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抓好教学管理 提升学生德育水平

2020-03-03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实验中学

关键词:教学管理管理者人格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实验中学 曹 敏

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者为达成教育目标而开展的一系列管理活动,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有效途径。为了维持学校的长效运转,促进师生的长足发展,必须把抓好教学管理放在一个至关重要的地位。教学管理还在提高学生德育水平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将教学管理和德育进行有机整合,不仅可以推动学生全面健康发展,还可以从根本上提高教学管理效果,让教学和德育形成强大的合力。除此以外,教学管理中的德育实施能够为学生德育素质发展提供手段,为教学自身建设提供重要方式。在未来的学校建设中,要把教学管理作为突破口,着力提高学生德育素养,利用德育渗透的方式增强教学管理。

一、教学管理在提升学生德育水平方面发挥的作用

教学管理是在教育目标引导下,由管理者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的一项实践活动。教学管理关乎教学质量,也影响着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管理中,加强德育渗透,促进教学和德育深度结合,是当前提高德育水平需要积极考量的问题。过去存在着教学管理和德育相分离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学管理质量,也导致德育实效性无法得到保障。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需要将教学管理和德育结合起来,构建强大的合力,让德育自然渗透到教学管理中,提高学生德育水平。教学管理在德育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一)推动小学生全面发展

教学管理和德育有机结合,不只为提高师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途径,还为教学自身建设拓展了平台。教学管理中的德育也可以从不同角度出发,发挥出德育的强大功能。就教学自身建设而言,教学管理中的德育有助于坚定师生的理想和信念,促进人全面发展目标的实现。

(二)让教学和德育形成合力

课堂是德育的主阵地,德育的发展需要依靠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渗透与教育。教学和德育相分离的问题会导致主阵地作用发挥受到影响,最终造成教学和德育各行其是,无法保证德育工作和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在教学管理中渗透德育,可以扭转教师的不良思想,让管理和教学共同承担起德育的责任,在构建合力的过程中,保证德育的实施效果。

二、抓好教学管理提升学生德育水平的方法

(一)完善教学管理机制,有机渗透德育

教学管理对于学生德育水平的提高有着极大的价值,因此对德育渗透的途径进行分析是非常必要的。从构建教学管理机制角度出发,探究德育渗透的方法是一个非常必要和创新的思路。首先,在教学计划的设置方面就需要指明德育开展的要求和实际的保障措施,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德育,提出确切要求和操作性强的考核奖惩方法;对于在教学中体现出来的德育内容,要给出确切的材料要求。其次,在教学运行管理环节,要促进教师德育经常化,对教师德育的开展情况进行严格检查并形成常态化制度,让教学管理和德育深度结合。最后,在教学质量监控评价工作中,对学生的德育水平与教师的德育考核必须占有较高比重。在评价活动中,要秉持教育目标和结果有机结合的原则,考查是否达成了预期目标;促进教学过程和效果有机结合,重视效果的提升;确保形式和内容有机结合,抓好内容的贯彻落实。在评价主体的设置上,需要有教师评价、学生评价以及互相评价等不同的方法,构建一个人人关注德育,彼此监督学习的良好机制,通过构建完善的教学管理机制,保证德育的实施效果。

(二)抓好教学管理,开展修养人格教育

教师的德育无法获得理想效果的重要原因就是信任危机,主要体现在教师对管理者、学生对教师的人格不信任。信任危机的出现会导致教育管理中的抵制态度,让令人敬佩的人格无法产生令人认同的力量,为德育在教学管理中的落实带来阻碍。所以在抓好教学管理、提升学生德育水平的要求下,要特别注意提高管理者和教师的人格素养,加大人格渗透教育。首先,要对教学管理者的人格修养进行强化与提升。要对提拔关卡进行严格把握,在干部选拔和任用时将德育素质和人格素养放在首要位置并进行重点考虑;构建专门的考核制度和一票否决制度,把管理者的道德与人格素养表现水平当作考核的决定性指标,提高考核工作的严格性以及管理的综合性;构建群众测评机制,发挥好群众的监督作用,督促教育管理者提高人格素养,为抓好德育打下基础。其次,要提高教学管理者的学识水平,使其能基于自身研究领域,对德育提出指导性以及参与性意见。最后,要加大对教师人格素养的教育以及督导,体现教师人格的渗透作用,通过教师以身作则为学生提供德育榜样,让学生被教师的人格魅力感染和带动,提高教学管理中的德育渗透效果。

(三)把握教学管理过程,加强德育渗透

一系列的教育研究显示,教学管理在提高学生德育水平方面发挥着突出作用,为促进二者深度结合,要在过程中加大德育渗透力度。首先,在教学管理中要秉持全面渗透、全员参与以及全过程负责的思想观念,尤其是要发挥教师群体的积极作用,让教学人员切实意识到自身是教学管理者,同时也要成为合格的德育工作者,以便在宏观系统中实现二者的有机整合。其次,借助强有力的教学管理,让教师将学科教学作为开展德育的基本途径,让教学组织管理和德育深度结合,体现出教学在强化德育方面的突出功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注意知识的传授,又要加大对学生管理上的力度,为学生提出学习以及纪律层面上的要求,起到督促和检查作用,在保证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的塑造。

(四)加强载体引导,突出教学管理作用

要想加强教学管理对学生思想与道德行为的引导,就需要选择恰当的载体:一是课程载体。课程建设一直以来就是教学管理的中心和重点,学生各项能力素质的发展都需要通过课程学习这一主要途径获得。学校在课程建设时,需要将德育渗透作为一种常态,对课程中的德育要素进行充分挖掘,提高学生的课程学习兴趣,以创新性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接受度。在课程教学中,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督促学生自觉规范和调整自身行为,提高学生综合学习水平。二是在强化课程载体指导的同时,还要尽可能地丰富与拓展授课方式,改变传统以教材为依托的授课方法,用学生感兴趣以及接受度高的教学方式优化教学管理,让德育在自然的状态下得到落实。例如,教师可以对课程精华进行提炼,然后用专题讲座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在心理素质教学中,可以划分不同的模块,用专题讲座的方式推动德育的落实。教师还可以引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及先进的教学模式,对传统单一的课程组织模式进行创新调整。三是强化实践活动载体的德育指导作用。要促进学生道德素质的提升,教师在关注理论引导的同时,还要重视实践塑造,也就是经常性地组织与德育相关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道德的力量,塑造学生的灵魂与良好道德行为。

(五)重视家校合作,增强德育效果

学生的健康成长与成才不能脱离家庭、社会以及学校方面的努力与关注。要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让立德树人在教学管理中得到渗透,只依靠学校力量和教师努力还远远无法达到要求,这是因为在外在大环境中,特别是家庭教育环境中,家长选择的教育方法与家长自身秉持的思想理念,会给学生带来非常深刻的影响。所以在教学管理实践中,学校教育工作者必须把学校与家庭当作有机整合的教育整体,与家长展开深度合作,让德育显现出极强的生命力。教师可在日常管理中对学生的行为表现与问题进行观察与记录,利用班会、谈话等不同的形式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道德辅导。除此之外,教师可以用家访、电话、微信等保持和家长的密切联系,增强家长对学生信息的掌握,同时获得学生在家庭中表现的反馈信息,由家长和教师共同商讨确定德育的方法与目标,构建协同互补的良性关系,尽可能利用教学管理资源提升德育效果。

德育是学校教育体系中的有机构成要素,学生又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直接关乎民族发展与国家建设。正是基于对德育重要性的认识,学校在教学管理环节必须把德育渗透放在重要地位,起到对德育的支持和推动作用,让德育和教学管理实现深度结合,提升德育的针对性。考虑到教学管理和学生德育水平发展之间的密切联系,教育工作者必须积极把握德育现状,在教学管理实践中探究可行性和操作性强的德育方法,让德育的育人作用得到发挥,也让教学管理的功能得到最大化体现。

猜你喜欢

教学管理管理者人格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新时期高中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
谈教学管理的艺术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刘明怀:做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给中青年管理者一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