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堂中渗透国学之有效策略研究
2020-03-03周黎
周 黎
(贵州省毕节市第一中学 贵州 毕节 551700)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更好地传承文明是中国人民的责任和使命,也是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国学最初指的是国家机构,如太学和国子监。《礼记·学记》记载:古时候,家族有私塾,党有国库,技法有条理,国有学校,字典中“国学”一词是指“王城和诸侯国首府的学校”。在古代汉语中,它指的是民族学术文化,今天的“国学”始于清末,形成于西学东渐的文化转型时期。它不同于“西学”。中国文化被称为“国学”。从广义上讲,国学可以理解为对中国的研究,包括对所有中国文化的研究。从狭义上讲,国学是指以儒家思想为主体,涵盖先秦诸子思想理论的中国传统文化。实际上,国学就是让人们从经典中学习和继承。作为历史教师,如何让国学学习走进历史课堂呢?以下是我的想法:
1.背诵和教授国学
《龟虽寿》的作者是曹操。曹操是历史上著名的人物。东汉大臣,对内消灭袁术、吕布、袁绍、刘表、韩遂,制服了南匈奴、鲜卑,统一了华北。他还实施了一系列恢复和发展经济的政策,如扩大耕地、建设水利、奖励农桑、重视手工业、安置流亡人口、实施租调制,稳定中原社会政治局势和经济发展。曹操死后,他的儿子曹丕成为皇帝,追称曹操成为武皇帝。曹操不仅是一位政治家,而且是一位作品丰富的作家。这曹操平定乌桓叛乱,消灭袁绍残余后,荆吴、赤壁之战前。这时,曹操已经53岁了,他已经走了一半以上的人生道路,所以这首诗以无限的感叹开始,但他不怕衰老,也不怕违抗天命。这种毅力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值得我们大家学习。此外,曹操的散文开创和繁荣了建安文学,他的书法水平也很高。尽管历史上对他有不同的看法,但总的来说他是个英雄。
阅读中国经典,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历史课堂氛围。你可以让历史课代表提前一周通知学生做准备工作自己阅读一些国学,了解其中的含义,讲述其中所包含的历史知识,谈谈自己的看法。
其实,就像所谓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背诵和讲授一段国学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心血。在精心准备的过程中,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也有利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首先,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历史是过去和现在发生的事实。历史知识博大精深。在课堂上学45分钟是不可能掌握全部内容的。新课程要求学生从知识接受者向知识开发者转变。如果学生想积极发展知识,首要条件是兴趣。在选择、理解和感知国学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深深地被儒家的仁、义、礼、智、信、道家的无为、法家的严明、史家的公正、唐诗宋词的华丽所吸引。当学生们跳进国学的海洋时,他们会尽力去理解整个内容,进入历史,拓展视野。其次,它可以提高学生的个性。教育的根源在于人格。“立德树人”是历史课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教授传统国学的过程中,学生们会从历史人物身上找到闪光点。对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形成和发展的初中生来说,这些无疑可以成为很好的榜样。
让学生更多地接触优秀的人,用优秀的文化感染人们,学生自然会成为优秀的。最后,它可以培养学生的求根意识,培养他们的家乡情怀和乡村情怀。没有信仰和民族意识的学生没有根基的。学生可以在国学中发现祖先的足迹、文化的渊源、文明的传播,惊叹祖先的智慧和勇气,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骄傲和自豪。学习国学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的家与国情怀。
2.以国学为史料
根据《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所讲:课程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科特点,贯彻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内容。国学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把国学作为学习历史的史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发展历史思维,而且可以发展史料展示的方法,搭建一座通往历史的桥梁。在历史课上,教师可以以国学为史料,丰富教学内容,了解史料中的历史朝代、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分析其历史影响,对历史人物进行评价,把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同样,国学也会印证我们的历史观,用已有的知识构建新的知识框架。这正符合历史学科核心素质的培养:唯物史观、时空观、史料论证、历史阐释和家园乡情。
但是,在历史课堂中运用国学学习也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国学学习作为一种史料,是对历史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和阐释,不能与他人竞争,弱化了教学内容。二是国学学习的选择要注意与历史课堂教学内容的衔接,并有明确的教育取向。第三,国学学习的选择要符合初中生发展的特点,不宜选择太难、太容易、不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史料。一个适当的中国文化可以在课堂上起到重要的作用,
3.用活动装饰国学
历史课程体系化强,时空差异大。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充分发挥其功能和作用,达到传播和发展传统国学教育的目的。比如,依托历史教科书的活动课,让学生在春雨中陶冶情操,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体验郭沫若口中“太湖绝佳处,毕竟在鼋头”的鼋头渚的绝佳风光。参加历史沙龙社学习、观看专家讲座、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认识和学习国学等,课堂是师生互动的平台,是学习的主渠道。因此,教师应结合现代手段引导人们阅读、欣赏和理解汉语学习。此外,要积极开展课外活动,丰富和补充课堂教学。这些活动的开展,缩小了国学与学生的距离,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增加了他们直观的历史感受,使他们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在快乐中感受,无形中增加了他们的国学修养,陶冶了他们的情操。
历史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具有重要的教育功能。在实施国学规划的过程中,如何将历史与国学联系起来,是值得思考的问题。通过对教学过程的总结和反思,得出以下三个有效的策略:(1)背诵和讲授国学学习;(2)引用国学学习作为史料;(3)用活动装点国学学习。作为历史教师,要学会利用学科优势,有目的、有组织、有系统地开展国学学习教育,让国学学习走进历史课堂,引导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奥妙,为成为中国人民和华夏的儿女感到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