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在境”:南京市板桥小学的浸染式师德教育活动
2020-03-03潘来强
潘来强
(南京市板桥小学,江苏南京,210000)
教师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特殊群体,有自己的价值判断能力,相比刻板的行政推动,他们更能被充满引领意义的环境所浸染,从而让自身的职业意识升华为高尚的师德。如何塑造有知识、有思想的教师,南京市板桥小学(以下简称“我校”)更加注重“造境”“浸染”教师道德,不断追求师德培育的新境界。
一、活动初心——“优在境”旨向浸染
“境”是一个物化的概念,以一种文化与价值观的外化符号来影响个体行为的社会事实,就是环境浸染。人的德性需要修为,从意识的发展原理看,需要的核心元素是认识、情感和行为,所以,我校希望通过打造学校文化场景、教育活动实景和课程学习情境,在人与环境、人与人和人与课程的交往中锻造师德,最终促成教师高尚师德品质和师德规范行为的形成。我校努力实现“优在境”,即建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创出优质的师德教育,浸染式师德教育活动在板桥小学蔚然成风。
二、活动进行——“优在境”渐成气象
(一)活动案例一:“鼓舞”理念的校园封面
我校已经建成以“鼓韵励志”为主题的校园物质文化,校园鼓味浓郁,形成浓烈的“鼓舞”文化氛围,处处彰显灵动校园的核心理念——“鼓舞”。我校因此被誉为“鼓舞的家园、文化的雅园和成长的乐园”。
校园处处点缀着“鼓”的符号和元素:大门隔离桩是红红的15个腰鼓,鼓上书写着褒义的“鼓”字成语;校门绿化带旁矗立着一座名为“鼓舞辉煌”的雕塑;学校西墙上有板小的吉祥物“鼓娃”“灵灵”“动动”,激励并展示我校学生全面+特长的发展风貌;校园一角建成了腰鼓文化广场;操场上有标语“打起腰鼓唱起歌,阳光体育欢乐多”;运动馆也建设成为腰鼓活动中心;校园走廊休憩小凳、阅读书橱就是腰鼓的形状;鼓形的消防栓加上鼓形的外套;教室里挂上了鼓形的“班级文化角”……
除了通过建筑的语言深化这个主题,我校还有别具匠心的“人境互动”设计,使“以鼓为友”的校园物质文化特色发挥教育功用。校园内专设了《童言无忌》专栏等,体现了“鼓舞”融入学校生活,“星级腰鼓”“腰鼓奖章”等彰显以鼓励为师生评价的主导。课堂有“鼓舞”信念的引领,“鼓舞”的策略已经成为我校教师的必修课。学校教学评价中添加了教师必须“唤醒、支持、等待和激励”学生的权重,树立好课的样板,要求教师尊重、平视学生。目标设置有坡度、面向全体,让亲切肯定的语言“你一定行”不间断、不终止。
在这种极富教育性、儿童性、个性化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理念文化融合的校园环境的熏陶下,“鼓舞”理念在我校落地生根,“鼓舞”信念已深入人心,既鼓舞学生灵动成长,又激励教师做学生成长路上的鼓掌者。
(二)活动案例二:坚持数年的“三代庆生”
我校始建于1914年,是我区办学历史最久的学校,退休的老教师人数超过在职教师。我校颇具特色地利用这一资源,每年给退休教师过集体生日,“三代庆生”坚持了多年,也演绎成个性鲜明的师德教育保留曲目。
活动必经流程如下:老教师生日当天,校领导和少先队员给退休的老教师送上集体生日祝词和鲜花。学校中青年教师向前辈汇报一年来的工作,并宣誓“继承先辈传统,再树师德丰碑”。青年教师陪同老前辈参观校园新景,与老教师促膝谈心,了解板桥小学的创业史、发展史。一年一集的影像画册,既留住了为乡村学校奉献的身影,又是庆生最珍贵的礼物。
每年活动的主题鲜明,形式略有创新,让青年教师在“全程服务”中接受润物无声的师德教育,在百年乡村老校工作的荣誉感、自豪感和责任感油然而生。数年来该活动坚持开展,鼓舞了一批批教师扎根乡村学校,奉献教育。
(三)活动案例三:教师的“榜样课程”
我校经常组织教师观看名师的师德报告,也请一些名师走进校园与教师分享他们的师德故事。但我们更加重视用身边的榜样引领教师,因此,我校形成了特有的师德教育校本课程。
校门显著位置上的“明星教师”定期更新本月师德高尚、业绩突出的教师的照片。“鼓舞之声”在微信群、QQ群和短信平台频繁传播教师队伍中的好人好事。教师节表彰家长和学生推崇的好教师,年底表彰感动板小的十大人物,三八妇女节表彰板小最美女教师,并召开相应的故事分享会。每年暑期隆重举行“鼓掌者的故事”师德报告会,人人参与,层层选拔。所有教师的故事编印成集,人手一册,一年一本,有序列的校本师德教育课程就这样形成了。
教师处处看到同事榜样,时时被身边的故事打动,看到标杆,效仿榜样。良好的师德风尚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有违师德的言行在每一次宣讲、感动中销声匿迹。
三、活动收获——“优在境”成果纷呈
我校虽是一所乡村老校,但教师队伍充满活力,师德建设成果丰硕。我校有雨花台区唯一的一位南京市小学名校长潘来强,有南京市首届、第二届融合教师最美教师端勇、郑荣琴,以及雨花台区连续三届师德标兵许扣琴、车思娴和丰蕾。每年家长评教,满意率接近100%。师德建设的成果不仅惠及全体学生,也推动着这所百年老校蝶变,“鼓舞之声,亮了一所百年老校”。
近年来,我校完成了几乎所有创建和各级各类竞赛评选项目100余项,办学实力显著增强。因连续四年获评我区综合考评一类学校,连续四年获区级管理创新奖,获一等奖三次,我校荣获“管理创新示范学校”称号。对于江苏省基础教育提升工程“5+2”项目中的四大项目,我校教师参与其中并市级立项,分别是小学特色文化项目、前瞻性教学改革项目、小学生品格提升和融合教育提升工程等。《人民教育》以《生盈灵性,课漾灵动》为题目报道我校办学成果,《学校课程新样态》推介了我校的鼓舞特色课程,《中国教育报》以《鼓舞:撬动学生灵动成长的杠杆》《第三课堂:促进特需儿童个性化成长》两篇报道介绍我校的建设成果。
四、活动思考——“优在境”创新有理
(一)用文化激活:优境中的环境打造
校园是师德培养的沃土,也是师德建设精神力量的归宿。我们的校园环境布置承载着学校“鼓舞”的教育理念,时时让教师感受到师德不只是对教育的赤热的真诚,还要有明澈的理智。校园的每条语录、每个活动都散发着“鼓舞”教育文化的气息,师德建设和工作形成一体,人的责任意识和工作活力自然被激活。
(二)用仪式催化:优境中的精神传承
富有乡村小学特色的主题活动“身边平凡事,德高薄云天”退休教师集体生日有其特殊的意义。学校为每一位老教师庆生,表示学校尊重每一位为乡村教育付出的教师,赞赏每一个人的奋斗轨迹。在美好的仪式中,“三代同庆”的当事人和参与者分享耕耘的收获,传承校本文化基因,用仪式感直接触发内心感动。情感激发出更牢固的信念,乡村教师有了更美好的精神向往。
(三)与榜样共壤:优境中的行为蓝本
教育教学是促进师生成长的沃土,每一个人都应该像榜样那样用自己良好的行为表现为师德注释。所以,“榜样课程”中的榜样绝大多数是身边的教师,让教师通过学习“榜样课程”来效仿他们的行为,感悟他们的精神。“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教师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学习榜样,从而更加敬业精业,创造新的师德故事,成为新的课程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