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中职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2020-03-03焦阳林

今天 2020年11期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基础课应用型

焦阳林

(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中等职业学校 贵州 毕节 551700)

受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影响,高等院校办学类型及其学校的办学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既适应了科技、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又适应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教学需要。在信息技术产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调整高等教育结构,培养符合行业和企业具体要求的专业人才,是应用型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任务。同时,目前我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还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解决。教学改革的进程远远落后于技术进步的速度,特别是教学内容过于强调课程体系的完整性,导致注重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待提高。有鉴于此,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和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

1.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1.1 人才培养现状。目前,我国中职学校拥有一大批应用型人才,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基本形成了完善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大纲、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由于计算机科学范围的逐步扩大和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高等教育水平趋于多样化,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早已不能适应IT产业的发展趋势。

同时,计算机技术在各个行业和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说明不仅IT行业需要相关的设计开发人员,其他行业也缺乏计算机技术应用人才。此外,计算机专业还有各种工作,如技术支持工程师、网络集成工程师、软件测试工程师和软件工程师。

同时,由于计算机技术应用产业和应用领域的大规模扩张,明确要求学生以掌握计算机技术理论知识为前提,不断提高实践技能,并具备掌握各行业专业知识的能力和素质,从而达到在具体工作中彻底解决具体问题的目的,大大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水平。在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背景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曾经是新形势下的定位,长期以来已经无法满足社会人才的需求缺口,两者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就连少数中职学校也有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脱离市场需求,使得教学内容无法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特点,难以确定培养毕业生的岗位定位,直接影响人才知识结构的合理性。

1.2 人才培养目标。虽然许多专家学者对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了关注和探索,但尚未形成具体而全面的认识和结论。结合教育部门的指导,专家学者已基本形成共识,认为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对IT行业人才缺口的分析和支持。明确要求有关中职学校继续细化人才培养规格,在统一专业名称的基础上明确专业定位。同时,各级各类中职学校以市场为统领,结合社会需求和自身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目标,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具体实施方案,不断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大大提高社会需求与培养目标的契合程度,为社会提供更多合格人才。

与其他专业相比,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院的口径相对较宽,社会各界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培养应用型人才,能够灵活运用计算机技术,彻底解决具体问题。

由此可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始终着眼于社会的基本需求,强调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方向性,并详细列出了培养规格、工作岗位,专业人才的专业领域和专业能力参照教育部指导意见。从国内外计算机专业的发展历程和趋势出发,对国内外中职学校和IT企业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查,而相应的研究成果可以帮助中职学校确定适合自身长远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未来方向。

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重点是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培养的人才应具备什么样的专业技能和核心能力。制定科学合理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细化素质要求、能力要求、知识要求等培养规格和方案,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

2.1 基础教学改革。一般来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基础课程包括线性代数、大学物理和高等数学。基础课程体系比较成熟和完善,但教学方法和内容长期没有改变,不能充分体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特点。同时,传统基础课的教学要求过于笼统,强调理论体系的完整性,使得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多层次学生的具体需求,智商存在明显差异,同一学校不同学生的意识和学习能力。除部分考研生外,大部分学生对基础课缺乏兴趣,无法深入研究基础课的具体内容,难以保证基础课的教学质量。

同时,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发现,基础课教学改革是一个内容庞大、专业要求严格的系统工作过程,往往涉及不同部门的教师和教学管理者。为取得满意的教学改革效果,中职学校各部门必须相互配合,积极探索基础课教学改革与专业课教学改革的关系,深化二者的讨论和交流程度,共同制定基础课教学改革方案。此外,根据其他中职学校和企业的研究成果,坚持突出基础课、服务专业教学的工作原则,配合基础课教师划分具体教学内容,落实用足的理念,适当选择和拒绝课程教学内容上,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促进教学课程分为改进模块和基础模块逐一进行。

2.2 专业教学改革。尽管我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课程设置趋于综合化,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些学生在学习多门课程时,不能完全掌握基本的专业技能和核心能力,导致他们无法胜任具体的工作,甚至在毕业后无法承担具体的项目。同时,根据课程类型,计算机课程可以分为专业选修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基础课,课程设置的原则包括强调应用性和广泛性基础。无论计算机技术如何发展,基本原理和理论知识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说明专业基础课程趋于成熟,教学内容相对稳定。可见,相关中职学校应不断更新专业选修课和必修课的基本内容和技术背景,不断调整教学重点。

同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选择合适的专业方向和模块化的小组课程,继续扩大课程学习范围。例如,离散数学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包括图论、代数系统、关系和数学逻辑。课程内容相对稳定。只有从数学的角度看,教学内容相对抽象,后续课程不能直接运用相关的理论和概念,很容易造成学生学习目标模糊的问题。

客观上,要求相关教师强调离散数学是计算机专业的重要教学基础,将离散数学划分为专业基础课范畴,扩展了数据结构元素的应用范畴。

此外,对于操作系统课程,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指导作用,从用户和系统设计者的双重角度理解系统的运行机制。

2.3 实践教学改革。由于应用型高等教育通常面向中小型企业,因此它侧重于培训管理在服务、建设和生产一线技术人才方面,客观上要求相关中职学校更加重视实践教学,努力使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驾齐驱。为了提高学生的具体工作能力,相关教师必须关注日常学习过程,认真记录每个学生的作业、问答、考试和实践的具体情况,并尽量在考试成绩中体现出来,并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促进毕业设计专业实践、技术实践、课程实践和专业感知实践的相互联系。同时,要突出基础实验的作用,适当扩大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的比重,将实践环节穿插到学生的专业基本技能中。

3.结语

通过本文的研究,认识到中职学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特别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区高等教育基本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经验迫在眉睫。因此,相关中职学校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工作原则,在具体实践中力求突出专业特色,始终围绕培养IT行业应用型人才的具体目标,以学科结构为支撑,充分发挥行业需求导向作用,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和应用能力。同时,通过专业技能、实训和课堂教学相结合,形成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确保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与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

猜你喜欢

计算机科学基础课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吉林省一流转业建设点
——通化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简介
Privacy Preserving Solution for the Asynchronous Localization of Underwater Sensor Networks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探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跨越式发展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浅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现代化运用
关于音乐基础课教学与学习中的几个问题
基于云平台的计算机基础课混合教学模式探究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