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林业经济建设
2020-03-03李平
李 平
(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生态分院 云南 昆明 650031)
引言
林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人类来说,发展林业既是一项产业也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这也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事业。而林业经济是指利用林业资源进行开发、生产并且从中创造经济效益,是为人民及社会所服务的产业。而生态环境保护则是说防止污染,防治生态破坏,巩固生态建设成果,实现科学发展的意义。
1.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
1.1 林业生态环境的作用。林业生态环境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森林不仅有巨大的木质、非木质产品的再生能力,并且具有稳定强大的调节气候、滋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环境、防灾减灾、丰富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
1.2 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现状。目前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综合治理意识不强,缺乏统一规划,森林生态环境建设与总体建设及当地环境和相关产业综合考虑不够等因素,直接导致没有达到宜林则林、宜农则农、宜水则水及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各级各地对于林业生态环境的建设达不到扎实、系统,进而不能加快建设脚步,法律法规在地方难以落实,其保障措施也难以得到实施,并且缺乏有力扶持政策和措施,未得到全民共识和全社会的共同行动。
1.3 加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想观念。在进行生态环境保护时应注意树立正确的生态思维观,真正意识到保护林业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从生态经济系统的综合性、整体性和协调性出发,追求综合效益最佳。针对林业工作人员,要进行生态保护的教育,在思想上占领高地,才能得到林业生态环境的改善,还可以促进林业经济的发展,达到生态经济的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林业经济发展中的应注意的问题
2.1 林业经济发展应以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面对林业发展,工作者应该以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进而发展林业经济,维持生态平衡,对环境合理经验,杜绝过渡砍伐林木,对人类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近年来天灾不断,洪水、沙尘暴等等自然灾害,这些都是大自然给人类敲响的警钟。人类的乱砍乱伐,致使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的破坏,空气得不到绿植的净化,使全球空气质量不佳,甚至经常出现雾霾。森林在利益的冲击下在不断减少,全球变暖成为了新的趋势,对于此现象,人类应该及时醒悟,保护森林、保护环境,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在维持利益基础上对生态环境进行再生,使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应对此,封禁保护是一个有效手段,防护林造林后要做好幼树封禁,防护林的重点地区,应普遍进行保护幼林宣传教育,提升广大人民群众保护森林、爱护环境的自觉性。相关部门应把控好生态环境保护与林业经济发展的中间线,保持双方发展的平衡稳定。
2.2 加强再生林的生态建设。为了平衡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林业经济建设的共同发展,相关部门必须在林木保护及再生种植下些功夫,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林业的保护和种植也不应局限于对林木的种植,也可以延伸到药材的种植上。结合当地气候特点,面向市场,实现对林业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促进林业发展走向更深层次的进步。在林业发展当中,保证个人收入情况下,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促使经济不断发展。相关部门可根据当地资源进行活动组织,可对旅游资源适当改造,发展各类民俗活动,使人民从中感受民族文化特点。可宣传环保文化,举办环保活动,让大自然得到净化。在活动中使人们得到保护园林的重要性,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3.坚持依法治林
认真贯彻执行《森林法》及其有关林业法律法规,高度重视森林资源的保护管理工作,严格林业行政执法,为林业生态环境的创建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要严格坚持森林采伐限额和林木采伐“三凭证”制度,管理林木采伐源头,正确按照规程完成林木采伐,因地制宜,对阔叶复层林可适当采取择伐方式,对针叶林及人工林采用小面积皆伐方式,并及时对采伐迹地营造速生丰产林,做到采伐一片更新一片,成林一片,不断调整林种结构,提升林分质量。提升要加强林地管理,依法执行占林业用地审核和林地使用许可证制度,坚决制止乱征占用林地。也要严格管理木材经营加工单位,制止乱收乱购木材的行为。相关部门也要严厉打击乱征乱占林地的行为,对采石、采沙、采土等活动进行严格执法并加以管理,对于违法行为坚决依法处理,让每一个有关林地征用的行为都能暴露在阳光下,其中内容经得起领导、民众的监督与推敲。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执法能力,使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以及思想素质得到提升,避免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当中出现知法犯法的严重错误行为,保证林业资源持续发展。
结束语
十年育树,百年育人,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使保护林业资源维护生态平衡与利用林业资源提高生活水平维持平衡。这个过程当中需要林业部门和人民共同努力,实现林业经济效益的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