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顶岗实习生专业发展能动性的实证研究
2020-03-10李春良
李春良
(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广西南宁,530022)
专业的师资队伍是提升幼儿园保教质量的重要保障,而提高教师专业发展能动性,有助于教师专业素质的不断提升,推动教师职业生涯的良好发展。[1]顶岗实习是加强学前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是基于教师专业化发展要求,培养具有专业水平的教师的重要途径。[2]而顶岗实习生专业发展能动性的发挥是其专业发展的关键,因此,了解顶岗实习生专业发展能动性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相关概念界定
教师专业发展能动性是指在专业发展实践过程中,教师个体积极主动地为改变自身的专业发展境遇及所处的专业发展环境做出选择,并朝着选择的方向施加影响的个人品质,即在专业发展实践中体现出来的,教师个体积极主动地朝向个人所制定的专业发展目标,发挥内在潜能,借力外部资源,从而提升自身专业发展水平,改变所处专业发展环境的个人品质。[3]借鉴刘杰对教育实习生专业发展能动性的定义,[4]本研究认为顶岗实习生的专业发展能动性是指应届毕业生在顶岗实习中,通过将自己的影响力施加于自身及所处的环境,或积极主动寻找学习资源,或与实习中相关人互动合作等方式,实现个人专业发展目标的能力。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取A校高职三年级毕业生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抽取460人作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回收有效问卷454份,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调查对象分布情况(N=454)
(二)研究工具
根据刘杰的教育实习生专业发展能动性量表、实习效果认知量表、教育实习环境支持量表、教育实习观量表,结合专家和试测毕业生的反馈及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特点进行修订完善,形成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顶岗实习生专业发展能动性量表、顶岗实习效果认知量表、顶岗实习环境支持量表、顶岗实习观量表4个量表,量表设计的题量依次为16题、5题、15题、5题。这4个量表均采用李克特的5点计分法,中位数为3分,非常不符合记1分,不符合记2分,不确定记3分,符合记4分,非常符合记5分。修订后的4个量表总体结构效度在0.831—0.968,并且都通过了显著性水平为0.05的巴特利球形检验。根据统计学家Kaiser给出的分析,[5]KMO值大于0.6,说明该问卷4个量表的数据非常适合做因子分析。另外,这4个量表的内部一致性克隆巴哈系数(Cronbach’s α)在0.926到0.968之间,均达到0.9以上,说明这4个量表的信度较好,具体数据见表2。
表2 探索性因素分析指标与内部一致性检验系数表(N=454)
(三)数据处理
收集数据后,对所有量表的数据结果进行量化赋值,利用SPSS 21.0对有效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主要通过可靠性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对4个量表的探索性因素分析指标与内部一致性检验系数进行分析。采用描述统计分析、差异性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专业发展能动性的整体水平与不同群体间的差异性进行分析。运用Pearson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对顶岗实习生的专业发展能动性与顶岗实习效果、专业发展能动性与顶岗实习环境支持、专业发展能动性与顶岗实习观这三组维度的相关性及因果关系进行分析。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顶岗实习生专业发展能动性现状分析
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顶岗实习生专业发展能动性所包含的四个维度均值与标准差进行统计,结果显示顶岗实习生专业发展在个人能动性、替代能动性、集体能动性、整体能动性上的均值都大于4,均高于中位数3,说明顶岗实习生的专业发展能动性处于中等偏高水平。顶岗实习生在个人能动性、替代能动性、集体能动性、整体能动性的均值得分依次为4.1803、4.1758、4.1839、4.1798,其中集体能动性的均值最高。
为进一步了解顶岗实习生专业发展的个人能动性、替代能动性、集体能动性三者之间的差异,进行了两两配对T检验,结果显示顶岗实习生在个人能动性与替代能动性、集体能动性与个人能动性及替代能动性与集体能动性这三对的得分之间均不存在显著差异(|t|=0.349,|t|=0.223,|t|=0.644,p>0.05),即顶岗实习生的专业发展的个人能动性、替代能动性、集体能动性两两之间的强弱程度处于同一水平。
(二)顶岗实习生专业发展能动性差异比较
1.不同性别顶岗实习生专业发展能动性差异比较
对不同性别顶岗实习生专业发展能动性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可知,女生在专业发展的整体能动性及各维度的能动性的得分均值都略高于男生,但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值均大于0.05),由此可判断男生与女生的专业发展能动性基本处于同一水平。
2.不同实习机构顶岗实习生专业发展能动性差异比较
如表3所示,以顶岗实习生专业发展能动性的四个子维度作为因变量,将不同实习机构作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发现,在公办园、民办(生位)园、其他教育机构中的顶岗实习生的专业发展各维度的能动性得分均值依次递增。不同机构的顶岗实习生个人能动性、替代能动性、集体能动性、整体能动性的p值依次为0.005、0.031、0.027、0.009,均小于0.05,存在显著性差异。进一步进行多重比较发现,公办园顶岗实习生专业发展的整体能动性、个人能动性、替代能动性及集体能动性与民办(私立)园顶岗实习生的能动性均有显著差异,但是民办(私立)园顶岗实习生的专业发展整体能动性、个人能动性、替代能动性及集体能动性和其他机构顶岗实习生的专业发展能动性差异不显著。数据说明,不同实习机构对顶岗实习生的专业发展能动性影响比较显著,公办园顶岗实习生的专业发展能动性最高。
表3 不同实习机构顶岗实习生专业发展能动性差异比较
3.不同实习年龄班顶岗实习生专业发展能动性差异比较
以顶岗实习生专业发展能动性的四个子维度作为因变量,将年龄班作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就均值而言,在小班实习的顶岗实习生的专业发展个人能动性均值最高,分值为4.2255;在中班实习的顶岗实习生的专业发展集体能动性均值最高,分值为4.1929;在大班实习的顶岗实习生的专业发展替代能动性均值最高,分值为4.2298。但在不同年龄的班级中实习的顶岗实习生不同维度的专业发展能动性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整体能动性p=0.675>0.05;个人能动性p=0.664>0.05;替代能动性p=0.546>0.05;集体能动性p=0.649>0.05)。
(三)顶岗实习生专业发展能动性与实习效果的关系分析
1.顶岗实习生实习效果认知现状
顶岗实习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真正进入工作岗位前的重要培养环节。本研究主要采用自评的方式初步了解顶岗实习生的实习效果。根据数据分析,顶岗实习生的实习效果认知均值为3.974,超过理论中值3分,但还是略低于“符合”这一项的分值,标准差为0.667,低于1,说明个体间的得分较为稳定,属于中等偏上水平。数据还显示,在顶岗实习效果认知中涉及的顶岗实习目标达成、职业认同、信念养成、自我效能和基本技能五个方面的得分中,选择“符合”与“非常符合”这两项的人数所占比例较高,说明顶岗实习生认为顶岗实习在目标达成、职业认同、信念养成、自我效能和基本技能等方面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学生通过顶岗实习,坚定了将来从事幼师职业的信心,增加了职业认同,提高了基本技能,形成较好的自我效能感。但整体得分的均值未超过4,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了部分顶岗实习生的实习效果不佳,顶岗实习未给他们带来很大的改变。
2.专业发展能动性与顶岗实习生实习效果认知的相关分析
为了解专业发展能动性与实习效果认知相关性,笔者通过相关分析发现,实习效果与专业发展的整体能动性、个人能动性、替代能动性、集体能动性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即专业发展的整体能动性、个人能动性、替代能动性、集体能动性越高,顶岗实习效果越好,具体见表4。
表4 专业发展能动性与实习效果认知相关分析(N=454)
3.专业发展能动性与顶岗实习生实习效果认知的回归分析
为了解专业发展能动性是否与顶岗实习生的实习效果认知有因果关系,笔者以顶岗实习效果认知为因变量,以顶岗实习生专业发展的个人能动性、替代能动性、集体能动性为预测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经分析,将替代能动性与集体能动性代入方程,且标准化系数为正数,说明替代能动性与集体能动性能够对实习效果认知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回归模型R2值为0.446,对实习效果认知有44.6%的解释量,具体数据见表5。因此,提高顶岗实习实效的有效措施是提高顶岗实习生的专业发展能动性,尤其是替代能动性与集体能动性。
表5 因变量(实习效果认知)回归系数值
非标准化的回归方程式如下:
实习效果认知=0.491+0.404×替代能动性+0.370×集体能动性
标准化的回归方程式如下:
实习效果认知=0.333×替代能动性+0.311×集体能动性
(四)影响顶岗实习生专业发展能动性的主要因素分析
1.顶岗实习生专业发展能动性与相关变量的相关分析
以专业发展能动性(整体能动性)为因变量,以顶岗实习生的校外实习指导教师、校内实习指导教师、实习同伴、幼儿、大学支持及实习观为自变量,进行两两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校内外实习指导教师、实习同伴、幼儿、大学支持及实习观与专业发展能动性均存在0.01水平上的显著相关,且系数均大于0,可见这6个因素对因变量专业发展能动性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具体数据见表6。
表6 专业发展能动性与相关变量相关分析(N=454)
2.影响专业发展能动性的环境因素分析
顶岗实习环境支持量表中涉及的环境主要包含校外实习指导教师、校内实习指导教师、实习同伴、幼儿、大学支持这五部分。以这五部分作为自变量,顶岗实习生的专业发展能动性作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具体数据见表7。根据数据分析发现,将校外实习指导教师、实习同伴、幼儿这三者代入方程,且标准化系数均为正数,说明校外实习指导教师、实习同伴、幼儿对顶岗实习生专业发展能动性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对顶岗实习生专业发展能动性有63.7%的解释量,而校内实习指导教师、大学的支持不能显著预测顶岗实习生的专业发展能动性。其中,幼儿在回归模型中的系数最大,为0.339,其次是实习同伴(0.305)、校外实习单位指导教师(0.155)。以上都说明了幼儿对顶岗实习生的专业发展能动性影响最大。
非标准化的回归方程式如下:
专业发展能动性=0.947+0.139×校外实习指导老师+0.285×实习同伴+0.304×幼儿
标准化的回归方程式如下:
专业发展能动性=0.155×校外实习指导教师+0.305×实习同伴+0.339×幼儿
表7 因变量(专业发展能动性)回归系数值(N=454)
3.影响专业发展能动性的个人因素分析
为了解顶岗实习生实习认知对专业发展能动性的影响,笔者对顶岗实习生的实习观与专业发展能动性进行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从表8可以看出,顶岗实习生的实习观与专业发展的个人能动性、替代能动性、集体能动性及整体能动性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以实习观为自变量,专业发展能动性为因变量做的回归模型R2为0.551(表9),顶岗实习生的实习观能够解释因变量、变异量的55.1%,说明顶岗实习生的实习观对他们专业发展能动性水平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
非标准化的回归方程式如下:
专业发展能动性=1.130+0.717×实习观
标准化的回归方程式如下:
专业发展能动性=0.742×实习观
表8 专业发展能动性与实习观相关分析(N=454)
表9 因变量(专业发展能动性)回归系数值(N=454)
四、讨论
(一)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顶岗实习生专业发展能动性水平较高
本研究中,顶岗实习生的专业发展能动性整体得分均值为4.1798,且大部分实习生处于4(符合)到5(非常符合)之间,说明整体上顶岗实习生的专业发展能动性较高,其中,专业发展的集体能动性最高,其次是专业发展的个人能动性、专业发展的替代能动性。可见,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顶岗实习生通过集体合作完成个人任务目标,促进专业发展的能力较强。经过访谈及问卷主观题了解到,大部分顶岗实习生对顶岗实习的价值持肯定及积极的态度,认为顶岗实习可以很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促进自身专业成长,如有访谈者提到:“顶岗实习能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在实习过程中能让我们不断发现自己的短处,从而解决问题,在不断学习、实践中成长。”因此,顶岗实习生专业发展能动性整体水平相对较高。另外,顶岗实习时一般以2—4个学生为一组进行跟岗,筹备活动也多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学生更倾向以小组合作来促进自己专业能动的发展,这也是顶岗实习生专业发展的集体能动性高于个人和替代能动性的主要原因。
(二)顶岗实习生专业发展能动性存在机构差异
经数据分析可知,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顶岗实习生专业发展能动性在性别、所在实习年龄班不存在差异,仅与实习机构存在显著性差异。这说明不同实习机构对顶岗实习生的专业发展能动性影响比较显著,公办园顶岗实习生的专业发展能动性最高。不同实习机构顶岗实习生专业发展能动性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不同的实习机构的师资及基础设施等存在差异。如访谈者提到:“好的幼儿园会提高师范生的专业能力,因为园所里的老师都很优秀,这使你不得不提升自己。如果去到传统的幼儿园,或许自己会像园所里不专业的老师一样,慢慢地自己也会变得不专业。”“一个好的幼儿园对一个老师的工作积极性有很大的影响。”公办园师资的专业素养、指导经验以及其基础设施等相对于民办(私立)园及其他机构较好,能够较好地指导并提供机会给顶岗实习生,促使他们进一步学习,发挥能动性。
(三)顶岗实习生专业发展能动性与实习效果存在显著正相关
本研究数据证明,顶岗实习生专业发展能动性与顶岗实习效果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专业发展能动性越高,顶岗实习效果越好。有研究发现,具有较高能动性的实习教师能够在教育实习中将所掌握的知识充分运用到实践中,并能巧妙地挖掘身边资源,不断提高自身实践能力,保障实习效果,助力入职后的专业发展。[6]因此,提高顶岗实习效果的关键是提高顶岗实习生的专业发展能动性。
(四)幼儿、实习同伴及校外实习指导教师显著影响顶岗实习生专业发展能动性
研究发现,尽管环境因素与专业发展能动性存在显著相关性,但只有幼儿、实习同伴及校外实习指导教师能够显著预测顶岗实习生的专业发展能动性。其中,幼儿是影响顶岗实习生专业发展能动性的最大因素,因为其在回归模型中的标准化系数最高,为0.339,其次是实习同伴、校外实习指导教师。顶岗实习期间,实习生一般以教师的身份与幼儿在一起,顶岗实习的主要内容基本上都是围绕幼儿开展系列保教活动,并在参与中激发专业发展的能动性。如受访学生提到“自己能真正地和孩子打成一片,并且能够开心地从中学习是顶岗实习最重要的一件事”。因此,幼儿就成为顶岗实习生专业发展能动性最主要的影响因素。顶岗实习生之间在实习前就已经打下了较好友谊基础,他们在年龄、知识背景、兴趣爱好、学习方式上相近,更愿意接受对方的观点与建议。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实习生之间更愿意相互分享经验、探讨问题、磨课,他们共享资源,也更愿意相互提供情感支持以有效缓解心理压力,形成实习共同体。因此,实习同伴也是影响学前教育专业顶岗实习生专业发展能动性的主要因素。如受访者提到“大家在一起不互相帮助,对其他人很冷漠的话,积极性容易下降”,“好的团队(小组)能影响到自身的向上精神,有竞争有合作的氛围才会有进步的空间”,“其实我们小组另外两个同学很懒,都不主动学习,老是请假,搞得我也很郁闷,也不想干了”。而幼儿园实习指导教师在顶岗实习生社会化、专业化、教学风格的形成方面具有很大的影响力,指导教师花了大量的时间与实习生密切互动,指导和支持实习生的学习并充当实习生学习的守门人。[7]如有访谈者所言:“幼儿园指导老师积极耐心,对我的教学方法做出指导,我在专业发展中的教学技能有所提高。”“园内指导老师对我很关照,给我很多机会去锻炼、实践,尤其是组织一日活动。三个月下来,我基本能独立带班,较为顺利地组织各项活动。因此,园内指导老师的信任和指导,是能提高我的专业能动性和积极性的。”可见,校外实习指导教师对顶岗实习生的专业发展能动性有重要影响,校外实习指导教师能否认识到顶岗实习对顶岗实习生的重要性、能否胜任指导的任务并愿意花时间进行指导、是否具备当指导老师的资格、能否尽好指导老师的职责与义务都影响着顶岗实习生专业发展能动性的高低。
经分析发现,大学支持对顶岗实习生专业发展能动性的影响不显著,但顶岗实习生认为大学的支持也为自身提供了好的理论基础。有受访者提到:“好的学校环境和知识教育以及人才培养模式是非常重要的,在大学学到的可以用在幼儿园。在大学,我们是学生。在幼儿园,我们以教师的身份去参与幼儿园的各项活动,身份的转换可能一时间适应不过来,但慢慢适应之后,觉得自己也是一名教师,就能更好参与园内工作。”这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大学的支持有利于顶岗实习生专业发展能动性的发挥,促进实习生进一步成长。另外,顶岗实习生也提到学校及实习单位的管理制度、学校培养模式、幼儿园环境会影响他们专业发展能动性,比如有受访者提到:“学校和幼儿园的一些管理制度,会让我更好地约束自己的行为,往更好的方向发展。”“管理制度,如果管得太强制了,会压得人很疲惫。”“对于幼儿园的环境,我落差有点大,对我以后的职业规划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五)实习观是影响顶岗实习生专业发展能动性的最核心因素
顶岗实习生的实习观和他们的专业发展能动性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在众多影响专业发展能动性的因素中,实习观是显著影响实习生专业发展能动性最核心的因素,标准化系数最高(β=0.742)。对顶岗实习持有积极的态度,肯定顶岗实习价值的实习生,更容易发挥专业发展能动性。受访的学生多次提到个人观念对其专业发展能动性的发挥有很大影响。对此,有受访者提到:“实习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专业工作岗位的需求和今后所需接手的工作任务,在实习过程中,能与幼儿、家长、老师增进感情,这是具有锻炼性的实习过程。(顶岗)实习过程中能接触到在园、在班的每项教育工作,可以提高我们的专业能力。实习的积极性对自身发展还是有影响的,能对自我实习进行认识与评价,是今后工作发展的良好基础。”可见,顶岗实习生对顶岗实习的认知与观念影响着他们专业发展能动性的发挥。
五、提高学前教育专业顶岗实习生专业发展能动性的有效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顶岗实习观,促使顶岗实习生自觉发挥专业发展能动性
顶岗实习生作为准入职教师,其对顶岗实习的态度及个人成就动机往往是影响其专业发展能动性发挥的核心因素,因为这决定着实习生是否能在实习期间克服困难,不断对自身专业发展提出新目标和新要求,积极利用内外环境及资源完成实习任务,促进自身专业成长。态度、信念、价值观三者协同作用,构成幼儿教师专业精神的核心与专业发展的动力系统。[8]因此,一方面,顶岗实习生自身应端正对顶岗实习的态度,自觉发挥专业发展能动性。顶岗实习生应认识到顶岗实习的重要性,不是将实习作为学习的终结,而应将实习作为检验与实践所学的有效途径。只有这样,才能在实习过程中主动学习,必要时向资深教师寻求帮助,发挥自身专业发展的能动性,提高实习效果。另一方面,高校及实习单位应通过多种方式帮助顶岗实习生树立正确的实习观。例如,高校应从多方面进行改善优化,让顶岗实习生认识到顶岗实习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专业发展能动性,优化实习效果。高校也应加大对顶岗实习的动员宣传,设置合理的实习实践内容、考核评价机制,选择优秀指导教师,强化规范实习管理,关注顶岗实习生及幼儿园反馈,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实习单位也应做好顶岗实习指导教师的选拔、顶岗实习过程的优化,对实习生进行多维度实习指导,促进实习生全面发展,更好地激发实习生的专业发展能动性。
(二)形成实习同伴互助机制,构建顶岗实习生专业发展能动性共同体
有人指出,同伴互助是一种教师专业发展的手段,[9]在合作的过程中,教师分享知识,相互提供支持,是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10]本研究结合国内外文献及顶岗实习生实习特点,认为顶岗实习生的同伴互助是指顶岗实习生与实习同伴或实习单位教师自愿参与各项活动并进行的互相交流、对话、分享、支持、反馈、提供建议、合作等,以顺利完成实习任务,形成实习共同体,激发自身专业发展能动性。建立同伴互助机制有助于顶岗实习生内化在实习过程中获得的新知识、新技能,并将之转化为有效的课堂教学行为,加快实习生社会化的脚步,激发实习生专业发展的能动性。
(三)落实双导师制指导模式,实现“师—生”专业发展能动性的共赢
顶岗实习是顶岗实习生专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实习指导是提高顶岗实习效果的有效手段,而实习指导教师是实习指导的关键。本研究发现,校外实习指导教师对顶岗实习生专业发展能动性具有显著影响,而校内实习指导教师并未对顶岗实习生的专业发展能动性产生显著性影响。大学实习指导教师是教育实习中将教育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的黏合剂,是实习生专业发展的推动器,实习指导教师职责的充分履行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育实习的质量。[11]因此,树立“校—园”合作意识,落实双导师制指导模式,实现“师—生”专业发展能动性的共赢,就成为激发顶岗实习生的专业发展能动性的有力方式。高校可以为校外实习指导教师提供促进职业发展、提高实习指导技能的相关课程培训,让校外实习指导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得到专业提升,而校内实习指导教师通过指导学生以及与校外实习指导教师沟通交流,也能推动自身专业发展,顶岗实习生能在校内外实习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专业发展能动性,优化顶岗实习效果。另外,高校及实习单位应建立合理的选拔、激励、考评制度,提高校内外实习指导教师队伍的质量,保证实习指导的效果,激发顶岗实习生专业发展能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