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应用

2020-03-03姚兆月

教育观察 2020年48期
关键词:川剧园本特色

张 娇,姚兆月

(喀什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新疆喀什,844000)

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文化发展的基础。教育具有传递和保存文化、传播和交流文化、更新和创造文化的功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教育,教育使文化更加鲜活和灵动,也更具有生命力。幼儿主动感知或通过教育间接了解当地优秀文化,有利于培养自身对地方文化的热爱,对传承地方优秀文化具有重要作用。

一、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应用价值

(一)有助于培养幼儿的文化认同感,提高幼儿认知发展能力

将地方特色文化资源与幼儿园课程融合起来,能够让幼儿更直观、更清楚地了解地方文化,激发幼儿热爱地方文化、热爱家乡的情感。让幼儿在地方文化的海洋中徜徉,把优秀的地方特色文化的种子植入幼儿的心中,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幼儿对地方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教师将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有选择地融入幼儿课程中,从幼儿兴趣、需要出发,贴近幼儿的现实生活,开展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课程,既能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又有利于幼儿身心、智力、情感的发展。

(二)有助于开发内容丰富且形式多样的园本课程

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品种繁多,能为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的选择提供丰富的素材。[1]基于这些有价值的素材,幼儿教师可以开设丰富多样的幼儿园课程,并能有效优化园本课程结构。

(三)有助于保护地方文化的多样性并传承地方文化

对于个体而言,只有学习了本民族的优秀文化,才能立足本民族文化,了解其他民族文化。地方发展需要以地方文化为支撑,融入多元化、多样性的文化。将当地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幼儿就能在早期智力启蒙时感受到当地优秀的特色文化,从而在心里埋下地方特色文化的种子。加强幼儿对地方文化的认同,有益于地方特色文化的延续和弘扬。我国优秀的地方特色文化应该被传承和弘扬,而幼儿园课程正肩负着传承地方特色文化的使命,将地方特色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是传承和弘扬地方特色文化的重要途径。

二、地方特色文化资源融入幼儿园课程面临的问题

(一)教师思想落后,教学方法不当

教育不能一成不变,要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在学习校园课程的同时,也应了解和尊重外来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积极将优秀的地方特色文化有选择地融入幼儿园课程中。但在幼儿园中,一些教师墨守成规,并不愿意尝试新的事物,还有部分教师缺乏开发课程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条件有限,阻碍创造动力发挥

笔者进入幼儿园进行调研,惊讶地发现大多数教师的想法是,教师每天要做的事情很多,有时候上完课之后还要参加研讨会,有时候会有棘手的家长工作要做,有时候还会加班做环境创建工作,没有多余的时间去研究新课程。对于他们来说,开发新课程是有心无力的。此外,也有教师提到,幼儿园经费比较紧张,可能没有多余的经费来研究新课程。从中可以看出:第一,幼儿园的日常琐事繁多,教师们几乎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与开发新的课程;第二,大多数幼儿园的经费有限,幼儿园没办法拿出多余的经费来研发新课程、购买新课程所需的教具。

(三)教师积极性差,不愿主动尝试

一些幼儿教师对地方特色文化资源不感兴趣或者不了解,从而不重视将地方特色文化资源融入幼儿园课程中。因此,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不高,影响幼儿的发展。一部分教师虽然对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有一定的了解,但由于自身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薄弱,一方面不愿主动开展教学工作,另一方面不知道如何选择适合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的地方特色文化资源课程。

三、地方特色文化资源融入幼儿园课程的策略

(一)了解地方文化,整合地方课程,探索园本课程

每个地区的特色文化都丰富多样,因此教育者应通过多种途径全面了解当地的特色文化,再在其中选择符合幼儿兴趣爱好、年龄特点的内容,并找到地方特色文化与园本课程的结合点,从而探索和开发园本课程。[2]比如,幼儿园当月的课程主题是动物,因此教师就可以引申出成都的标志——大熊猫。选择幼儿比较喜欢的内容,找到传统文化与园本课程的契合点,再对课程进行优化,有利于教学。幼儿园主题教学活动是一种研究型活动,是指围绕着一个主题,让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观察、探索周围现象和事物,时间可以是一周到一个月不等。[3]每一个主题的选择具有生活性、经验性、教育性,尽可能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其中,主题方案包括活动背景、理论依据、活动目标、主题网络图、环境创设、家长工作、活动实施等。比如,开展成都茶文化主题,可以分成四个活动周,每个活动周的目标不同,但是循序渐进、有联系的。具体的教学实践应系统地呈现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中。

(二)以幼儿为本,创建园所环境,促进幼儿发展

以幼儿为本意味着一切都必须从幼儿的兴趣和需求出发,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教师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努力成为幼儿成长过程中的合作者和引导者。[4]教师在选择课程资源时,应先了解幼儿的兴趣爱好,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切忌生硬地向幼儿传输知识,而是应该成为幼儿成长中的“脚手架”,引导幼儿主动建构属于自己的认知结构。《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说明,环境是重要的隐性教育资源,教育者要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幼儿园环境,在潜移默化中有效地促进幼儿身心发展。[5]所以,幼儿园应充分利用走廊、外墙、楼梯、地面、屋顶、主题墙、区角等空间,创设出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环境,让幼儿在无形中感知地方文化。环境是一种隐性的教育资源,教育工作者应当充分合理地利用园所环境。以成都为例,可以在幼儿园的区角创设一个小型的川剧舞台,教师可以在其中摆放服装、脸谱等道具,让幼儿自由发挥。在阳台上,教师可创设森林的场景,挂上形状各异、大小不同的大熊猫布娃娃,并附上真实的熊猫图片,让幼儿可随时观察、触摸、感受。同时,教师可以对幼儿园早操的律动音乐进行创编,融入具有成都特色文化的童谣。教师也应利用饭后散步的时间,带幼儿去逛一逛幼儿园,让幼儿感受幼儿园中丰富的成都特色文化。

(三)遵循教育规律,根据年龄阶段设计分层教育

幼儿的发展具有顺序性、阶段性和个体差异性,所以,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所能接受的知识的程度也不一样。幼儿园应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分层次设计教育活动。[6]以成都为例,在语言领域的课程“川剧”中,小班应开展以认知为基础的谈话活动,认识川剧、了解川剧、感受川剧,中班可开展以讲述为主的故事讲述活动,进一步熟悉川剧、热爱川剧,知道川剧是成都的特色,大班则可以开展以表演为主的创编活动,进行具有童趣的、浅显易懂的戏剧创编,幼儿还可以亲自带上脸谱,感受川剧的奇妙。这样的活动进一步加深了幼儿对川剧的认识,并让幼儿感受到了川剧艺术的美。再如,对于皮影艺术,小班适合开展语言谈话活动“知皮影”,中班适合开展美术手工活动“做皮影”,而大班则适合开展艺术表演活动“演皮影”。

(四)建设师资队伍,利用多种资源丰富特色文化课程

幼儿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养,深入和全面了解地方特色文化,让地方特色文化与幼儿园课程进行有效整合。幼儿园应开展多样化的培训,增强教师的文化素养和创新意识,[7]建设优秀的教师队伍,为园本课程实施提供保障。园长应鼓励教师善于发现身边优秀的地方特色文化课程资源,并将这些资源进行有效开发与创新。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家长和社会的力量不可小觑,家长和社会的参与有利于教学活动的有效实施,能提高幼儿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另外,幼儿园与家长、社会形成教育合力,能为幼儿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多方参与,有利于教学的开展,也为地方特色园本课程带来更多资源和支持,丰富园本课程内容。

猜你喜欢

川剧园本特色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特色种植促增收
园本课程开发的迷失与回归
川剧版画传四方
近现代川剧改良运动中的武戏改良
关于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现状的研究
完美的特色党建
对人性的重新审视与反思:论荒诞川剧《潘金莲》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起底园本课程实施中的“碎片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