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先育德
——谈初中化学课德育的渗透
2020-03-03青海省西宁市青海师大附属第二中学
■青海省西宁市青海师大附属第二中学 包 英
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之本,其中育德是育人的基石,关系育人的成败,这也是核心素养下初中化学等各门学科教学的重点。然而,受到了中考化学学科考试大纲与要求的影响,许多教师在化学课教学中可能会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化学核心知识与解题方法上,忽视了德育的重要性,影响了学生德育素养的发展。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加强德育理念在化学课教学中的渗透研讨显得尤为重要。
一、初中化学课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重要性
“德为才之器”,成才建立在立德的基础上,只有才却无德,不能成为合格的人才,只有德才兼备方可称得上人才。正是由于“德”的重要性,我国才将其作为教育之基,为师之本。初中生的性格、价值观、行为习惯等还未定性,但是本身思维辩证能力不足,容易受到外在因素影响而形成错误的价值观或养成不良行为习惯,这会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为了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保证他们“智育”与“德品”的同步发展,我们必须加强德育理念的渗透。同理,化学本身是一门实用性比较强的学科,其中包含着许多微观层面、宏观层面以及动手实践方面的知识,与德育目标具有紧密联系,所以可以结合化学教学需求,有效地渗透德育思想,确保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初中化学课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具体策略
(一)挖掘化学史料,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在核心素养培养理念下,化学学科教育中也需要打破常规教学理念的束缚,积极地贯彻全面教育理念,即除了要向初中生传授必要的化学知识、学习方法与技巧之外,同样需要侧重学生化学思维、科学探究素养、良好道德品质与精神等道德教育内容的培养。我国是世界上的文明古国之一,拥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其间诞生了许多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巨大推动作用的璀璨文明与优秀文化。同理,在化学领域中,我国同样拥有许多发展成就。在化学教学中有效地为初中生讲解这些优秀的化学史料,可以丰富化学课堂教学内容,同时也有利于使学生真实体会到我国在相关化学领域取得的优异成就,这样更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民族自信心,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无形中向初中生渗透德育思想,促进他们爱国主义情感的形成。
例如,在当前的初中化学教学中,为学生讲解金属材料部分知识期间,可以拓展性地为学生讲解我国古代就已经诞生了制造青铜器的技术,这在当时也属于领先的金属冶炼技术。同理,我国的“四大发明”在世界上处于技术前列,对促进人类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另外还可以鼓励初中生课下自主利用互联网来搜集一些春秋时期关于炼钢、开发石油以及炼铁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可以真实感受到我国化学领域的科技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化学课堂教学内容,也有助于更好地激发学生自身的爱国情怀与学习兴趣。又如,在“化石燃料”知识学习期间,可以拓展性地为学生补充有关的史料,如我国是最早发现和使用石油的一个国家,并且随着石油开发与冶炼技术的提升,国内相继开发了大庆石油、华北石油等许多油田。通过这些化学史料的讲解,培养和增强初中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二)基于时事热点,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下,确保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增强全民的环保意识,是构建“美丽中国”的基本要求,也是一种基本的道德要求。然而,在当前的实际社会生活或校园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部分初中生随意乱丢垃圾的行为,这反映出他们没有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所以为了更好地增强他们的道德品质,必须注意强化他们的环保意识。环保意识的培养最适宜融入具体的社会时事热点与典型话题中,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和评价这些相关环境保护的时事热点话题或事件,更有利于引发他们对环保问题的思考,最终促进他们良好环保意识的形成。因此,在平时开展化学知识教学期间,可以结合某些化学知识内容,有目的地选择一些贴近初中生生活实际的时事话题,让学生自主进行评价分析,最终促进他们良好德育素养的形成。
例如,在“空气的污染与防治”部分知识教学中,主要是关于“白色污染”“水资源保护”“金属污染”等环境保护的一些话题,可以结合这些化学知识的教学,针对性地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的时事热点话题,引导学生自主评价、讨论和分析这些时事热点的正误、成因、处理与防范措施等,这种教学方式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化学综合素养发展。比如,在为学生讲解“白色污染”方面化学知识的时候,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一幅大海上漂浮着各种颜色塑料袋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有何种危害以及防范与处理的措施。让学生针对性地思考这些问题,可以在无形中使他们树立正确的环境保护意识与观念。又如,在指导学生学完“二氧化碳”方面化学知识后,可以为他们留置一些相关的课后作业题目,如:“自主在课下查询‘温室效应’的概念、成因与防治手段。”“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会对我们的生产带来何种影响?”“如何有效地解决二氧化碳含量持续增加的问题。”针对性地设计这些启发性问题,可以使学生在搜集相关资料的时候切实意识到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危害性,并自觉使他们懂得我们不可以乱砍滥伐树木,也不可以随意燃烧煤炭,否则会造成南极冰川融化,最后会危及我们的生存。这种教学方式,可以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
(三)立足教材解读,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在开展初中化学教学期间,涉及许多抽象性的知识,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但是如果可以换个角度,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法、实物教学法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有机联系宏观知识与微观知识,配合深入浅出的教材内容解读,不仅可以深化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同样可以促进他们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因此,在实际的化学课教学中,可以有计划地选择一些恰当的化学教材内容,引导初中生对教材进行深入理解,同时还要注意大胆地进行德育内容挖掘,确保他们更好地掌握所学的化学知识,同时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例如,在指导初中生学习“原子的构成”部分化学知识期间,可以灵活地运用α粒子散射实验来帮助他们从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对相应的化学概念含义形成深刻理解,同时也可以使他们更好地理解“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上的一切物质都是处于运动状态的”等相关规律,并且还可以拓展性地为学生讲解“量变与质变”方面的知识。对这样的教材内容解读教学方式可以在帮助初中生更好地理解与记忆化学知识的同时,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与观念。又如,在指导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时候,可以引导他们自主进行分析、探讨与解决,灵活地掌握以小见大、整体与局部等思维方式,并要善于归纳和总结某些典型问题的求解方法,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念,力求本着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去看待和解决问题,避免片面理解与分析问题。
(四)开展合作探究,培养团结合作精神
新初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化学教学要注意立足学生主观学习能动性的调动与发挥,尤其是要彻底打破传统单一采用知识灌输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方式,否则不仅会限制初中生自身的学习思维,也不利于促进他们综合素养的发展。而如果可以灵活地运用合作探究学习模式,就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彼此的自主学习热情与积极性,使他们在合作沟通和相互探讨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必要的知识,促进他们团结合作精神的形成。
例如,在“酸碱中和反应”部分化学知识学习期间,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入手引导学生提前预习这方面的化学知识,促使全体学生积极融入合作探究与学习活动中。首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演示具体的酸碱中和反应实验内容,并相应地设计“酸碱中和反应实验的原理、步骤是什么”等一些思考题,引导学生展开深入思考。然后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按照酸碱中和反应实验的要求与步骤开展实验操作,最终使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深入理解与掌握所学的化学知识,促进他们团结合作意识和精神的形成。
总之,立德树人是教育之本,加强德育是核心素养下初中化学教学的必然要求。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融入德育,可以针对爱国主义情感、环保意识、正确的价值观和团结合作精神几个德育目标,通过挖掘化学史料、开展教材解读和合作探究等多样化教学方法与手段,最大限度地提升化学课德育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