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绘画疗法对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的个案干预

2020-03-10

教育观察 2020年48期
关键词:辅导弹性疗法

何 珍

(北海职业学院,广西北海,536000)

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发展的特殊产物,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根据前人的研究,可以看到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尤为突出,[1]虽然近几年我国留守儿童的人数有所减少,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仍亟待解决。心理弹性是一种心理特质或能力,是指个体在面对压力或逆境时表现出的适应性。心理弹性越高,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就越少,心理健康水平就越高。父母、教师、朋友等社会支持可以为心理弹性的发展提供资源和保护,然而,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陪伴,这影响了其对挫折和危机事件的处理方式。

一、我区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水平状况及干预情况

笔者采用由胡月琴等修订的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HKRA),通过问卷星对广西9—16岁儿童的心理弹性水平进行随机调查,共收到579份目标样本。目标样本数据统计的描述性分析结果(表1)显示,留守儿童心理弹性总体和各因子(目标专注、情绪控制、积极认知、家庭支持、人际协助)的平均分值都不高,说明他们的心理弹性水平状况处于中等水平。其中,留守儿童获得的家庭支持是低于平均水平的。

关于对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的干预,不少研究者从心理、社会、教育等多方面做出研究,其中,团体干预、音乐干预、绘画干预,都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情绪管理、心理健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2]同时,绘画疗法作为表达性分析与心理治疗的重要方式,由于其操作简单易行,因此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在心理学各个领域的研究和治疗中。笔者在课题研究中,试图通过绘画疗法发展我区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能力,帮助留守儿童提高对自我的认知、自尊和价值感,排解孤独情绪,建立安全感,提升社会交往和情绪管理能力,最终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绘画疗法应用于留守儿童心理弹性水平提升的可行性和适用性策略。

表1 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二、个案辅导干预

在个案样本的选取中,笔者选取了低于样本平均水平的小C进行心理辅导干预,从认识自己、调节情绪、与家人建立良好关系入手,提高小C的心理弹性水平,通过绘画疗法对小C进行6次心理辅导干预。

(一)个案基本信息

小C,男,汉族,9岁,小学三年级学生。父亲外出工作,每年回家的次数较少。小C平时与奶奶住在一起,有个年幼的弟弟。小C活泼可爱,遇事容易冲动,情绪反应激烈,觉得班上的同学都不喜欢他。他的学业成绩中等,在音乐、语言表达方面表现优秀,没有学过绘画。在一次测验中因忘记在试卷上写名字,被老师判为0分之后,他总觉得自己笨。当被同学嘲笑考0分时,更觉得自己很笨,变得不自信,觉得自己做什么都做不好,被批评时情绪反应特别大。

(二)诊断评估

在进行辅导干预前,小C完成了心理韧性量表测试,测试结果显示,其总体心理弹性水平(3.03)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在具体因子中只有目标专注(4.2)高于平均水平,情绪控制(3)、人际协助(3)低于平均水平,积极认知(3)、家庭支持(2.33)均明显低于平均水平,说明小C急需改善其认知及调节与家人的关系,学会控制情绪,和同学和睦相处。

(三)辅导干预过程

综合小C的基本情况及个人意愿,与小C探讨辅导干预的目标如下:第一,改变小C对自我的消极认知,帮助其重新构建积极认知,建立自信、积极的自我评价。第二,改善其与家人的关系,让其学会主动沟通、不攻击、不排挤的表达方式。第三,提高其情绪控制能力,培养其积极、乐观、满足的情绪。辅导干预以绘画形式共设计了6次辅导,每次40分钟,每次绘画的主题是根据上一次辅导的情况确定的(表2)。

表2 辅导干预过程

1.第一次绘画辅导——自画像

(1)画面解读。小C快速地完成了自画像,表明小C不大愿意过多地表达自己,想要掩饰真实的自我。(分析画面的内容,并不直接把分析结果告诉小C,只记在辅导老师的心里,在交流中去验证、辅导)从画面看,画面较大,小C对自我的评价非常高,过分自信,但自制力差。自画像画面中的人物没有画全,只出现肩膀以上部位,表明自我意识比较模糊,画面下切,说明迫于环境而压抑自己。从躯干开始画,反映了小C自我概念不清,人际关系不大好,适应性比较差。修长眼,表明有创造力,善于决断。一字形嘴巴画得大大的,表明内心有很多话无法表达出来。短粗的脖子表明有冲动的倾向,脾气较大,比较固执。宽宽的肩膀表明目前正承受比较大的压力。没有画头发,表明有想引起关注的想法。没有画鼻子,表明缺乏精力。没画耳朵,表明很少倾听别人的意见。[3]

(2)画面交流。小C谈道画面中的自己时,给自己的评价是糟糕的,认为自己是个调皮捣蛋的人,缺点一大堆,优点却寥寥无几。缺失的耳朵和鼻子,紧闭的嘴巴都源自妈妈总在唠叨,让他感到心烦,不愿意听,也不愿意说,拒绝沟通。小C认为自己目前存在的烦恼主要是妈妈把以前对自己的爱百分之百给了弟弟,一点都不爱自己了,自己没有人喜欢了。

(3)小结。通过对绘画作品的分析与交流,可以看出小C对自己有很多自我否定,在认知中存在夸大、消极思维的习惯。与人沟通不畅,特别是与家人的沟通,感觉来自妈妈的关爱不足,导致一些问题行为的产生。本次绘画辅导的重点是找出小C想解决的主要问题,帮助小C认清自我。

2.第二次绘画辅导干预——房树人

(1)画面解读。一栋大大的房子上画满了方形的窗户,没画门,说明画者对家的注重,渴望被人理解,但与外界交流存在不顺畅的情况。树干粗大,相比之下树冠较小,说明成长中受到的关爱、滋养较多,但目前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尖树枝说明易冲动,有攻击性,情绪比较紧张。小小的人物,没有画鼻子、耳朵、脖子,双手平举,说明自我价值被忽略,不自信,不接纳现实的自我,不愿意倾听。

(2)画面交流。小C描述:“画面中画的是酒店,这是我和妈妈出去玩时住过的酒店,这个气球是我们出去玩时买的,现在飞走了,再也不回来了。”这代表着自己的快乐时光一去不回,想回到过去的时光,希望妈妈能陪伴在自己的身边。但现实是小C在和妈妈相处时两人有不少冲突,妈妈对自己的关爱减少。

(3)小结。(绘画前先就上次辅导结束时的家庭作业进行讨论,引导小C理性对待收集到的评价,接纳自己,正面、积极地评价自己。)通过对房树人的分析和讨论,小C已经意识到和妈妈的沟通存在的问题,在接下来的一周时间里,小C观察记录和妈妈相处的情形。

3.第三次绘画辅导干预——你眼中和理想的妈妈

(1)画面解读。小C画的妈妈,一个大方框把妈妈圈在里面,一字形嘴巴,手里拿着一把刀,表明固执己见,有比较强的攻击性。小C理想中的妈妈是圆脸,短发,开口大笑,竖起大大的大拇指,表明做事干脆利落,有诉求,想表达,性格温和,善于理解他人和照顾他人。

(2)画面交流。小C谈到眼中的妈妈是现实中的妈妈,妈妈对自己比较严厉,如果作业完成不好,就会被批评,这个时候自己就会特别伤心。平时妈妈都比较关心弟弟,除了作业,两人之间的互动较少。理想中,小C希望妈妈能温柔对待自己,不批评自己,能多表扬自己,多听听自己的想法,除了陪弟弟也能陪自己玩游戏。

(3)小结。通过绘画分析和讨论,小C更了解了妈妈,也尝试着改变和妈妈相处的模式。因为没有进行亲子绘画辅导,在家庭互动的效果中,妈妈没有明显地改变,小C自我改变对亲子关系的改善效果较小,容易呈现反复。

4.第四次绘画辅导干预——一个让你生气的人

(1)画面解读。小C用比较重的笔墨完成绘画,画中人物占整个画面较大面积,画面下切为半身人,有压抑感。小小的眼睛表明只关注自我,对外界不屑一顾。

(2)画面交流。通过小C对画面的感受表达与评估,不难发现,小C对画中人有着强烈的负面情绪。问及最想对对方说的话,比较容易引发小C运用语言把对画中人的负面情绪说出来。同时,在对画面进行情感处理时,小C表示更愿意用撕掉这幅画的方式处理。

(3)小结。此次绘画让小C画出令其愤怒的人。对画面进行描述,并说出自己的感受,有助于其宣泄愤怒的情绪。引导小C对着画中人说出最想对他说的话,释放负面情绪。完成后,小C的面部表情变得比较放松,情绪变得较为平静。在进一步与小C交流其在学校与同学交往的情况时,小C表示在愤怒的情况下,容易用偏激的语言攻击同学,导致与同学的关系变差。与小C探讨与人互动的模式,让其了解人际交往时的沟通表达方式。家庭作业:练习对负面情绪的管理,让小C遇到让自己生气的事情时,先停下来深呼吸,想一想,数10个数,然后再行动。

5.第五次绘画辅导干预——爬山图

(1)画面解读。画面中,一个人借助缆绳爬上了半山腰,一个人拿着一把铁镐在另一面的半山腰上,山底下站着一个人。山很陡峭,表明当下小C的压力比较大,爬山的方式比较艰辛。

(2)画面交流。根据小C的描述,目前小C面临的困惑和困难主要是学习方面的,上课比较难集中注意力。画面中的人物分别代表着自己、同学、妈妈。借助缆绳爬山的是小C,他很努力想要爬到山顶。拿着铁镐的是同学,同学并不是来帮助他的,而是在想办法阻止他爬上山顶。他希望山脚下的妈妈能帮助他,不让同学影响到他。引导小C思考其他爬山方式,也给小C提供一些其他的方式。这些爬山方式,在现实的学习中代表着其他的学习方法,这些方法能不能较好地解决小C学习上的问题,目前还未可知。

(3)小结。通过对小C爬山图的解析与讨论,小C已经意识到自己的学习目标明确,对学习有动力、有决心,学习存在一些障碍。虽然现在获得的学习成绩与自己的努力并不匹配,但面对压力、困惑时,小C能想到向妈妈寻求帮助,这样既有利于学习能力的提升,又有利于与亲子关系的改善。家庭作业:采用讨论的学习方法,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4]

6.第六次绘画辅导干预——房树人

(1)画面解读。整体画面大小适中,表明小C对自我认知良好,自我控制良好。果树树冠偏向右边,上面结了5个大果,表明小C踏实努力,对未来有强烈的渴望,有明确的目标,有信心和能力实现自己的目标。在房子上画一扇很大的有把手的门,表明小C比较渴望与外界交流,但更希望别人主动与自己交流。人物画在房子的旁边,两个人正在进行游戏,表明小C和家人特别是妈妈的关系渐渐亲密。

(2)画面交流。小C说这次的房树人画与上次的不同,主要体现在生活的变化上,妈妈在不忙的时候会抽时间陪小C玩游戏了。小C给自己设定了学习目标,主动完成作业,跟妈妈的冲突减少了。

(3)小结。通过两幅房树人画的对比,小C的自我认知有了较大的改变,变得比较积极,亲子之间有了更多的互动和沟通。进一步与小C沟通在辅导结束后如何应用绘画调节自己的情绪,进行亲子互动。

三、辅导干预效果反思

在最后一次辅导干预中用心理韧性量表对小C进行复测,其总分、各项得分均有所提高,总体心理弹性水平高于中等水平,其中,目标专注(4.6)、情绪控制(4.3)、人际协助(3.7)有了较为明显的提升,高于平均水平,虽然积极认知(3.5)、家庭支持(2.7)均低于平均水平,但较之前也有了提升。这都说明了小C的心理弹性在绘画疗法的辅导干预下有所提高,自我认知的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能够更客观地看待自己,对待别人的批评,与父母的关系也较之前和谐、亲密。可见,绘画疗法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干预是行之有效的,其简单的操作方法可以运用于留守儿童日常心理保健中,帮助儿童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四、绘画疗法对儿童进行个案辅导时应注意的问题

在绘画疗法对儿童个案辅导的应用中,要对画者有所了解,尤其是画者的年龄,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发展特征不同,绘画分析时要注意区分。同样的画,孩子6岁时画的可能是正常,但是,12岁时可能就需要寻求专业的帮助。因此,在辅导时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儿童的成长。[5]绘画疗法实施虽然便捷,但在对儿童个案辅导的应用中还应注意儿童对绘画作品的解读,不能单纯用书本的标准去解读。[6]

猜你喜欢

辅导弹性疗法
Rejection therapy 拒绝疗法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注重低频的细节与弹性 KEF KF92
弹性夹箍折弯模的改进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
中医毫火针疗法的研究进展
多联疗法治疗面神经炎39例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