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障社会和谐劳动关系的人力资源措施

2020-03-03贾计莲

经济师 2020年11期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

●贾计莲

和谐劳动关系概念系指劳动过程中的主体与客体以和谐关系为原则构建的一种劳动关系。在新经济时期,和谐劳动关系以劳动合同为基础,同时又兼具民主性、法制性的特点,即围绕《劳动法》完善各类与劳动关系相关的法律规范,使劳动关系运行的各个环节都有法可依,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工会等组织形式,建立起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职工民主管理制度,通过各级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的监管,与企业和工会建立起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以此实现规范企业用工行为,保障劳动者在劳动关系中地位与权益的重要战略目标。但新经济时期受产业升级、金融危机等因素影响,大量劳动力下岗、欠薪等事件使劳资双方关系愈发紧张,加之我国企业法制观念淡薄、员工收入差距大、劳动监管及法律法规尚有待完善等通病影响,目前我国企业劳动关系并不和谐,基于保障社会和谐劳动关系的人力资源措施还有待深入变革。

一、企业劳动关系管理现状分析

(一)企业管理方式存在问题

首先部分企业的管理思想与管理方式较为单一,这体现在许多中小企业为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经营目标,并未选择将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升级为集约式管理模式,而是选择通过压榨员工等方式实现,使劳资关系变得愈发紧张,进而影响了劳动关系和谐。其次部分企业缺乏和谐关系理念以及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对员工的权益并不关心,管理方式上也存在缺乏人性化的弊病,极易诱发劳动关系问题。最后部分企业缺乏健全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导致企业在绩效、薪资、招聘、职后教育、职前教育等多个层面全都出现短板,这不仅加剧了劳动关系的不和谐因素,而且也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诸多风险。

(二)劳动合同管理存在不足

首先部分企业存在法律意识淡薄、劳动合同管理亟待规范的问题,这一是体现在部分企业并未与员工签订用工合同,进而导致员工的劳动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二是体现在部分企业虽与员工签订了用工合同,但仍旧存在随意变更、解除劳动合同,克扣工资,随意加班等影响劳动关系和谐的行为。其次,各级相关部门对企业监管的力度仍旧存在不足,甚至出现地方为政绩、经济保护企业的不当行为,加剧了劳动关系的不和谐。最后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在劳动合同管理层面也有待完善,2018 年我国重新修订了劳动法,加大了对企业监管的力度,劳动者权益得到更高层次的保障。但在新经济时代企业飞速发展,劳动关系新问题层出不穷,面对新问题法律仍旧存在不完善之处。

(三)人才流失现象严重

首先受制于企业管理思想不足、劳动合同管理不规范等现象影响,部分企业出现了留不住人才的现象,人才流失现象十分严峻,和谐劳动关系根本无从谈起。同时在新经济时代背景下,受金融危机、行业转型升级等因素影响,出现了大批低素质劳动力被淘汰、高素质人才仍旧存在较大缺口、部分企业经济效益逐年降低等现象,进而加剧了企业人才流失及不稳定因素,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缺乏良好的实践环境。

(四)分配不公现象严重

收入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难点,同时也是维系企业劳动关系和谐的重要因素,但一直以来收入分配不公现象在企业十分普遍。首先部分企业管理制度存在不足,尤其是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存在不足,导致相应的绩效考核制度也存在不足,员工不理解、不认同绩效考核体制、主观认为绩效少、考评标准不公平等现象时有发生,进而使企业劳动关系不断恶化。最后部分企业存在薪资体系设计不合理现象,随意克扣加班费、补助。更有甚者出现拖欠工资的现象,进而导致劳动关系持续恶化。

(五)工会等保障职工权益的组织形同虚设

工会是维护职工利益,促进企业劳动关系和谐的重要组织,但在企业实际运行过程中,工会并没有太大的话语权,影响力十分薄弱,因此导致员工的利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二、企业和谐劳动关系重要性分析

(一)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首先劳动关系本就是影响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和谐的劳动关系更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终极目标。加之在新经济时代,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劳动力结构、企业用工方式、劳动者自身权益意识等方面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面临着极大的挑战。而通过构建相互沟通、全面协调、依法治理、公平正义、和睦相处的和谐劳动关系模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会因此得到根本保障,同时也与新经济时代背景下企业发展的方向十分符合,因此已成为企业在新经济时代视野下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促进员工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

通过构建基于保障社会和谐劳动关系的人力资源措施,企业能够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进而促进企业内部绩效等制度的有效完善。这一是能够提高员工收入,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以此提高工作效率;二是能够通过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使员工所在岗位与其能力更加契合,进而使员工最大限度发挥自身优势,为企业经营的效率提供有效保障;三是能够通过更为协调的职业培训体系,促进员工自身素质提高,进而为员工职业发展建立良好的基础。

三、保障社会和谐劳动关系的人力资源措施分析

(一)提高和谐劳动关系意识

为实现基于保障社会和谐劳动关系的人力资源措施有效确立,企业应提高和谐劳动关系意识,为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提供良好的环境;为此企业一是要提高思想认识,将和谐的价值观与以人为本理念融入企业的文化氛围,以此为和谐劳动关系的确立提供和谐的环境;二是要增强法律意识,紧扣劳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完善企业的劳动合同管理制度,制定企业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确定劳动关系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最大限度保护员工的合法权益,促使企业与员工之间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三是要坚持平等协商的原则,强化工会地位,当需要修改薪酬、加班等制度时,通过工会、员工协商等形式广泛收集员工意见,并以此为基础不断完善相关制度,最大限度保障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

(二)强化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培训力度

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作为企业人力资源政策的制定者与实施者,同时也是企业员工关系的重要调节力量,其角色定位表明,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自身素质与基于保障社会和谐劳动关系的人力资源措施能够得到有效实践应用息息相关。因此企业应强化对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提升员工的工作有效性,以此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质量,以此保障基于保障社会和谐劳动关系的人力资源的有效落实。为此企业一是要强化人力资源员工专业职业能力培训力度,通过专家讲座、培训会议等形式,不断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为基于保障社会和谐劳动关系的人力资源措施的有效运用提供智力支持;二是要强化人力资源管理员工的法律知识,增加员工法律意识,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规范性;三是要强化人力资源管理员工的职业道德建设,使其能够在工作中保持爱岗敬业、态度真诚以及良好的情绪,及时有效地避免不和谐因素产生;四是要强化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力度,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准确性、科学性及实效性,减轻人力资源管理员工自身的行政事务工作压力,使员工能够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劳动关系建设领域,以此为基于保障社会和谐劳动关系的人力资源措施的深度拓展提供保障。

(三)构建更为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为实现基于保障社会和谐劳动关系的人力资源措施有效确立,企业应构建更为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以此促进和谐劳动关系的根本确立。为此企业一是要结合劳动法、企业发展的目标、企业自身特点、行业相关变化等因素科学设计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以此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为提高基于保障社会和谐劳动关系的人力资源措施的有效性提供根本保障;二是要结合人力资源管理方案,细化人力资源管理与规划工作,明确各个环节的权责,科学规划人员需求计划、职务计划、培训计划、费用预算计划等内容,以此保障基于保障社会和谐劳动关系的人力资源措施能够得到科学有效地落实;三是建立更为科学的绩效管理体制,最大限度保障绩效考核的公平、公正,以此提高员工对绩效制度的理解与认同度,以绩效管理质量的提升促进人力资源管理质量的稳步提升,目前企业可采取用360 度绩效考核、目标管理法等多种绩效考核机制;四是企业要构建更为公平且兼具激励性的薪酬体系,强化薪酬与员工贡献度之间的联系,加强薪酬的透明化管理,以此建立更为和谐的薪酬体系。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立基于保障社会和谐劳动关系的人力资源措施既是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又能够符合新经济时代背景下企业经济发展的全新方向,同时又拥有提高员工素质,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优势。因此企业应通过提高和谐劳动关系意识、强化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培训力度、构建更为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等方式实现基于保障社会和谐劳动关系的人力资源措施的根本确立。同时国家相关部门一是要强化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对和谐劳动关系的保障力度;二是政府部门要牵头,由多个部门联动加大对企业的监管力度以及处罚力度,为和谐劳动关系的有效确立提供和谐的外部环境。

猜你喜欢

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
人事档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海外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之道
GIS在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为健康中国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撑
宝鸡:松绑人力资源
试论人力资源会计
寻找人力资源开发新路
人力资源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