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2020-03-03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娘娘坝镇娘娘坝中心小学郜建洋
■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娘娘坝镇娘娘坝中心小学 郜建洋
“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这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这也是当前我国德育所提倡的内容,道德是做人的根本,若是根本坏了,人也难有长远发展,还会影响国家安定和谐。小学数学作为主要教学科目之一,自然也承担着德育的责任,应用题是考查学生数学能力的主要题型之一,其背景的灵活性能让德育更好地渗透。基于此,笔者主要研究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策略。
一、教师明确德育内容,提高自己设计应用题的能力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以及正确的道德品质观念。但是在数学教师传统教育观念中,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常常只是思想道德课程的要求,数学是一门以学科知识为主要内容的教学课程,不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渗透德育,这种错误的认知使得学生在数学教学中并未接受到应该接受的道德教育。为了解决此类问题,小学数学教师应该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深入研究新课标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明确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目标,主动在教学中思考将德育渗透进数学教学的方法。为此,教师可以结合应用题教学来渗透德育。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种特定教育内容,其不作为单独的教育内容,而是用以在每个知识点讲完后,验证学生的学习情况,像一年级会学习“1~5的认识和加减法”,在学习1+1=2时教师可以设计“小明先吃了一个苹果后又吃了一个苹果,他一共有几个苹果”的问题。学习这些应用题能有效提高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能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同时,小学生在独自完成应用题时注意力是集中的,也是在主动思考的,对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也有重要意义。小学数学教师若想利用应用题进行德育渗透,需要主动提高自己设计应用题的能力,为此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准备:首先,就是做好备课工作,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前除了要研究教材中的应用题外,还应该根据德育目标自己设计具有德育内容的应用题。其次,教师应该主动通过互联网等资源平台学习设计应用题的方法,合理控制应用题的难度。难度较大的应用题往往会让学生忽视题目背景,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列公式中,那么德育效果也就不明显了;过于简单的应用题学生读一遍就能将题目解答出来,学生也不会再去认真观察题目的内涵。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尽可能地将应用题的难度把控到位,让学生需要通过多读题才能解答出正确答案。最后,教师也可以与其他数学教师进行沟通交流,互相查看彼此设计的应用题,一起在应用题中融入德育元素,提高教师设计应用题的能力。
二、通过题目内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让学生产生民族认同感,使学生认同社会主义发展方针是德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小学数学教师应该重点在应用题教学中渗透的德育内容。教师可以深挖教材中的知识点,并且结合一些与国家发展相关的应用题来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提前找一些与之相关的图片,然后在应用题教学时展示给学生观看,让学生在头脑中对国家的认识更为清晰,让学生懂得“有国才有家”的道理,让其明白正是因为现如今我们国家强大,才能让他们在教室中安心接受教育,他们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认真学习,报效祖国。例如一年级“位置”这一单元的学习,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展示海上大桥通车的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片中出现的事物,然后以此设计应用题,可以是“高铁在什么车的下面?汽车在什么车的上面?”等应用题,在学生解答完毕后,教师可以借助此图引出我国的一些成就,像中国建筑精神是遇水架桥、逢山开路,教师也可以找一些关于此方面的视频播放给学生看,介绍我国高铁技术水平已经位居世界前列,不少国家都积极与我国合作,引入我国的高铁技术等,让学生意识到我们国家的强大,使学生在心中生起民族自豪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对于高年级的小学生,教师可以进一步提升应用题的完整度来渗透德育内容,例如,在进行“公顷和平方千米”的认识时,教师可以以我国的国土面积为题设计应用题,其中也可以包含公顷与平方千米的转换,让学生通过解答应用题了解我国的国土面积十分辽阔,了解位于世界的第几位,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爱国意识。教师也可以结合国外的战争或国外儿童流离失所的数量为基础背景来设计应用题,同时教师也可以展示一些战争后的图片、国外儿童的照片等,给学生以直观的冲击,让学生意识到现在的安稳生活依靠的就是国家的稳定和谐,以此提高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引导学生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
三、组织小组合作探究应用题,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以及合作意识
德育内容除了爱国意识外,还包括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以及合作意识,学会合作、维护集体利益是学生未来步入社会安身立命的根本之一。人类是群居性动物,没有人能摆脱群体,过于自我的人是难以在社会中生存的,同时个人的力量也是微小的,只有团结起来才能克服一切困难,最终得到突破。若想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与合作意识,需要教师在数学课堂中为学生创建合作学习的机会,这也符合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要将学生作为课堂学习主体的教学要求。应用题的难度是可控的,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应用题教学时完全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以及合作意识。教师在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讨论与思考时间,不要干预学生讨论以及思考;二是在分组时要保证每组的学习水平相近,若是有的小组能力强、有的小组能力弱就会出现能力强的小组先完成任务,而能力弱的还未思考出来的情况,使得课堂教学出现混乱,也会影响教学效果,对学生的合作意识与集体意识的培养也会产生不利影响。
以“可能性”这一章的教学为例,教师首先可以将学生分成数学学习水平相近的不同小组,然后给每个小组分发一个装着球的盒子,告知学生应用题题目,即:“盒子中有红、黄两种颜色的球,分别是红球10个,黄球5个,每个小组的盒子中的球都是一样大的,要求学生从中摸出一个球后再放回去摇匀,请同学们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实验的方式验证:摸出哪种颜色球的概率大,哪种颜色球的概率小?”小组合作完成此道应用题后,教师在说明具体知识时也要引导学生总结:在面对学习量较大的问题时还是与其他人合作效率高,集体的力量远大于个人的力量。
四、根据应用题的计算结果加强国情认知教育以及环保教育
小学数学教师也可以利用应用题的计算过程以及结果来加强国情认知教育以及环保教育。首先是国情认知教育,教师可以提出“世界耕地面积是13.69亿公顷,我国的耕地面积约占世界耕地面积的7%,我国的耕地面积是多少亿公顷?”在带领学生一起解决此应用题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目前大陆的人口总数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22%,也就是说我国仅靠全世界7%的耕地面积就养活了世界人口的22%,向学生说明当前粮食的重要性,也教导学生不要浪费珍贵的粮食。同时,当前我国提倡绿色中国理念,环保成为当前的主流,教师在进行应用题教育时应该渗透环保意识,可以以水污染、水资源浪费、乱扔垃圾等一些环保内容作为应用题背景,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综上所述,应用题不仅可以提高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更便于教师渗透德育,在应用题中渗透德育能让小学生更加理解道德品质的重要性,也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为了更好地在应用题中渗透德育,教师应该首先明确德育内容,转变自己的思想观念,主动将德育与应用题相结合,不断提高自己设计应用题的能力;借助题目内容,渗透爱国教育;组织小组合作探讨较有难度的应用题,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以及合作意识;根据应用题的步骤来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从而通过计算结果来加强国情认知教育以及环保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