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幼儿教育中游戏的运用措施

2020-03-03

今天 2020年11期
关键词:游戏幼儿语言

沙 钰

(贵州省织金县实兴乡中心幼儿园 贵州 毕节 552100)

1.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幼儿园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开展游戏情境教学不仅能够在短时间拉近自身与幼儿之间的关系,使得幼儿与自己更为亲密,同时也能够调动幼儿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为幼儿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故而,游戏情境的创设应基于本节课程的教学内容,使得教学更具针对性以及目的性,使教学与游戏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教学效果达到最佳。以“认识4以内的数量”一课为例,该课程是小班数学的基本课程,教学目的是为了让幼儿掌握清点4个物体的方法,并明确总数。为此,教师可为幼儿创建如下情境,要求其中一个幼儿扮演水果店的销售人员,剩余幼儿则扮演顾客。之后,指导幼儿演示顾客购买水果的场景,如扮演顾客的幼儿要求购买4个苹果,扮演销售人员的幼儿便需给予其相应数量的苹果。若幼儿取量正确,教师应予以鼓励。若不正确,教师也应耐心指导。通过这一方式,幼儿能够了解数量增加与减少的过程。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提出问题,如“一个苹果怎样变为两个苹果?”该问题不仅可以让幼儿接触小学的数学知识,同时也可以开发幼儿思维,培养幼儿脑力。通过上述游戏,教师可以激发幼儿学习积极性,从多个方面开发幼儿智力,提高幼儿学习能力。同时,也能令幼儿提前接触其之后需要学习的知识。

2.营造语言环境,培养表达能力

语言是幼儿教育的基础内容之一,不仅提升了幼儿文化水平,同时也提高了幼儿理解能力。幼儿时期是人类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幼儿园教师往往以口语形式教授幼儿语言,以便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并纠正幼儿语音方面的问题。以《太阳与月亮》一课为例,教师可以通过创建语言环境为幼儿之间建立交流建立平台,具体方法如下:第一,教师每日与幼儿见面时,都应问好,同时要求幼儿回问。不仅增加了幼儿交流的机会,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礼仪礼貌。第二,通过打电话的方式锻炼幼儿的表达能力与普通话。随机挑选两个幼儿,让其装作通话,教师则在旁边进行指导。交谈主题不限,由幼儿自行组织对话。若幼儿在通话过程中出现发音有误或是平仄不明等问题,教师可对幼儿进行指导或是提醒,令其规范自身发音。对话结束之后,教师还需为幼儿指出对话过程中表达不清的语句,令其引起注意。第三,“打电话”环节完成后,教师可根据本节课程教学内容创建“为太阳与月亮找朋友”的活动,教师与幼儿拿出课前收集的图片,一同探讨太阳与月亮真正的朋友是谁。探讨过程中,可随机挑选一名幼儿,让其组织语言阐述自身观点。幼儿阐述观点过程中,教师依旧需要注意幼儿发音以及语言组织有无问题,若幼儿确实存在问题,需要及时进行纠正。而幼儿也在游戏过程中逐渐领悟应如何正确发音,并开始累积语言词汇及其应用经验,从而提高了幼儿的语言学习能力,为之后幼儿学习与生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寓教于乐”,营造良好的游戏氛围

“寓教于乐”是把教育和娱乐融合为一体,使学生在娱乐中受到教育。因此,教师在引入游戏的过程中,必须注重知识的渗透,让幼儿以游戏为载体接受知识的熏陶。在幼儿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让幼儿“学”得开心,同时也要让幼儿“玩”得开心。因此,教师在开展游戏教学的同时,应明确教学目的,将知识或者道理渗透在游戏中。此外,教师应全程参与幼儿的游戏过程,不仅仅是作为指导者参与,更应该以“玩伴”“朋友”的角色出现,这样能够营造更好的游戏氛围。教师指导幼儿进行游戏,能更好地将知识传授给幼儿,而幼儿也能获得一定的安全感,主动与教师玩耍,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接收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例如,在开展“老鹰捉小鸡”游戏时,教师应该明确教学目的是让幼儿了解“数字”的概念。所以教师可以自己扮演“母鸡妈妈”,让一名幼儿扮演“老鹰”的角色,当“老鹰”捉到“小鸡”时,让被捉的“小鸡”站在一旁,并询问幼儿“老鹰”捉住了几只“小鸡”。通过这样愉快的游戏方式,幼儿既玩得开心又了解了数字的概念。由此可见,这种教学模式能充分发挥游戏化教学的积极作用。因此,教师在开展游戏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地创新游戏内容,为幼儿营造良好的游戏氛围,让幼儿通过游戏得到一定的教育,明确学习的重要性,逐步提升自身的能力。

4.创设符合幼儿发展规律的游戏内容

教师在开展幼儿教育游戏课程时,所创设的游戏一定要是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因此,幼儿教师在进行游戏课程内容设计时,要保持严谨的态度,确保游戏是科学的、理性的。3至6岁的幼儿发展是按照走、跑、跳、钻、爬等顺序进行的,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紧密结合《3至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要求,根据幼儿的实际发展情况设计教学活动,以免幼儿在教学活动中出现盲目性。例如,幼儿教师在课前对课程游戏进行准备时,要充分了解幼儿的基本情况,考虑到幼儿身体素质的差异性。这也要求教师在执教过程中要面向全体幼儿,设计的活动内容要符合幼儿的整体水平,在尊重幼儿差异的同时,保持其统一性。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有计划的教学中,经常会设置跳高类的闯关游戏,而在课前进行游戏设计时一定会选取具有可变性的障碍物。这样可以让幼儿在活动课程中根据自身的情况来进行不同的应对与选择,也更容易激发幼儿面对困难时不畏挑战的心理,从而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坚韧的毅力。教师在游戏内容的设计中除要注意避免盲目性,还要注意游戏的系统性原则。众所周知,幼儿是按照一定的阶段顺序发育成长的,因此,在备课前,教师要充分设计适合幼儿身体阶段性发展的体育活动,从而让教学更具系统性。例如,对于初入幼儿园的三岁左右的幼儿来说,教师就可以通过开展多种关于走的游戏活动,用来锻炼幼儿的腿部发育及平衡能力。面对五岁左右的幼儿,教师可以设计以爬、跳等为主要内容的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有计划、系统性地得到锻炼与提升,教师也可以在进行游戏活动时通过不断提高游戏的难度来促进幼儿的不断发展。

猜你喜欢

游戏幼儿语言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语言是刀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