已经具备的认知水平出发,确定问题的难度可以满足全体同学需求。如果问题难度较大,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容难以形成一致的意见,未能达到小组合作作用,但是如果问题过于简单,学生可以通过自己思考就能得到答案,不需要与他人进行讨论与探究。这就显得小组合作多此一举。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对问题难度进行合理掌握,只用选择最恰当的问题,才能推动小组合作更加成功。想要小组合作成功,还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不断引导,使学生能够主动的发现问题,利用小组形式进行探讨,学生能够具有较高的参与程度,并且有更深刻的理解,对其记忆也会更加持久。
3.教师应当发挥自身作用对小组合作进行正确引导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不能是学习旁观者,而是主动参与到学生探究过程中,做好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与引路人。主动发挥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有效作用,教师应当充分融入到学习过程中,对学生所探究的内容进行启发于引导,为学生提供必要帮助,并且努力和学生一起想办法去解决学习问题。在合作过程中,教师也要充分地与学生进行互动。因为班级学生较多,分组也较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小组进行交流时需要把握与不同小组交流的次数与时间,争取每个小组成员都有足够的机会。如果在互动过程中不能在有效的时间内与所有的小组进行交流,那么教师可以采取抽签的方式进行选择。保证每个小组都有平等的机会,不能让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感受教师具有偏心情况。
4.利用积极的评价帮助学生提高学习信心
在合作过程中,每个小组代表充分地发表自身观点之后,教师应当给予学生评价。利用积极的评价可以使学生受到鼓励,并且充分感受到自己所做出的努力是具有价值的,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使他们更加积极乐观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在学习时即使学生的讨论出现错误或者偏差,教师也不能够用全盘否定的态度,对学生进行批评与训斥,教师需要对学生积极学习态度进行肯定,随后帮助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分析,找到正确答案,以此保证学生的自尊心不受到伤害。
5.精设话题,激发学习兴趣
在对学习小组进行上述科学划分的基础上,为了构建高效课堂,提升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还要注意立足于高中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结合化学课程教学内容、教学大纲要求以及高中生的兴趣爱好等,精心设计互助合作学习话题,引导学生可以积极开展深入思考,让他们在参与这些趣味合作学习话题或任务的过程中可以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与探索欲,积极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中,防止小组合作学习话题设计不合理而影响小组成员参与互学知识学习的兴趣,导致学生被动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整体效果会大打折扣。特别是如果可以灵活地运用一些趣味化、生活化、情景化的小组合作学习话题,那么可以更有利于激发小组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对化学充满热爱,认识到化学对生产生活有着重大的社会价值,提高他们学习的整体质量与效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为当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利用该方法可以确定学生主体地位,增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使学生能够在一个更加愉快,轻松的环境下充分表达自身观点。同时学会努力倾听他人意见,激发学生思维活跃度,通过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探讨,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团队意识与合作意识。笔者作为一名化学教师,需要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正确认识,以此才能保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最终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