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设计问题链,指导中学生整本书阅读

2020-03-03赵海英

教育观察 2020年23期
关键词:整本书探究教师

赵海英

(武威市民勤县第一中学,甘肃武威,733399)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然而,不少学生虽然有阅读的兴趣,却没有掌握阅读整本书的方法。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读得多,但是效果差”的问题,引导学生利用问题链辅助阅读,提升阅读效率。问题链指的是教师根据学生已知的知识经验,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惑,将教学知识转化为一连串具有鲜明层次、有系统性的问题。问题链对提升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效率、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有促进作用。

一、形成主问题,构成教学骨架

(一)质疑标题,高效切入

在设置问题链时需要一个最主要的、贯穿全书的问题,那就是阅读中的主问题。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阅读过程中的主问题是什么。这样才能更好地形成问题框架,有助于学生全面提升阅读能力。引导学生围绕作品的标题展开思考,这是一个形成主问题的好方法。对于长篇小说,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把目录和标题一起展开分析,尝试围绕目录提出质疑。这样,学生就能找到高效切入的点,更好地进行整本书阅读。

在学习《祝福》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展现旧社会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的小说《骆驼祥子》,并鼓励学生围绕标题展开质疑。学生首先发出疑问:“小说为何叫《骆驼祥子》?难道祥子和骆驼之间有什么关系吗?”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发现这是因为祥子曾经被抓壮丁,逃跑的时候偷了三匹骆驼,所以他有个绰号叫骆驼祥子。教师引导学生在这个问题的基础上再思考作品为何这么写,“通过目录,我们发现祥子和骆驼之间的关系就只在于一个绰号,后文都在写祥子拉车的事情。可为何小说的名字不叫《拉车的祥子》?”。这使学生注意到作品中的象征意味,祥子吃苦耐劳、淳朴敦厚的性格特点和骆驼有一定的相似之处。这样,学生就在质疑题目的过程中理解了作品的内容。

标题是作品的灵魂,能很好地展现作品的内容和思想主旨。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标题提出质疑,探究作品写了什么,再将标题和目录结合起来,思考作品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在这个基础上总结出来的问题,围绕整本书的核心展开,能促使学生找到读懂整本书的切入点。

(二)归纳疑惑,布置抓手

学生在进行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疑惑。此时,教师要组织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尝试提出自己的疑惑点是什么,然后进行归纳整理,找出大多数人都感到困惑的地方。这就是整本书阅读的主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主问题展开小组讨论,以主问题为抓手,探究作品的内容,思考作品的写作目的、写作手法,感受作品中主人公的心路历程。

学习《雷雨》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雷雨》全文,并讨论围绕自己的阅读发现了哪些问题。教师组织学生展开小组讨论,收集大家提出的问题。学生各抒己见,提出了各种问题:“周朴园为何要逼迫蘩漪吃药呢?周朴园对鲁侍萍到底有没有真正的感情呢?鲁侍萍为何拒绝周朴园的补偿呢?周朴园的冷漠是生来就有的吗?为何周萍没有继承父亲的性格特点,反而变得意志薄弱呢?”综合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教师可以归纳为一个主问题:作品中复杂的人际关系和他们的行为是否具有合理性。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再次阅读时要鼓励学生结合这个主问题展开思考,探究复杂的人物形象。

围绕学生的认知困惑进行主问题的总结,不仅能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整本书阅读活动的主体,也能让学生从被动式学习转化为主动发现问题的探索式学习。这对学生整体学习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

(三)经验冲突,暴露过程

认知心理学认为,当前认知对象在个体经验层面产生冲突的时候,更有助于个体形成有意识的认知活动。所以,教师在形成主问题时要基于学生经验冲突,引导学生对比自己已有的阅读经验,看看在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新问题,思考自己的已知经验为何不能解决问题,还需要哪些材料。这样,教师就能引导学生围绕经验冲突总结出主问题,有助于学生提升阅读效果。

学习《林黛玉进贾府》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红楼梦》,并结合学生的认知冲突总结出主问题。如有学生认为:“在我的印象中,林黛玉是一个多愁善感,十分脆弱的女子,但是我在阅读的过程中怎么发现她似乎还具有敢爱敢恨的特点呢?”还有学生认为:“我一直都不喜欢贾宝玉,觉得他是一个纨绔子弟,但是我在阅读的过程中怎么觉得贾宝玉还有单纯的一面,和普通的纨绔子弟不一样呢?”学生会有这样的疑问,是因为他们脸谱化地看待作品中的人物。事实上,《红楼梦》的作者对人物刻画十分细腻,不是用一两个词语就能概括其性格特点的。所以,教师要围绕“人物性格的复杂性”这个主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自主阅读,让学生尝试围绕认知冲突进行分析。

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经验冲突,并鼓励学生勇敢将其暴露出来。这能促使学生在积极认知心理环境下有效地阅读、思考、理解。教师基于认知冲突点发掘新知识,并将其融入学生原有的认知系统中,能使学生联系个体经验,完善阅读过程。

二、实现结构化,发展思维能力

(一)向心聚合,指向主题

要更好地设置问题链,除了有主问题,教师还要把主问题拓展延伸,形成一系列小问题。此时,教师要注意问题的结构化,用系统性的问题促使学生更好地发展思维能力。问题链指的是内容具有独立性,有一定思想跨度的问题。教师要将这些问题以一定的内在逻辑关系整合起来,形成统一的主题,就要让问题具备向心聚合的特点。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和认知观念的完善。

例如,学习《祝福》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外国小说《高老头》,并让学生分析人物形象。在设计问题链的时候,教师要采用向心聚合的方法,让所有的问题都指向相同的主题。“高里奥和女儿的关系为何如此淡漠?”“拉斯蒂涅的人性是否发生一步步的变化?他最终还能保持正义和道德吗?”“鲍赛昂夫人为何能看透这个世界?”这些问题彼此间看似没有关系,但都指向了作品的主题。学生若一一解决,就能发现这部作品展现的是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人际关系,人和人之间有着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而亲情则被异化了。这样,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也会更深入。

向心聚合化的问题结构让学生讨论的每一个问题都围绕主问题展开。这样,学生就不只是简单地叠加每一个问题,而是用主问题串联所有的问题,让所有的问题都找到最终的归宿。这样的阅读能让学生的归纳性思维能力得到提升和发展,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展开阅读。

(二)线索条理,指向情节

杜威说:“问题应当成为学生继续探讨的原动力。”针对这一点,教师要设置线索条理化的问题结构,用一个问题引导学生不断深入,主动探究另一个问题。在引导学生探究作品情节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一个问题出发,思考事件的发展、高潮、结果。这样就将整个情节串联起来,有助于学生理清线索,理解整本书的内容。

例如,学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水浒传》,并用线索清晰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情节。以林冲的经历为例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林冲因为什么而得罪了高衙内呢?他当时是否想到了补救的办法?林冲为何没有跟随鲁智深离开,而是继续走上了发配的道路?为何要加入棒打洪教头这样看似和主线无关的情节呢?在风雪山神庙的故事中,林冲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是什么促使他最终投靠梁山”等问题。这些问题串联起了林冲的生活经历,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该人物的心理轨迹。所以,教师鼓励学生在阅读《水浒传》时可以用此方法整理其他人物的行为,探究每一个主要人物的人生轨迹,最终总结作品的主旨。

在阅读整本书的过程中,除了鼓励学生抓住作品的情节线索,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围绕时间线索、空间线索、情感线索等展开自主阅读,以保证学生在问题链的引导下更好地解读作品,提升阅读效果。

(三)往复对照,指向写法

往复对照化的问题结构,指的是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围绕某一个点展开反复阅读,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探究作品的写作手法,思考作者独特的写作风格。在这样的问题链的引导下,学生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学生也能感受到作者独特的创作风格。

例如,学习《边城》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整本书,尝试通过问题链促使学生展开往复对比,探究作品的写作手法。“天保和傩送是两兄弟,爱上的也是同一个人,那么,他们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选择的方法有什么不同呢?”“边城的城里和城外有什么不同?作者想要塑造的是怎样的边城环境呢?”“为何要写翠翠母亲殉情的场景?这和展现翠翠的人物形象有什么关系吗?”“碾坊主女儿的爱情和翠翠的爱情之间有什么区别,你觉得谁更幸福呢?”这些问题涉及作品的方方面面,包含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环境描写等内容。在反复分析的过程中,学生逐步理解了作者的写作风格,发现作者赞美了边城的淳朴,将其和追求金钱、世故的外部世界形成对比。作者赞颂了翠翠的纯美爱情,塑造了自己心中完美的形象。

在阅读经典作品时,学生不能只从单一的维度入手分析,而是要采用多维品读的方法,围绕某一点在不同的角度之下提出不同的问题,进行往复对照的阅读。这样,学生才能品味作品的经典所在,理解作品独特的写作手法。

三、结论

教师在引导学生围绕问题链展开整本书阅读的时候,除了引导学生注意主问题和问题的序列化,还要引导学生注意其他方面,如注意问题之间的分解和转化,结合问题探究的结果进行知识归纳,展开自主建构和内化等。所以,高中语文教学要围绕问题链,引导学生展开一系列的探索,使学生有序展开整本书阅读,提升阅读效果。

猜你喜欢

整本书探究教师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论语》整本书阅读
最美教师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低年级整本书阅读的推进与测评
2020年思辨式整本书主题阅读1+2书单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