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械制造企业设备维修管理创新思考

2020-03-03

经济师 2020年11期
关键词:专用设备配件生产

●蔡 艳

引言

在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企业的利益直接受到生产设备状态的影响。随着我国工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机械制造企业,要想保证高质量的生产效率,设备的管理和创新应当放在首要位置。文章从分析当前机械制造企业在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对机械制造企业应该如何正确地进行设备管理及创新进行探讨。

一、设备维修管理的重要性

不单单是机械制造业,对于所有的企业来说,设备的维修管理工作都是很重要的。设备是一种消耗品,设备出现故障会直接导致企业无法进行正常地生产活动,这对于企业来说会造成比较严重的损失。很多企业觉得日常对于设备的管理是多余的,会耽误日常的生产进程。日常的设备保养可以保证设备长久地、不间断地顺利运行,并且能大大降低设备的故障率,这样就可以较为长期的保障企业的日常生产。一旦因为设备的保养不到位而致使设备出现故障,需要大量的时间和人力去维修,耽误生产,给企业完成经营指标带来麻烦。

所以,企业要把设备的日常管理和维修工作重视起来,这样才能让企业的日常工作顺利地进行下去,也为企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和支出。

二、目前我国机械制造企业设备维修管理的现状

(一)制度方面

在企业的生产管理过程中,制度是必不可少的,有了规章制度,企业成员才有规则去遵守。

目前在我国,机械制造企业在规章制度方面做得很不尽如人意,缺少设备管理的规章制度,所以说,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的落实是当务之急。

在制定了科学合理规章制度之后就要进入到制度落实的环节。制度落实到实际的过程中,有力的监督也是保证制度顺利落实的重要环节。

(二)人员方面

目前我国企业设备管理在专业的人员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不足。部分企业设立了所谓的设备管理部门,但是实际上形同虚设,根本就没有起到真正意义上的效果,没有真正做到对于设备的管理,从而留下许多隐患。

在维修人员方面,首先是我国目前这一方面的专业人才比较缺乏,导致各企业人才资源的分配不均。缺少专业的技术人才,就有很多非专业人士弥补这个空缺,这些并不专业的人,对于设备的了解仅仅是一知半解,根本不了解设备的构造原理或者故障的真正原因。施工水平的不专业性不仅会给日常生产带来严重的影响,还会对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

企业在人员配备方面不得有丝毫马虎,在筛选和任用人员的时候,一定要严格把关,坚决杜绝得过且过,为企业的日后顺利发展打下有力的人才保障。

(三)专用设备品种复杂,维修保养差

机械制造企业所使用的生产设备多属于专用设备,专用设备的配件以及用品在市场上的采购相对困难,当设备需要更换专用配件时,又不能短时间内寻找到匹配的配件,就会直接给企业的生产造成严重的影响。

机械制造企业的设备操作人员为了更好更快地完成生产任务,往往会使设备缺乏及时的维修与保养。如果企业的设备本身就不是高性能高质量的好设备,在长期超负荷的工作状态下就会造成设备的过度磨损,当设备无法再继续工作时,企业就不得不投入大量的人财物力进行设备的抢修。

三、机械制造企业设备维修管理的创新

(一)制度管理创新

为促使机械制造企业的管理制度与相关的标准化体系能够更好地衔接,首先需要对厂方的相关设备进行管理,并总结近期的维修工作经验和教训,以此为依据制定良好的企业设备的管理标准。制定合理的管理标准后,就可以更加有效地提升企业对设备管理和维修的水平,从而更加科学有效地管理设备。对企业考核工作也需要进一步的强化,将各项考核工作落实到企业的各项制度中去,如此给企业的设备管理提供全面的制度保障。

(二)管理观念创新

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在新形势下,企业如果想获得更大地发展空间和机会,就需要最大程度的顺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作为企业的设备维修管理人员,工作的水平和观念也应该不断地提高和更新。这样,在有效实现企业设备科学管理的同时还能够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从而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创造更多的价值。

此外,还应将专用设备的技术改造纳入到设备的管理部门,并将其视作重要的日常工作,集思广益,集中力量,提高专用设备的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费用管理创新

对于维修费用,实质上要精确到每部设备的每个零件上,而不是像目前许多企业一样盲目拨款、盲目使用,从而造成了许多浪费。为了把成本控制工作做得更好,需要将相关的费用指标下达到各个机组,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避免负面的人为干扰因素。对于机械制造企业来说,如果设备维修出现需要更换组件的情况,这笔费用支出相对来说比较大。组件的更换通常需要机械工程师的介入,经过仔细的检查,可以发现组件的损坏程度,有些时候,可以利用一些废旧机器的组件进行替补,从而节省了购买新零件的费用,还实现了废物再利用。在今后的机械设备维修工作中,对于废件的管理以及零件的维修,都需要企业做出严格的规定。

(四)以人为本的概念创新

影响企业实力的因素有诸多,人为因素是最重要的部分。用创新的思想来进行机械设备的检修与管理,无论是对设备的检修还是制度的管理都具有直接的影响。这种影响为企业的日常生产提供一种强劲的动力。企业对员工进行高强度的思想教育和综合技术培训是提高企业实力的必由之路,以此为基础,开展大规模的维修工作,使工作人员的实力得到有效地发挥,使企业的人力资源得到科学有效的利用。

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的运用与实现,对于提高企业管理规范性具有重要作用。以人为本的管理对于不同的企业生产环境、设备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从总体上看,都是以以下管理要素作为主要依据。

首先,是管理人员能力的提升。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与素质对于企业生产管理影响是巨大的。所以说在人员方面,要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及考核,对于考核未合格的管理人员,需要及时地调整岗位,对于考核合格的管理人员,应考虑提升其管理职能,做到人力资源的合理分配。其次,是设备管理标准的制定。设备运行之所以出现差异,实质上是其管理方案的不统一造成的,此时要求管理人员根据设备的实际运行状况进行分析,制定出符合设备运行管理需要的标准。由于对于每个企业的生产标准不同,因此在标准的设立过程中,应避免对企业实际生产产生影响,及时的对信息进行共享,相关生产人员也可以按照标准对设备进行操作。

四、设备管理维修创新

(一)设备维修管理

1.维修计划管理。企业对于设备的维修不是随机性的,而是要制订一份科学的设备维修计划。设备自身的运行规律就是制定设备维修计划的重要依据。在计算设备维修成本的时候,要考虑到设备的综合性能、使用寿命、折旧、采购或制造成本等要素。每一部设备的维修并不是独立的,而是要系统化的将设备维修指标纳入维修计划,以便进行统一的管理,包括维修量、维修内容、维修方式、维修时间、维修成本、维修工艺等。生产设备的维修计划是企业生产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企业在进行设备管理工作过程中的指导性文件。

2.维修硬件管理。设备的维修计划是设备维修中的软件,而技术、成本、配件等,是设备维修中的硬件。

设备维修的技术,包含相关资料、工具、仪器、维修图纸、维修标准等等。

设备的维修成本,包括维修所使用的材料费、人工费、误工费等等。设备的维修,不仅要达到高质量的维修效果,还要尽可能的降低成本。在所有的维修成本中,材料费和人工费的总和占比在35%左右,配件成本的占比约在50%-65%之间。在设备的维修工作中,搞好维修成本的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在设备维修工作中,难免少不了需要更换配件,如果配件可以及时供应,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缩短维修时间,减少误工损失。配件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维修的质量和周期。通常情况下,专用设备的配件的选择是一件比较麻烦的事,如果在需要的时候临时选择,就会给维修工作增加难度,企业的损失也会更大。设备管理人员应该及时的对专用设备所需要的配件进行选购,以保证设备在维修过程中有充足的配件供应。

(二)加强专用设备的技术管理

1.设备的前期技术管理。设备的前期技术主要包括设备的生产制造技术、构造设计技术、材料选择技术等等。对于这些技术进行严格的管理就等于是在设备制造阶段进行严格把关,避免设备在制造过程中出现纰漏。对于设备的前期技术管理首先依据多种资料拟定多套方案,随后工作人员可以在多种方案之间进行比较。在设备的制造过程能中,技术管理要严格遵守工艺纪律以及图纸的修改和质量检验。只有在制造过程中严格遵守每一个环节,才能使制造的设备拥有更出众的性能。

2.设备的技术档案管理。设备的技术档案主要指设备从设计制造到出厂上市这期间的资料,包括设备的使用说明书、全套的设计图纸、质量检验合格证书、设备安装的收单、润滑图表以及备件手册等。多数企业会选择到市场上采购设备,采购的设备应该包括设备的工艺性和经济性的分析报告。有部分企业通常选择自制设备,自制的设备应该包括设计任务书和设计方案的技术经济论证报告。

随后是设备在正式投产后的档案。其主要包括设备技术操作规程、三级维护保养、大修理的技术标准和相关记录。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工艺性加工质量、动力消耗资料和事故报告也要包含其中。

(三)专用设备更新

1.保证专用资金。很多企业对于设备的折旧标准是按照重负荷、快磨损、短寿命、低残值这些指标进行的,其实这样的折旧标准并不合理。科学的折旧应该是按照分类进行的,通常年折旧率在10%-15%最为适合,更重要的是要保证专用设备的更新改造资金不被挪用。设备的维修技术作为一种隐形的财富常常被企业所忽视。企业可以通过创新手段,在原有维修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升级,创造出更先进的维修技术,不仅可以供应本企业的维修工作使用,还可以将创新后的维修技术作为一种技术商品出售给其他企业,所获得的收入可作为本企业设备维修的专用资金。

2. 更新方法和途径。一般来说专用设备主要有四大种来源:自主研发设计制造、到专业的设备生产厂家进行购买、将原有设备改装、国外进口。就目前来看,实用、设计、见效快、制造周期短,是设备普遍的特点。而专用设备往往是企业技术革新、技术改造的重要成果,进一步推动企业的技术进步。尽管困难依然很大,但是对于非专业设备制造厂来说,自主研制依然是这些制造厂专用设备的主要获取途径。除了自主研制外,对现有的设备进行改造也是非常有效的办法。无论是改革的程度大还是小,只要是进行了科学的技术改革,专用设备的性能都会得到大幅度的改善和提高。

结论

机械制造业在我国拥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也决定着我国的机械制造水准必须要不断地突破和创新。这一点在设备管理和维修方面尤为重要。

机械制造企业的设备状态直接涉及到企业自身的利益,做好设备的维修管理也是变相的为企业谋取更多的利益。机械制造企业应当重视设备的维修管理,甚至可以将设备的维修管理纳入到企业的战略层面,突出设备维修管理的重要性。

猜你喜欢

专用设备配件生产
原材配件
用旧的生产新的!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
栅极液压成型专用设备的研制
栅极液压成型专用设备液压系统的设计
妆发与配件缺一不可
中国电子专用设备行业十强前三季销售收入、利润稳步增长
原材配件商情
Сварочное Проμзвоσсmво(《焊接生产》)2012年第5期要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