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回归”:高校辅导员工作重点的理性审视

2020-03-03何淑通

关键词:学业辅导员政治

毛 曦,何淑通,赵 丹

(1.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学生工作处,江苏连云港 222006;2.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教务处,江苏连云港 222006)

2020 年4 月22 日,教育部、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等八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教思政〔2020〕1 号)提出,要打造高素质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务工作队伍,完善高校专职辅导员职业发展体系,各地有关部门要积极支持并督导各高校严格落实专职辅导员人事管理政策,按规定签订聘用合同,不得用劳务派遣、人事代理等方式聘用辅导员。《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为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也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高校辅导员要想提高工作质量,还必须提升自身素养,牢记工作初心,做到“三个回归”,即回归辅导员个体成长“主旨”、回归思想政治教育“主业”、回归学生学业指导“主线”。只有这样,高校辅导员才能在职业化、专业化的道路上不断前进,切实履行“立德树人”的职业使命。

一、回归辅导员个体成长的“主旨”

(一)高校辅导员个体成长的“主旨”是自主成长

高校辅导员个体成长从宏观上看,关乎辅导员队伍建设问题;从微观上看,关乎辅导员个体职业发展问题。对于如何促进高校辅导员个体成长这一问题,学界和高校辅导员实务的主张不完全相同。学界大多主张优化外部环境和宏观环境,为辅导员规划职业发展和提高岗位胜任力做好铺垫。高校则从学校主体视角出发,重视通过工作岗位锻炼、培养辅导员,帮助他们提高职业素养。无论学界还是高校辅导员实务,都注重从外部入手审视辅导员的个体成长,忽视了辅导员的主观因素在个体成长中的重要作用。辅导员在个体成长路上是被动接受还是主动争取,是“等靠要”还是“主动干”,其结果有着很大差异。高校辅导员是奋斗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一线的个体,“不是处在某种幻想的与世隔绝、离群索居状态的人,而是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发展过程中的人”[1]31。因此,高校辅导员应该作为具体的、历史实践活动的主体而存在。发挥主观能动性,以自我提升与自主成长为“主旨”,是辅导员彰显主体精神、展现主体意识的根本途径。高校辅导员必须主动适应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的要求,形成个体成长的强劲内驱力,激励自己不断提高理论素质和工作能力。

(二)辅导员追求自主成长的必要性

从整体上看,高校辅导员存在专业归属不清晰、专业素养积累不厚、专业能力不高等问题[2]。这些问题的形成,既有“先天不足”的因素,也有“后天失养”的原因。从“先天不足”来看,我国没有任何高校设置辅导员专业,辅导员的专业背景与他们从事的工作不匹配。即便有部分辅导员来自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但他们所学专业知识与辅导员岗位要求有较大偏差。从“后天失养”来看,有些高校由于对提升辅导员专业素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缺少深刻认识,平时只注重提高辅导员的政治素养和工作能力,很少系统、规范地开展辅导员培训活动。面对外部条件的局限,高校辅导员要想顺利实现个体成长目标,必须激发专业发展的内驱力,通过自主学习、深入思考、认真研究和积极实践,不断积累知识、提高能力并扩大影响[3]。

(三)辅导员回归个体成长主旨的路径

首先,高校辅导员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政治素质。政治素质是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的核心。《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第43 号令)指出,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政治素质必须过关。高校辅导员要深入开展政治理论学习,用马克思主义和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要在阐发、宣传马克思主义先进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工作中提高思想认识和理论水平;要勤于思考,深刻认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性问题。其次,高校辅导员要不断提高日常事务处理能力,努力做到“三懂”。(1)懂规章制度。辅导员要熟悉与学生相关的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这是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2)懂学生所学专业。辅导员要全面了解学生的专业特点、学业情况、就业去向与就业前景等情况,为学生提供精准服务。(3)懂学生成长规律。辅导员要把握、尊重学生成长规律,怀着温情与敬意引导他们成长,根据他们的思想状况和个性差异处理相关问题。最后,高校辅导员要提高对学生的影响力。辅导员对学生的影响力主要体现在亲和力、浸润力和互动力三个方面。辅导员影响力的提高,可以将他们与学生之间的弱关系发展为强关系[4],有利于提高工作成效。

二、回归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业”

(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辅导员的“主业”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界定了辅导员的工作职责范围,其中“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处于主导地位,统领其他各项职责,堪称辅导员工作职责的“灵魂”。在这个意义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高校辅导员的“主业”。这一“主业”定位由来已久。早在1953 年,清华大学就设有政治辅导员并对其工作职责做了明确规定——负责学生思想政治工作。1965 年,教育部颁布《关于政治辅导员工作条例》,正式确立了高校辅导员制度,规定其工作内容是开展基层思想政治工作。2005 年3 月,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辅导员是从事德育工作和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2006 年7 月,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第24 号令),第一次以政策法规的形式明确了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将辅导员定位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2017 年9 月,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第24 号令)对辅导员职责的定位,与教育部2006 年颁布的第24号令相同。至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高校辅导员最重要的实践场域得到了确认。

(二)突出思想政治教育“主业”的必要性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巨大挑战,迫切需要辅导员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重要的工作内容和实践场域。有关调查数据显示,在辅导员每周工作时间安排上,学生管理事务工作和行政事务工作所占比例排在前两位,分别为44.3%和17.5%,而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用时间仅排在第四位,占比为13.3%;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分配上,只有4.8%的辅导员每周能将大部分工作时间用于和学生交流,20.9%的辅导员每周将约一半的工作时间用于和学生交流,而74.3%的辅导员每周用于和学生交流谈心的时间不足工作时间的1/3[5]。由此可见,辅导员工作时间被大量事务性工作占用了,思想政治教育这一“主业”的核心地位、灵魂地位未能得以有效彰显。武汉大学课题组2017 年的研究成果表明,近3 年来大学生对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给予正面评价的人数占比分别为55.7%、59.1%和62%,呈逐年上升趋势,这表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日趋显著,但是有近1/3 的大学生认为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在帮助自己思想品德发展方面发挥的作用“一般”[6]。高校、辅导员都应该采取相应措施,调整工作重点和方向,加大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力度。

(三)回归思想政治教育“主业”的基本策略

辅导员工作回归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一“主业”,需要高校和辅导员双方共同发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是一个实践问题,必须遵循“知行合一”的逻辑。因此,高校要全盘规划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找准辅导员角色定位,强化其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地位。有些高校辅导员承担了许多额外的工作任务,忙于繁琐的行政事务,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投入的时间、精力大大减少[7],无形中弱化了辅导员工作的核心功能。高校要深刻认识辅导员的独特作用和价值,采取切实措施为辅导员“精简政务”,防止辅导员工作出现主次不分、重心错离的现象。高校辅导员应该善于规划和利用时间,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辅导员要转变思想观念,树立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新型教育管理工作理念,挑选思想素质好、工作热情高和协调能力强的大学生作为培养对象,把他们培养成工作小助手,分担事务性工作,把自己从繁琐的事务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抓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

三、回归学生学业发展的“主线”

(一)辅导员工作中学生学业发展的逻辑定位

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主导与主体的关系。辅导员代表学校对学生进行常规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在辅导员的教育引导下不断成长,处于主体地位。辅导员主导作用的发挥要服从“立德树人”这一根本目标,主要体现在“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两个方面。也就是说,辅导员的工作方式和途径是“管理”“服务”,但目的在于“育人”。辅导员“育人”的一个重要主题,就是推动学生的学业发展。这里的“学业发展”在某种意义上等同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身心健康、思想进步、学习优良、能力突出等。然而,有些大学生存在学习目标模糊、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意志力薄弱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形成,与社会风气、就业环境、教育体制等外在因素有关[8],但有一个重要原因不容忽视,那就是高校教育管理和服务不到位。面对这种情况,高校辅导员要勇担责任,通过严格的管理和周到的服务,为大学生的学业发展保驾护航。

(二)回归学生学业发展主线的现实依据

辅导员工作内容十分广泛。他们既要负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又要负责大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但这绝不意味着辅导员可以置学生的学业发展于不顾。无论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是做好日常管理工作,都是为了把大学生培养成为有坚定政治信念、高尚道德情操、严明纪律观念和强烈守法意识的人,也是为了督促和保障大学生的学业进步,使他们成长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然而,很多辅导员对大学生学业发展重视程度不够。有的辅导员只关注学生是否服从管理、有没有违纪违法,不关心他们专业学习的状况;有的辅导员虽然关注学生学习,但是只盯住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对他们学习目标的引导、学习态度的教育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有的辅导员局限于以成绩高低为标准开展评先评优工作,不善于通过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实际情况,难以为学生的学业进步提供切实有效的引导和帮助。这些做法忽视了学生学业发展与管理教育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反映了辅导员履行工作职责不到位。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第43 号令)明确要求: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熟悉了解学生所学专业的基本情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开展课外科技学术实践活动,营造浓厚学习氛围。辅导员要深入学习领会文件精神并认真贯彻落实,切实承担起“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职责。

(三)回归学生学业发展主线的实践模式

辅导员是在具体情境中和现实基础上开展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生活拥有较强的影响力。但是,大学生是有思想、有个性的人,并非一味被动接受辅导员施加的影响。他们作为教育管理活动的主体,对辅导员主导作用的发挥具有能动作用[9]。因此,辅导员要想切实推动大学生的学业发展,就必须得到他们的理解、支持和认同。以往,辅导员大多采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方式,教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针对当下大学生身心发展、专业学习的特点,高校辅导员可以采用“一体两翼”模式推动大学生的学业发展。“一体两翼”模式是笔者从学生成绩正态分布图中得到的启发。“一体”指的是处于正态分布曲线中部的学生;“两翼”指的是位于正态分布曲线两端的学生,一部分学生学业成绩优秀,另一部分学生学业基础薄弱。辅导员要关注“一体”,帮助绝大部分学生夯实学业基础、提高专业素养,更要重点关注“两翼”,推动大学生学业水平的整体提升。对于学业成绩优秀的学生,辅导员要善于发现并树立典型,激励学生不断追求高远目标;对于学业基础较薄弱的学生,辅导员要善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学习热情,督促他们认真学习、不断进步,确保一个不掉队。

苏格拉底说过,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高校辅导员回归个体成长“主旨”、回归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业”和回归学生学业发展“主线”,不仅能提升教育管理和服务育人的能力与水平,促进学生学业成长,而且是对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的责任担当,更是对我国高校构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使命的有力回应。

猜你喜欢

学业辅导员政治
艰苦的学业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树起学业担当之心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