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改革对预防医学课程规模与评价的影响分析
2020-03-03阮涵锐
阮涵锐
(毕节职业技术学院 贵州 毕节 551700)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此背景下,人们对医疗服务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的满足社会需求,医学模式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比如由原来的生物医学模式逐渐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基于此,也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多样化的需求。就以预防医学课程而言,在现代教育理念下,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能力。而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无法满足现代教学需求,所以教学改革十分重要。通过加强对预防医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对预防医学课程的规模及评价都可以起到积极影响的作用。
1.预防医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内容
现代医学不仅仅是治疗疾病,还包括预防疾病、康复保养、心理健康等,由此可见,现代医学模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因此,临床对新型医学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的提高。如何培养从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各方面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的新型护理人才是职业学校目前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1]。以预防医学课程为例,为了能够更好地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效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及能力,职业学校也加强了对预防医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包括对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理念的改革等。就教学方法而言,从传统的课堂讲授方法、理论灌输方法逐渐朝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启发教学等方面改革,目的就在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使得学生能够对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不仅有全面的掌握,还能够举一反三,形成更多的思路和方法。就教学内容而言,注重根据社会发展需求、现代医学对人才要求等对课程体系进行完善和优化,保证课程体系能够兼顾理论与实践,促进学生在预防医学课程中得到实际的提升和培养[2]。就教学理念而言,也由传统的教师主导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教师更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究、自主实践。这一教学理念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
2.教学改革对预防医学课程规模与评价的影响
2.1 教学改革对预防医学课程规模的影响。教学改革对预防医学课程规模有着十分积极的影响。在教学改革前,预防医学课程虽然是职业学校中尤为重要的一门课程,但是由于职业学校教育体系中,专业课程较多,所以对预防医学课程并没有高度重视,以至于在课程开设、课程规划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而通过教学改革,则在很大程度上优化了预防医学课程的规模。比如总体课程的开设情况就非常乐观,某职业学校五年间开设课程总计107门,其中健康教育与预防医学教研室开设的课程数量最多,达到14门,构成比为14.0%。在教学改革中,预防医学课程的必修课程也得到了完善,比如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劳动环境食品营养三大卫生就属于必修课程。这些必修课程是预防医学课程的核心与支撑,学校规定这些课程作为必修课程,可以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帮助学生建立预防医学课程的整体知识体系[3]。在必修课程的基础上,学校还针对预防医学课程开设了选修课,目的就在于给予学生全面的指导和培养。选修课包括《改变世界的流行病》、《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健康传播理论与实践》等。在必修课与选修课的结合下,就可以更好的达到人才培养目的。
2.2 教学改革对预防医学课程评价的影响。预防医学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较高的学科,且该课程还具有跨学科的特点,所以很多学生对预防医学课程的评价都是复杂、困难,所以选课人数较少。而在教学改革下,对预防医学课程的评价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4]。这是因为教学改革注重对预防医学课程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学内容的创新和改革,比如教学方法更加灵活、丰富、有趣,教学理念更注重以生为本,教学内容更加全面丰富。这样可以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学生选择这门课程[5]。比如在预防医学课程中,选修课《改变世界的流行病》就受到了学生的广泛喜爱和推崇,必修课《卫生法》也深受学生的青睐。这与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的改革有直接的关系。以《卫生法》为例,教师更注重理论联合实践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也更注重互动和交流,教学方法方面更加注重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这对提高学生的兴趣、积极性、能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结束语
教学改革包括对教学内容的丰富、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理念的更新,对于预防医学课程而言,教学改革和是必然的趋势和需求,在教学改革后,预防医学课程的规模得到了有效的扩大,学生对于预防医学课程的评价和认可也越来越高。这显然更有利于提高预防医学课程教育的整体质量和效率,以及促进新型医学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