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民营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2020-03-03王利君

经济师 2020年11期
关键词:民营企业经营人才

●王利君

一、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民营经济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民营经济作为“民间经营”的经济形态,其界定依据是经营权、经营方式,而非所有制。理解民营经济的含义,重点在“民”和“营”二字。“民”主要泛指公民和民间团体,既包括自然人,也包括企业法人。“营”可以采取多种经营方式,包括个人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股份合作经营。

(二)民营经济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健全和不断地充实完善,民营经济从而迅速发展壮大,并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究其原因,是由于民营经济与市场经济有着天然的适应性,换言之,民营经济是天然的市场经济。民营经济由于其独特的产权结构特征和天然的逐利特征,对市场经济适合匹配性超强。同时,在不断成熟和完善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力地促进了有中国特色的民营经济的迅速发展。

(三)民营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所处的地位

过去的42 年里,我国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经济增长奇迹”,最根本的原因是我国的改革开放,最主要的动力是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外资企业大规模进入和国有企业的深化改革。

二、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民营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落后

民营经济多发源于20 世纪90 年代,在外打工创业的土生土长的“农民”能人,回归家乡创办企业,所以其经营方式多以个人产权为基础的家庭化管理,其产权制度有明显的家族化倾向。多数民营企业的管理层基本上都是其亲戚朋友组成的,少有现代化的企业团队管理,基本上没有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公司管理的各项制度都是随心所欲,没有章法,这种模式在创业初期也许是可行的,但是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越来越难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这部分企业如果不跳出这个“怪圈子”,很难把企业做大做强。

(二)民营企业的创新思维发展不强

部分民营经济受家族式管理的制约和引导,存在着小富即安的思想,缺乏一种创新发展的思路和境界,对目前的市场行情把控不到位,仅仅停留在眼前的市场上发展。在企业发展上,存在着“一窝蜂、盲目跟风”上项目。在企业生产中,对生产出的产品要求不高,创新意识不强,仅仅停留在“大众货”,产品没特色、没亮点、没差异。在企业市场竞争中,存在着恶性竞争,有着打价格战、降质量、降工艺、降服务的恶性循环。

(三)新型化农业经营为主的民营经济占比较低

乡村振兴的基础是产业,实现产业兴旺的根本是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民营企业在发展工业制造业中占有明显优势,但是民营企业在新型化农业发展中投入较少,力量相对薄弱。目前,大力促进发展土地流转、家庭农场、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机构,逐步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走向完善,把小农户引入到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大格局中,从而推动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实现三农问题高质量发展。

(四)民营经济抵御外界风险的能力较弱

在如今市场变幻莫测的形势下,在国际金融时隐时现的危机笼罩下,民营经济与国有企业和国际、国内的知名大品牌相比,大多数民营企业在规模、技术、原材料来源、营销上还处于劣势。一旦爆发金融危机、资金链断链、上游市场封锁等等情况,将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导致企业经济下滑、工厂停工、停产,工人下岗。这些充分说明,民营企业在抵御外界风险能力上还相对较弱。

三、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培育创新引领型龙头民营企业

围绕大产业,整合创新资源,协同社会创新力量,重点培育一批核心技术突出、科技创新能力强、引领产业发展的创新型龙头民营企业,通过创新引领,达到共同驱动发展。同时,坚持实施“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工程,形成创新龙头民营企业引领、高新技术企业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全产业链创新型企业集群。在创新引领起重支柱产业转型升级中,一部分起重企业向大吨位、专业化、轻量化、智能化方向升级,从而使龙头企业在产业创新转型发展中起到了领军作用。

(二)坚持创新企业发展模式和运营思路

民营企业要把始终坚持创新发展作为企业发展的主载体,转变企业发展模式和运营思路,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是民营经济发展的第一要务。一是要把传统经营管理模式,进行废除和革新,打破那种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弊端限制。通过采取集中培训民营企业家,让专家学者的先进思维理念和形势分析,更感官地带给民营企业家的思想观念和经营思路的转变,引导民营企业家走向企业强强联合、企业优化重组、企业兼并等现代化、集团化发展的道路。二是要调整和完善原单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经营方式,利用专业化的金融人士把闲置在社会中的民间资本充分运作起来,把企业资金投入到有发展前景的项目和资本理财上,使民营企业的资产经营、资本经营综合发展的道路更宽更广,使民营企业在抵御其他外界风险中有多了一个发展途径。三是要进行开辟多渠道营销模式,改变以往的单纯以线下为主的营销方式,多发展“线上”的网络交易。在未来科技化、智能化的社会里,人们大多喜欢在足不出门的情况下,选择自己喜欢的产品,通过微信、支付宝、APP 等平台中进行交易,电子化的采购方式慢慢地替代人去实体店的销售模式,所以在营销思路上我们要转变观念,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顺应时代发展的轨迹,要有超越的眼光和行动改变我们的传统认知。

(三)培育引进创新引领型民营经济人才队伍

企业人才是第一生产力,民营企业如果没有人才的供给就等于没有了内在运行的“血液”,所以要引进科技人才、管理人才、创新人才,并且要储备人才,使人才源源不断地满足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当今的企业竞争,归根结底也可以说是人才的竞争,所以树立什么样的人才理念,事关企业的兴衰成败。“不拘一格,人尽其才”,人才理念是作为企业重视人才、爱护人才、使用人才、留住人才、提升人才的指导思想和价值观念。一是坚持实施“双百人才”引进工程和人才集聚工程,让科技创新人才引得来、留得住、用得上。二是为每一位人才提供优秀的职位发展平台,完善其个人发展与培训机会,使其在富有挑战性的工作环境中不断地进步,实现个人的最大价值。

(四)促进民营企业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企业做大做强的根本保证。如果一个企业没有一整套的企业运行体系制度,那么它就不能合格地称之为一个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包含企业产权制度、现代企业组织制度、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这三种制度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现代企业制度的总体框架。在经济市场上,要充分发挥企业主体责任,引导民营企业推进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建立符合市场化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一是对于上规模的民营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法人治理机构,推进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形成产权清晰、权责明确、运转自如、有效制衡、管理科学的决策执行监督体系。二是对于已经建立公司制的企业,要逐步引导其完善企业管理的运转效率,及时改正存在的管理弊端,使内部协调机制更加符合公司实际,切切实实地起到设立部门运作的功能。三是对于大部分企业而言,为充分调动民营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做到留人、留心、留感情,就要积极鼓励民营企业调整企业分配制度,大力推行经营管理者、业务骨干、技术人员、工人以现金、知识产权等出资形式持股参与到企业当中,形成企业的利益共同体。

(五)全力推进民营企业参与农业和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按照“做优一产做大二产做强三产”的发展理念,积极推进民营企业参与农业和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坚持把新型化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的产业融合作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带动农民增收的“金钥匙”,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积极培育新型化的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发展新动能,全力推进民营企业参与到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一是坚持以规模化经营,绿色化发展为导向,深化推进农民合作社、家庭农户和合作社联合经营模式,推动绿色、高效、节能的循环农业发展之路。二是坚持把培育新型化农业经营主体作为推动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大力培育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多元主体,重点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引领培育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和专业合作社。三是坚持把农业产业融合发展与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和脱贫攻坚紧密结合,积极扶持新兴产业,重点发展特色种植业、特色养殖业,加工增值业,形成“产地生态、产品绿色、产业融合、产出高效”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

猜你喜欢

民营企业经营人才
人才云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变争夺战为经营战
寻租、抽租与民营企业研发投入
“特许经营”将走向何方?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