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高年级“瓶颈生”心理干预策略研究

2020-03-03邝宝珠

教育观察 2020年23期
关键词:学业成绩瓶颈心理健康

邝宝珠

(广州市海珠区菩提路小学,广东广州,510250)

一、“瓶颈生”的定义

瓶颈,顾名思义,就是指瓶子的颈部,暗指事物在发展变化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或障碍,进入了一个艰难时期。跨过它,事情的发展就能更上一层楼,反之,事情则可能停滞不前。我们通常将那些学习进程进入困难时期、即使努力效果也不太理想的学生称为“瓶颈生”。这类学生在小学并不少见,特别是正处于向中学过渡转折期的小学高年级学生。从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论来看,他们正从“勤奋对自卑的冲突”的童年期进入“寻找自我同一性、面对角色混乱”的青春期,经常面临强烈的失败感。这种失败感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学业成绩不理想,学业成绩影响着他们的自我判断,以及教师和他人对他们的判断。然而,众多研究结果却表明,影响小学生自我判断的学业成绩跟具体的分数无关,而与学生本人、家长及教师对其学业成绩水平的认定方式有关。因此,所谓的“瓶颈生”并非他们的学习成绩很差,而是他们的学业成绩在班级或年级的排名处于中等位置。这个位置或多或少给他们带来了焦虑。

二、“瓶颈生”的筛选

我国非常重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200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明确要求:“加强青少年的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心理健康和法制教育。”这是我国第一次把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2008年,卫生部、教育部等17个部委联合下发了《全国精神卫生工作体系发展指导纲要(2008—2015年)》,提出“中小学建立心理健康辅导室、设置专职教师并配备合格人员的学校比例,到2010年城市达到40%、农村达到10%,2015年城市达到60%、农村达到30%”。为实现“为青少年的成长提供适切的支援”这个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目标,广州市海珠区菩提路小学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学校高年段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试图筛选出有心理困扰的“瓶颈生”,收集他们的心理成长需求,并以此为依据为其制订个性化的心理支援计划,帮助其早日走出“瓶颈”。

本次调查使用的问卷是由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周步成及其研究团队根据日本铃木清等人编制的“不安倾向诊断测验”进行修订而成的“心理健康测验”,并采用非等概率抽样的方法进行调查研究,即将准备好的300份问卷按照非等概率的原则派发至四到六年级的学生手中。在回收的217份有效问卷中,男生人数为109人,女生人数为108人,男女比例约为1∶1。

调查数据显示,有焦虑心理的学生,即“瓶颈生”共111人。其中,某一测试项或多个测试项得分较高(需要制订心理干预计划)的学生约占51.15%;学习焦虑型学生人数为91人,约占81.98%;对人焦虑型学生人数为10人,约占9.01%;孤独倾向型学生人数为5人,约占4.50%;自责倾向型学生人数为46人,约占41.44%;冲动倾向型学生人数为8人,约占7.21%;属于两种或以上焦虑类型的学生人数为37人,约占33.33%。由此可以看出,约一半的学生存在焦虑问题,且其焦虑源主要来自学习,其次是自责。

三、“瓶颈生”心理干预策略

根据埃里克森的生命周期理论,学龄儿童的主要任务是勤奋学习,如果学生完成了该项任务,就会有较强的自信心和较高的生活热情,反之,就会产生焦虑和自卑心理。本次调查的对象——小学高年级学生正处于此生命周期内,他们之所以会产生上述的焦虑问题,大多与他们完成当前生命任务的情况有关。另外,人是社会性动物,其行为和心理反应或多或少都会受到生理、心理和环境等因素的多重影响。其中,在环境因素方面,给部分调查对象带来较大影响或压力的因素包括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

研究表明,适当的压力可以促进人更好地成长,但压力过大则会使人产生焦虑,影响人的心理健康发展。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为青少年的成长提供适切的资源。但是,学校“瓶颈生”人数如此之多,而在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下,仅靠学校一两个心理辅导教师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那么,如何才能帮助这部分学生呢?菩提路小学以学校每周一次的社团课为契机,组建了心理团辅小社团,从中摸索出一种通过活动舒缓学生焦虑情绪、缓解学生学业压力的高效方法,并以点带面进行推广。

我们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抽取学业成绩排名处在班级中等位置的“瓶颈生”16人,建立了心理团辅小社团,并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协助这些需要心理干预的“瓶颈生”缓解焦虑。

(一)开展社团活动,协助“瓶颈生”学习缓解焦虑的技巧

我们利用每周二下午的学校社团活动时间,一学期内总共开展了十四次心理团辅社团活动,围绕“减压”这一主题,设计了五个阶段的团康辅导活动。第一阶段的活动主题为“新朋友,你好”,活动目的为互相认识,建立关系。第二阶段的活动主题为“‘鸭梨’是什么”,活动目的为在游戏中认识压力。第三阶段的活动主题为“‘鸭梨’拜拜”,活动目的为舒缓压力,快乐学习。第四阶段的活动主题为“无惧‘鸭梨’”,活动目的为提升自信心。第五阶段的活动主题为“永别了,‘鸭梨’”,活动目的为回顾和巩固小组活动成果,处理离别情绪。

班杜拉指出,学习是直接经验学习和间接经验学习的综合。实验表明,观察他人的行为及结果,有替代强化的作用。人从一出生就处于不断成长及改变自身的过程中,人的潜能随着对社会的适应与再学习而不断被挖掘。因此,组建一个小团队,从团队中互相观察和学习变得尤为重要。群体动力学的研究者、德国心理学家勒温认为,整体比部分重要,群体作为一个内在的关系组成系统,其影响力或作用要远大于孤立的个体。心理团辅小社团致力于营造安全、充满肯定、富有归属感、能够提供同感支持的团体氛围,使队员能够在这种和谐的团体氛围中自由地分享内心感受,尽情地舒缓焦虑情绪,并让学生通过队员之间的互相观察、模仿和影响,获得体验与成长的活动效果。

经过一个学期的社团活动,这16个“瓶颈生”从刚开始彼此很陌生,到逐渐加深认识,再到最后成了好朋友,凸显了一个团队的成长历程。在团辅活动中,队员们全身心投入活动中,在分享中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在倾听中真诚地为同伴提供支持和理解。根据班主任的反馈,这些学生大多在学业成绩上有了进步,考试时的心理素质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小部分学生的活动成效尽管没有体现在学业成绩上,但是他们更加愿意跟同学交往,性格也开朗了不少。

(二)开展主题班会,为“瓶颈生”搭建强有力的同伴支持网络

心理团辅小社团的活动成效明显可见,证明了这种小组团队活动对缓解学生学业焦虑情绪具有一定的作用。于是,我们将这种活动方式推广到“瓶颈生”所在的各个班级中,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了相关主题的团辅式班会课。班会主题大都来自或改编于心理团辅小社团开展过的、学生认可度高的小组活动。经过一定时间的实践,我校高年级各个班级的心理环境氛围均有了明显的改变,理解与支持、信任与信赖的同伴关系氛围为“瓶颈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缓解心理压力的空间。

(三)做好宣传工作,将班主任纳入“瓶颈生”心理干预系统

在学校,班主任是与学生关系最为密切的人,也是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人物。如果把班主任纳入“瓶颈生”心理干预系统,那么我们的星星之火就可以真正“燎原”。我们以公开团辅式班会课的形式,向全校班主任展示了心理团辅活动的完整过程,并与其交流学习、分享经验,既提高了班主任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又提升了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干预的技术技巧。

(四)整合多方资源,为“瓶颈生”提供更多的心理支持

为给包括“瓶颈生”在内的高中低年级学生提供更多的心理服务,我们还整合了各种社区、家庭资源,定期邀请社工、心理专家到校为学生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教会学生掌握简单易学的缓解压力的技巧。此外,我们还为家长举办亲子关系、家庭关系讲座,引导家长重视家庭环境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作用,帮助家长掌握维持和谐亲子关系,营造和谐家庭氛围的技巧。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长的关爱。因此,我们还密切联系学生家长,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和家长一起为学生的成长提供适切的支援。

四、结语

青少年的健康不仅是生理方面的健康,也涉及心理方面的健康。他们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教师和家长的关爱,离不开学校和社会的支持。“瓶颈生”在班级中是最容易被忽略的群体,当他们受到所谓的“失败”的侵扰时,更容易产生焦虑心理。此时,他们更需要教师、父母、同伴包容、接纳和关怀,更需要在他人的关爱与协助下改变自己对压力的态度和看法,学会应对失败感。作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学校教师有义务整合多方资源,包括家庭、社会的力量,采取适当的心理干预手段,帮助“瓶颈生”尽快摆脱成长中的心理障碍。

猜你喜欢

学业成绩瓶颈心理健康
基于回归分析模型的学生学业成绩差异研究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大学生成就动机与学业成绩关系的分析
高职生成就目标定向、学习策略与学业成绩关系研究
突破雾霾治理的瓶颈
突破瓶颈 实现多赢
民营医院发展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