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幼儿园科学教育

2020-03-03赵泽品

今天 2020年11期
关键词:沙子科学幼儿园

赵泽品

(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中心幼儿园 贵州 毕节 551600)

幼儿科学教育是指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活动,对周围物质世界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问题、寻求答案的探索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周围环境,为孩子创造条件,帮助孩子积极获取科学知识和经验,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幼儿园作为儿童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为儿童科学素质的早期培养提供了必要的条件。那么,如何有针对性地在幼儿园开展科学教育活动,给孩子们以启迪呢?接下来,本文将分为四个方面进行详细论述。

1.从实际出发,顺应儿童的内在需要和利益

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科学教育也是。学前科学教育要顺应儿童的需要和兴趣,发展儿童需要和兴趣的教育价值。从本质上讲,学前科学教育应该是引导儿童通过探索和假设来发现和获取知识的过程。实践是探索的基础。在实践的前提下,发现问题或解决问题要容易得多。以实践经验为参照,使儿童的科学启蒙变得更加容易。

因此,在开展科学教育活动时,要以儿童的内在需求和兴趣为参照点,鼓励儿童自主探索,从现实生活中探索问题,改进传统的“教师讲、儿童听”的模式,把孩子的学习渠道从单一的老师讲解拓展到生活和学习的各个方面,孩子不再仅仅从老师的讲解中获得经验,而是通过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形成自己独特的科学观,从而实现对孩子科学素质的早期培养。

2.敢想敢做,鼓励孩子亲自探索

幼儿科学教育的核心理念在于实践,因此有必要让孩子们自己动手。让孩子们在玩游戏中学习科学,能更好地感受科学的乐趣,对科学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因此,教师要注意在科学教学活动中利用幼儿园的现有条件,为孩子提供探索的时间、环境和道具,鼓励他们大胆动手,敢于动手,体验探索的全过程。

例如,在研究水的浮力时,老师可以准备几个浅容器和几种材料,如沙子、卵石、塑料纽扣和牙签等,让孩子们尝试将不同的物体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状况,看它们是在水上下沉还是漂浮。为了产生比较效果,我们还可以给孩子发信号,逐步增加沙子的输入量。一开始,一颗沙子可以漂浮在水面上,然后放一大把沙子,沙子就开始逐渐下沉。这可以激发孩子们对水的浮力的理解,让他们知道重量轻的物体容易浮在水面上,而重量重的物体容易下沉,孩子们亲自实验并在观察中得到自己的经验,这自然是令人印象深刻的。

教师除了要让孩子敢于实践,还要鼓励孩子敢于提问,表达自己的问题,培养良好的求知欲。在科学教育中,当孩子们问更多的问题时,他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科学。例如,当孩子们看到电灯有电就可以亮起,打开电源电视就会播放声音,当电水壶打开时,它可以加热水,就可能会发出“电是如何工作的?”这样的问题,再通过老师的讲解和科普,孩子们了解了电学的基本知识,对电学有了初步的了解,这为以后的物理学习奠定了认知基础。如果孩子只是在观察,心里有疑虑,却羞于提问或不敢提问,自然会失去这样的学习机会。因此,教师可以提倡平时多读书多提问。对于不懂的,老师要积极解答,为孩子们提供丰富的学习和探索科学奥秘的机会。

3.把学习落到实处培养孩子的实践能力

学习的主要原则和最终目标是应用学习。一般来说,科学教育源于生活。儿童获得科学经验的主要途径是生活。他们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应该应用到现实生活中,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因此,教师应该号召孩子们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让他们在生活实践中健康成长。

例如,当孩子们学习温度和环境知识时,老师可以用温度计作为演示,以当天的温度为参考,让孩子们观察到人们更容易感到热的温度和感到冷的温度,以此作为延伸,学习根据温度,夏天可以穿较薄的短袖和T恤,冬天则需要穿毛衣和厚衣服保暖。这样,孩子们可以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养成出门前随时观察气温的习惯,懂得从实际出发解决问题,从而养成科学探究的态度。

4.赋予孩子犯错的权利,营造轻松包容的学习氛围

凡事都有两面性,每个人在学习过程中都难免犯错,孩子也一样。因此,在科学教育中,要赋予孩子犯错的权利,从错误中找出他们实践的真实意图,思考他们目前的认识水平,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弥补他们在学习上的不足。比如,孩子们在科学实验中不小心损坏了一些道具,或者在观察花朵时摘下了花等等。此时,不要急于谴责孩子的错误,树立自己的权威,而要先思考孩子的活动意图。采花是偶然的吗?或者你觉得它漂亮吗?还是纯粹的意外损失?你可以先问问孩子们的想法,然后按照指导,为孩子们普及爱护花草、保护环境的知识。如果孩子们从过去吸取教训,下次类似的错误会有效减少。

对教师来说,赋予孩子犯错的权利,不仅意味着要有耐心,不能对孩子的错误进行责骂和表达不满,避免误解和伤害孩子的心理,而且要尊重和接受每一个孩子的观点和兴趣,包容错误可以为孩子营造一种安全的心理氛围,让他们放松心态,让他们能够满怀信心地进行更深入的科学探索。

相应地,教师也应该敢于对自己不熟悉的领域说“不知道”,承认自己缺乏理解。对一时难以回答的问题教师要勇于承认自己的“无知”,或对自己不清楚的持有“共同学习、共同讨论的态度”,引导孩子寻找事物的答案,保持孩子提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不是敷衍了事的回答,维护自己权威的教师形象。比如,一些孩子会提出“月亮是怎么形成的”、“恐龙是怎么来的”等科普问题。教师不能用自己做出完整的回答。这时,他们可以大胆地承认自己对这方面了解不多,然后和孩子们一起查询信息,一起读科普书,一起追求真正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感受到了师生关系的民主,他们的疑虑也得到了解答。他们在科学探索中越来越积极。从另一个角度看,可以大胆质疑,说明孩子们是在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对问题有了初步的认识,正在逐步建立自己的认知结构。教师要进行良好的引导和耐心训练,及时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科学思维习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幼儿园教育水平比以往有了很大的进步,科学教育悄然走进幼儿园,幼儿园已成为当前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广大学前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儿童科学教育更注重科学素质的培养,突出儿童的主体性和教育的启蒙作用,对促进儿童身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沙子科学幼儿园
我爱幼儿园
一粒沙子的历史
沙子为什么会"唱歌"?
欢乐的幼儿园
科学大爆炸
幼儿园是我们的家
爱“上”幼儿园
绝望的沙子
一粒沙子
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