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的内涵及实现路径

2020-03-03郭玉伟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特色

郭玉伟

(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6)

习近平总书记7月26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全党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仍然需要保持和发扬马克思主义政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1]。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的内涵

“中国人有自信心,自卑没有出路。”[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文化自信、制度自信的理论基础。纵观当前主流的研究成果,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的研究,主要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序列中进行论述。但如果从世界“理论竞争”角度来来审视这个问题,不难发现西方社会一直存在将主义还原为理论的倾向,基于此,有人会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否还原为一般意义的“理论”呢? 如何更“学术化”的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应该在现有理论成果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和延伸。理论自信应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内容。第一,对理论的科学性高度认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改革开放的实践过程中,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结合中国具体实际形成的科学理论。它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一种继承和发展。第二,对理论的实践指导意义高度信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出,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理论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产生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中,同时它又作为下一步实践的指导思想,已经经受了实践的检验。第三,对理论的未来发展高度信任。理论和实际是紧密相连的。理论随着实践的发展也会不断创新发展,只有这样,理论才能永葆生机活力,理论才能持续发挥其对实践的指导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不断丰富发展,不断形成新的理论成果。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已经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新的理论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就是指中国共产党以及中国人民对党的执政理论的高度认可和其持续创新发展的坚定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包括两个方面:在态度层面,就是指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高度认可;在实践层面,就是指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前进的过程中,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为指导,结合中国实际,不断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的来源

(一)来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本身的科学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首先源于理论本身是科学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来源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科学性是不容质疑的,它运用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解决中国的问题,致力于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历代国家领导人都非常重视理论自身的建设,邓小平提出把党建设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胡锦涛进一步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的伟大战略思想,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

(二)来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正确性

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GDP总量从1978年的1 480亿美元增长到2017年约13万亿美元,排名世界第二;人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改善,人均GDP由1978年的155美元增长到2017年的9 000美元;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在全球治理和重大国际事务中,中国发挥的作用日益增强。28年前,美国地缘政治学家布热津斯基在其代表作《大失败——二十世纪共产主义的兴亡》中断言,共产主义将在21世纪“不可逆转地在历史上消亡”。然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神州大地上蓬勃发展,推动中国实现历史性的伟大崛起。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最好地检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和正确性。

当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同时,也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些新的理论必将更好地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三)来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开放性

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来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具有海纳百川、与时俱进的开放性。

其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础上,有选择性的继承包容传统文化和外部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密切相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继承了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对外部的优秀文化也坚持继承发展的原则,一直在总结反思借鉴其他发达国家成熟的发展经验,主动吸取其内部精华。

其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来源于实践,必然随实践发展不断变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断发展,先后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不同时期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方向。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开放性保证了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与时俱进,进而保证了理论本身的生机活力。

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凝聚力量,推进中国梦的实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有助于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发挥合力,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撑。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的胜利,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今天,我们要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任,依然离不开党的科学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我们一定要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1]

因此,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只有这样才能凝聚力量,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二)有利于推进“四个全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为“四个全面”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3]”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在实践过程中,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等问题,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指导中国实践,推动改革开放取得了重大成就。当前,为深入推进“四个全面”,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包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发展路线、发展目标,前进动力,发展战略等方针政策的自信。而“四个全面”涵盖着我国发展目标、发展战略、从严治党等思想,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全面深化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动力,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保障,全面从严治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关键。深入推进四个全面,需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理论支撑。

(三)有利于彰显中国特色

英国国际广播公司组织的千年伟人评选结果揭晓,马克思排在第一位。马克思被评为千年伟人,体现的是国际社会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理论体系的高度认可。近年来,每当资本主义世界面临重大挫折,马克思主义理论都会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很多有识之士通过研读《资本论》来寻找解决现实问题的答案。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世界风云变幻,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的发展奇迹再一次印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的世界意义,彰显了理论自信的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的特色在于努力在全球化的竞争中保持自身发展优势、发展质量,坚定发展道路,坚定价值追求,赢取软硬实力优势。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国的相互依存度不断加强,同样,全球性的问题也在不断凸显,尤其对发展中国家造成的冲击会更加明显。中国发展模式的成功实践不断助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助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国化,为世界提供了良好的精神财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有利于彰显中国特色,有利于化解各种国内外各种风险,坚持正确的道路。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的实现路径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就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指导,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精神动力。

(一)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马克思主义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科学的理论体系。列宁指出:“马克思学说具有无限力量,就是因为它正确。”邓小平同志也曾说:“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3]”马克思主义发展到今天,仍然散发着青春活力,根本原因就是马克思主义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真理,至今还没有哪一种理论能超越马克思主义的高度。萨缪尔森曾说过:“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是我们观察社会历史的解剖刀,一个要洞察社会历史底蕴的人都必须向马克思主义学习”。要想探索人类社会的未来,解决前进路上的障碍,必须求救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定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为了战胜重重挑战,我们必须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动摇,在实践中坚持并发展马克思主义。

(二)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宣传教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离不开强大的宣传教育。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提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这一系列报告都诠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宣传教育的重要性。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宣传教育,第一,在内容上,要讲真讲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结合中国现实,力求用接地气的语言讲真讲实中国故事,增强理论的说服力。第二,在形式上,要讲好讲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断创新宣传方式方法,以群众喜闻悦见的方式去传播理论。第三,在效果上,要讲深讲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宣传者要注重排除西方的阻力,注重良性引导,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5]。

(三)坚持“五位一体”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理论自信需要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让人们切实感受到理论的价值,人们才能真正加强理论自信。邓小平曾经指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并且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同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也需要让人们在实践中感受到理论指导的有效性。因此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建设实践。坚持五位一体建设需要我们坚持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的理念,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综合协调城市与农村、工业与农业之间的平衡发展,重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共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让人们切实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实际指导价值,才能加强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6]。

(四)在国际理论对比中,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

马克思曾预言,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但是每个国家实现共产主义的历程不同,指导理论也不尽相同,所走道路也千差万别,正是这种多样性为我们提供了对比的样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与西方发达国家以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对比中显示出强大的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能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丰富发展,不断与时俱进[7]。胡锦涛同志曾强调:“三十年的历史经验归结到一点,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就让我们在倍感理论来之不易的同时,也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了理论自信[8]。

猜你喜欢

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特色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完美的特色党建
《文心雕龙》理论体系再认识①——兼论“依经立义”与《文心雕龙》理论体系之关系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浅谈内经气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