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居敬而行简

2020-03-03王文昌

领导月读 2020年9期
关键词:谢觉哉欧阳修百姓

王文昌

《周易》有言:“乾以易知,坤以简能。”乾坤之大,古人何以如此重视“简”和“易”?道理很简单:“简则易从,易从则有功,有功则可大,可大则贤人之业。”

“简”,是一种生活品质,是一种做人的智慧,更是一种从政的品德。孔子曾说:“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一个“敬”字,一个“简”字,敬在前,简在后,勤于政事,节用爱民,如此,百姓和乐,事业有成,天下必安。

官员“行简”是一种高尚的道德修养。清朝金庸斋撰《居官必览》就对官员的“行简”有着深切的感受:“到乡村作官府腔,烦民迎接,费民供应,逐次逐处记二十过。”在金庸斋看来,官不扰民既是为官的一种要求,也是个人修养的体现。“作官府腔,烦民迎接,费民供应”,被视为“过”。

在《居官必览》中列举了两个“行简”官员的典范:

一个是明初大臣夏原吉。他在江南治水时,住在昆山千墩寺中,“不陈仪从,坐一室,观书如常人”。有几个乡民到寺里游玩,累了就散坐在他的身旁,丝毫不能从外表认出,原来旁边坐着的是尚书。不一会有人寻找夏尚书,“知观书者即是,民惶惧奔走,公殊不为意”。

另一个是明朝官员蔡龙阳。他从浙江调任四川,穿着百姓的衣服,带着自己的仆人,携带行李,随着蜀商的船只上路。在船上,他与商人们互为宾主,没有一点官员的架子。到了目的地,“守道官吏来迎者千人”,商人这才知道,原来同行的蔡龙阳竟是位高官,“商惊惧,叩头请罪”。蔡龙阳坦然一笑:“今不用驿递,欲独买一舟则太费,说明,又不便相与,所以不言,何必介意?”

为官之道,“居敬而行简”,最终目的还是不负厥职,勤于政事,造福百姓。史载欧阳修为政,“事不烦而民不扰”。据《宋史》记载,欧阳修“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故所至民便之”。他认为,“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在任职开封知府时,欧阳修“简易循理,不求赫赫名,京师亦治”。

老一辈革命家继承“居敬而行简”传统,用实际行动为我们做出了榜样。谢觉哉四十岁离家,七十岁回到家乡却站了两个钟头就“跑”了,为什么?因为他发现家乡干部连夜修了一条“到我屋门走汽车的路”。回到家乡总不免用丰盛的饭菜招待,谢觉哉却发现同吃饭的有四桌人,这让谢觉哉感到不安,“流沙河社又是丰盛的饭,听说五里社也准备了饭,好像谢胡子是个冒底洞,可以吃个不停”。他说:“希望以后回到家乡,必须给我自由,不要有这么多人围了我。”谢觉哉是在家书中对孩子谈到这些情况和想法的,因此也有教育子女的意思。

“行简”的前提是“居敬”,敬重事业,敬爱人民,敬畏权力。谢觉哉等老一辈革命家之所以在“行简”上如此严格自律,是因为对百姓、对人民深沉的情感,是因为他们心中时刻装着人民。今天,我们也应大力提倡“居敬而行简”“节用而爱民”的传统美德,以简朴踏实的工作作风赢得民心,以优秀出色的工作业绩振奋人心。

猜你喜欢

谢觉哉欧阳修百姓
让我受益匪浅的一本书
画眉鸟
谢觉哉的读书之道
不让百姓撇嘴骂
百姓记着你
一条常用的御寒毛毯
谢觉哉
欧阳修快马追字
百姓看家“风”
勤奋的欧阳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