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

2020-03-03

经济师 2020年11期
关键词:改良剂重金属污染

●罗 晶

土壤污染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土壤污染类型繁多,重金属污染最为常见,土壤重金属污染即人类活动中的各类重金属排入土壤中,导致土壤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不仅会影响动植物、人体健康,也影响整个生态安全,因此,做好土壤重金属的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工作尤为重要。

一、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的危害

数据显示,我国有16.1%的土壤存在重金属污染超标问题,重度、中度、轻度、轻微污染比例分别为1.1%、1.5%、2.3%、11.2%。在污染分布区域上,南方比北方严重,长江三角洲、东北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污染问题突出。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主要包括人为活动、自然源两类。人为活动如汽车尾气排放、工业活动等,是当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诱因。自然源如矿物质风化、迁移等,虽然会导致土壤重金属浓度发生变化,但是一般不会引起较大的污染,对动植物、人类的威胁较小。

(一)农业灌溉与施肥

农业生产对于水资源有较大需求,在农业生产中,常常使用生活用水、受污染的工业用水灌溉,导致农田中的重金属含量逐年增加,并在土壤中不断扩散,引起恶性循环。在土壤肥力的下降下,人们不得不利用农药、肥料来增加农作物产量,这也是引起土壤重金属污染的诱因之一。

(二)大气沉降

汽车尾气、人类工业生产中的废气会随着雨、雪沉降、聚集至土壤表面,这种大气沉降有着广泛性、扩散性特征,研究显示,分布在冶炼厂、电厂周边的土壤,其重金属含量显著偏高,而道路两边土壤在汽车尾气的影响下,重金属含量也较高。

(三)固体废弃物堆积

固体废弃物即各类无法二次利用的固体以及半固体物质,与废水、废气相比,处理难度更高。固体废弃物会逐步扩散至土壤中,导致土壤遭到侵袭,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如,研究显示,矿业开采中的固体废弃物,在风力侵袭、废弃物堆积因素的影响下,会导致周围土壤积累大量的 Cu、Pb、Ni、Cr。

重金属多数为人体非必需元素,很多还具有毒性,如Pb、Hg,土壤中的重金属会通过多种渠道进入人体,如,农作物吸附重金属后被人类食用,或者动物食用了植物后再被人类食用,无论哪种途径,重金属均会严重影响人体健康。如,Cd 进入人体后,会对心脏、肝、肾、肺、脾等造成危害,诱发糖尿病、高血压、骨质疏松甚至癌症;Hg 很容易在叶菜、玉米、水稻中积聚,会损害人体的小脑、大脑皮层,严重者将引起运动失调、听障、语言障碍;Pb 则容易积聚在植物根系,进入人体后,会危害人体的肝肾功能、消化系统与中枢神经,临床表现为头痛、失眠、头晕等;As 容易积聚在叶菜中,会损害人体的消化、生殖、泌尿、神经、呼吸系统。对于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治理,要优先选择无二次污染的生态治理措施,最大限度降低重金属含量,满足农耕要求,治理完毕后,要定期监控,控制好土壤重金属含量,对于农产品的品质也要严格把关,杜绝污染农产品流入市场。

二、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治理方法

(一)工程治理措施

工程治理是解决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重要措施,常见的工程治理措施有换土法、深耕法、客土法几类,通过工程治理,能够有效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减少重金属对植物的毒害作用,继而减小重金属对人类造成的威胁。其中,换土法就是用干净土壤来替代被污染土壤,该种方式适合用于面积小、污染重的土壤;深耕法是对被污染土壤来深度翻滚,使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物分散至深层土壤,从而降低土壤表层重金属含量;客土法是将干净土覆盖至原土壤上,或者与被污染土壤混合,以降低重金属浓度,从而减少重金属对植物根系造成的毒害。

(二)化学修复法

化学修复就是在被污染的土壤中置入化学改良剂,利用化学改良剂的氧化还原、吸附作用来溶解、吸收其中的重金属,从而减小被污染土壤中重金属含量,以达到修复目的。

(三)物理修复法

物理修复法也是常用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方式,常用的物理修复方式包括电动修复法、土壤淋湿法、电热修复法。电动修复法是利用电流作用消除被污染土壤中的重金属,借助电渗透、电迁移方式进行集中处理。土壤淋湿法是将被污染土壤与化学溶液混合,对污染土壤进行清洗,将其中被污染重金属冲至浅层,借助阴离子形成沉淀,避免重金属进入水体。电热修复法是借助高频电压热量对被污染土壤加热,让部分重金属挥发,以达到修复目的。

(四)生物修复法

生物修复法是采用生物修复技术的治理方式,可以利用生物来达到净化、削减重金属的目的。相较于工程治理、化学修复、物理修复的方式,其操作简单,整体作用更好,近年来,在技术的成熟下,生物修复也开始在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中得到了广泛使用,取得了显著作用,是未来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的主要研究方向。

三、土壤重金属的生态修复措施

生态修复就采用生态处理措施,降低被污染土壤的重金属含量,使其生态系统功能能够恢复,这既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需求,也是人类生存的客观需求,目前,土壤重金属的生态修复是业界关注的焦点。对于土壤重金属的生态修复,需要关注几个问题。

(一)科学选择植物材料

土壤重金属生态修复上,要做到因地制宜,选择的植物需要能够适应极端环境,宜选择耐贫瘠、耐干旱、生长速度快、耐重金属毒害、改良效果明显的乡土植物,在长期生长中,乡土植物已经适应了当地环境,耐受性更好。在植物类型上,宜选择禾木科草本植物,该种植物发芽率高、易成活、抗逆性好、播种简单、栽植难度不高、生长速度快,播种后,在短时间内即可迅速覆盖,可以很好地抵御风蚀、水蚀问题,可作为优选植物种类。除此之外,还可以选用豆科植物、灌木、乔木。其中,豆科植物能够利用根瘤菌固定空气中的氮,从而改善土壤养分,有助于后茬植物的生长。灌木、乔木根基较大,在种植成功后,可以长时间避免污染区域被侵蚀,在生态修复上,通过灌木、乔木的合理搭配,可以构建出稳定的生态群落。

如,羊齿类铁角蕨属植物,对于土壤中Cd 吸收率可达到10%,连续种植7 年,能够降低土壤中50%以上的Cd;黄颔蛇草对于土壤中重金属吸收率达到了水稻的10 倍,连续种植多年,能够取得理想的治理效果。总之,植物的选择就是要找出对于土壤重金属有富集能力的类型。

(二)改良污染土壤机制

被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并不利于植物的长期生长,其重金属含量大、营养成分低,氮元素缺乏,由于重金属含量高,往往伴随各类复合污染,盐分含量高、土壤结构差,这会影响植物的正常新陈代谢,也会降低土壤的持水保肥能力。还有部分受污染土壤存在极端PH问题,PH 太低,会增加土壤重金属活性,PH 太高,会降低土壤营养物质含量,均会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因此,针对不同类型的土壤,需要根据要求添加改良剂,改善土壤因子,让植物能够顺利存活、生长。

常用的改良剂要能够抑制植物吸收、降低重金属活性、持续时间长,还要做到方便快捷、价格低廉、无毒害无污染,目前,在土壤重金属生态修复中,常用的改良剂有赤泥、磷酸盐、石灰、有机肥等,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中加入石灰,能够提高土壤的PH 值,使其中的Zn、Cd、Pb 形成沉淀,减少重金属的迁移。近年来,赤泥的应用越来越多,赤泥是新研制出的改良剂,富含铁铝氧化物、比表面积大,能够将重金属转化为稳定复合物,减弱土壤中重金属的迁移性,降低重金属可交换态含量,赤泥对于Zn、Cn、Cd 都有很好的吸附性,其中还有 Ca、Si、K 等微量元素,对植物生长有一定促进作用。在土壤中加入磷酸盐能够改变土壤PH,降低各类重金属,特别是Pb 的生物毒害作用。

(三)营建植物景观

对于城市重金属污染土壤,荒野式的生态修复方式观赏性较差,在生态修复上,可以选择营建植物景观的类型,结合园林植物来选择,提高植物的观赏性。对于轻度污染土壤,可以通过超积累植物、螯合剂的搭配来重建土壤服务功能,并将乔木、灌木搭配组合,构建出丰富的园林植物景观,既有修复作用,也达到观赏目的。对于重度污染土壤,可以采用生态修复、钝化修复相结合的方式,修复材料选择抗性较强的园林植物,增设钝化剂,降低重金属生物有效性,植物的可选择香樟、柳树,搭配乔木、灌木、草木,营造园林景观。

(四)动物与微生物修复法

在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生态修复上,动物与微生物修复也是一种可选方式。如,蚯蚓可以吸收重金属,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将蚯蚓置于土壤中,还可以进一步改善土壤的透气、透水性,优化土壤结构,提高肥力。蚯蚓体内也携带大量微生物,在投入使用后,还能增加土壤活性。而微生物对于重金属也有一定的氧化、还原与吸收作用,应用微生物也可以吸收重金属,如将细菌投放至受Hg 污染土壤后,在酶的作用下,能够将重金属转化为HgO,显著降低了毒性。

四、结语

在土壤重金属的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上,国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与财力,生态修复技术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就我国的情况来看,在固体废弃物、废水、废气、农业生产的影响下,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依然严峻,在破坏农产品质量的同时危及人类生命安全。针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生态修复,需要做到因地制宜,采用植物、动物、微生物的联合修复措施,通过多管齐下的渠道来减轻污染。

猜你喜欢

改良剂重金属污染
新型复合改良剂对苏打盐碱土的改良效果研究
石灰和水泥改良湿陷性黄土路用性能试验研究
重金属对膨润土膨胀性的影响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测定不同产地宽筋藤中5种重金属
英文目录与摘要
ICP-AES、ICP-MS测定水中重金属的对比研究
再生水回灌中DOM对重金属迁移与保留问题研究
离子色谱法测定面制品和面包改良剂中的溴酸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