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背景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探究
2020-03-03白广申
白广申
(辽宁金融职业学院,辽宁 沈阳 110122)
一、新媒体的特点
在21 世纪的今天,科技发展速度不可比拟,这也带来了新媒体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与以往传统媒体相比,在资讯整合、数据分析、信息展示形态、信息传播媒介等多项环节上,新媒体已经做出大量改革并呈现出许多不可复制的优势。微信、微博、网络电视、电子书刊以及丰富多样又功能完善的手机APP 已经与我们的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密不可分,并且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可以说,正是信息时代的全面到来孕育成长了新媒体的社会大环境[1]。
在孕育成长的初期阶段以及成熟完善的发展阶段,新媒体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呈现出独具特色的鲜明特点。
首先,是互动性。科技手段的进步使微信、博客等大量自媒体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出现并被大量应用,与以往信息只能单向传递的方式相比,新媒体改变了受者只能被动接收信息的途径,使曾经的受者在接收信息整合资讯后重新编辑组合,以自媒体的形式在自己的朋友圈向关注者或粉丝们发布,呈现出彼此间互助互动的新状态[2]。
其次,是时效性。科技手段的进步也带来了各类信息的同步更新,各类各项搜索引擎、丰富多样的社交平台,都能有效帮助使用者迅速得到有用资讯、精确计算相应数据,彻底打破时间空间的束缚。
再次,是平等性。与以往传统形式的各类媒体相比,新媒体准入门槛低,使用高效便利,可以说任何一个守法的公民都可以注册微信和博客,开设渠道上传自己的文学、绘画、音乐等劳动创作,并且拥有自己的朋友圈或关注者,实现平等传递交流。
最后,是碎片化。新媒体的文字一般字数有限,视频也有时长限制,这是现代社会人们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所带来的必然产物[3]。它给使用者带来个性化的展示,给受众带来短暂的精神满足,呈现出碎片化的趋势。
随着科学手段的不断进步,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新媒体在技术和媒介搭建的双重桥梁上,依然呈现出推陈出新、发展变化的新趋向。
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涵义以及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涵义
一所学校的校园文化是在这个学校的发展过程中,以代代师承的全体师生为主体,借助他们的努力创造、延续传承等辛勤劳动所产生并积累的精神文明,以及体现这些精神文明的物质展示形态的总和[4]。在源远流长的校园文化中,校训所展示的学校价值观是其魂魄,办学模式所体现的教育理念是其中心,文化品位所孕育的师生修养底蕴是其展现,历史发展产生的杰出人物、生动事迹、视频影像等是其重要载体。校园文化产生、传承于校园之内,弘扬、影响于校园之外。
(二)高职院校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学校在岁月更迭中积淀出优秀的精神和厚重的理念,最终升华为成熟的校园文化[5]。同时,校园文化又作用于学校发展,为学校成长壮大提供根基和动力,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彰显形式。校园文化是博大宽广的,它是由校园师生共同塑造共同发展而成的团队文化,她以学校精神为引领,以师生们的共同行为活动为载体,最终形成学校的建筑布局、环境美化、园林绿化、文化活动、社团组合等具体表现形式,以及师生共同的精神风貌、价值理念、思维逻辑、行动准则等抽象意识和习惯。不断加强建设文明先进的校园文化,是建设好示范专业、品牌专业的重要支撑,是建设好高水平特色院校的科学途径,是新时代全面建设高职院校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一方面应具备普适性的大学文化所共同具备的成效功能,例如约束教化、激励导向、协调凝聚、发扬辐射等等[6];另一方面还应具备研究型大学所不具备的职业教育特色功能。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为学校自身的稳步发展、改革提升保驾护航;为学校职业定向人才的培养、社会服务能力的实现提升提供途径;对于加强学生的职业精神培养、职业综合素养的强化提高、职业实践能力的锻炼做好铺垫和准备;为学校构建民主规范、科学高效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供精神支持和意念动力;为学校师生团结,建立平等友好的人际关系,创设和谐愉悦的育人环境注入源源不绝的力量。
三、高职校园在新媒体背景下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关键:依据新媒体背景,整体规划校园文化发展战略
高职院校要想确保校园文化建设能够持续稳定开展,就需要高瞻远瞩,校园文化的建设者们要以高职院校自身中长期发展纲要为依据,以学校长远发展战略为立足点和出发点,制定校园文化建设发展战略,总体规划校园文化建设前景,全面设计校园文化建设步骤,扎实组织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最终确保校园文化建设发展战略与学校中长期发展纲要步骤相一致,校园文化发展与学校改革提升协调一致,共同促进[7]。
首先,校园文化的建设要与学校办学的内外环境发展相适应。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高职院校一定要深刻认识并且深度结合自身所处的发展变化的内外办学环境,这样才能科学制定学校发展方向和建设目标。遵从高职院校以职业服务为宗旨,以就业创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校园文化建设者要全面认识区域经济发展方向,扎实把握地方支柱产业,并以此为依托和主题,科学设计并高效实施校园文化建设,使校园文化建设成为高职院校全面发展的动力保障[8]。
其次,校园文化建设者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校园文化建设绝不是单一平面性的描画,而是多层次多方面的立体化系统,这一系统可以说成是由物质层面、制度层面、精神层面紧密结合构建而成,共同发挥作用,引领师生。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发展建设网络虚拟、模拟仿真的生产性或经营性的实训基地等物质层面,修订完善民主科学的规章制度等制度层面,学习引入行业企业高效的管理举措和优秀的企业文化等精神层面:三个层面协调发展,建设全面立体的校园文化。
(二)开拓:借助新媒体渠道,不断拓展校园文化的各项功能
高职院校要借助于新媒体便捷快速的多方渠道,与时俱进,开拓出校园的形象标识文化、精神理念文化、建筑环境文化以及行为方式文化,并将这些子文化整合归纳,促进校园文化的全面建设,发挥校园文化的整体功效[9]。借助新媒体的多样表现形式,校园文化的建设者们开设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建设名师工作网站、共青团微博、团学组织微博等资讯发布系统,开拓出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化的校园文化传播体系。同时校园文化建设者们还要不断学习,分析、比较不同类别新媒体所拥有的不同优势和传播特点。从而实现能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报道学校的发展变化,使学校的公众形象越来越丰富生动,使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越来越立体厚重。
例如:官方微信公众号可以实时报道学校在教育教学上的改革举措、取得的成绩和认可,形象生动地展示出学校的发展变化,立体全面地传递出学校的改革进步,激发出全体师生的自豪感,也增强了母校对于毕业校友的凝聚力;二级系院可以利用网站公共平台介绍专业行业的特点优势,引入优秀的企业文化,发布经典书目推荐学生阅读,讲解学校成长历史,传播教育的人文情怀,这样引导学生形成阳光健康的心态,塑造努力向上的气质,构建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共青团微博可以利用视频影像展示校园文化活动,播放艺术晚会,以可视可听可感的独特魅力,让师生认识学校的改革发展,参与学校的变化进步,与学校的点点滴滴产生恒久的亲切感。
(三)创新:搭建新媒体平台,鲜明体现校园文化的职教特色
高职院校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一定要体现出鲜明的职业教育特色。首先,遵循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探究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以此为基础,制订完善符合职业教育和社会经济共同发展的校园管理机制体制,开发出符合学生身心健康和职业技能共同发展的校园育人方案。其次,在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以及管理过程中,在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建设、校内资源配置、实习实训基地开发等具体环节,都要遵从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全面体现出职业教育的鲜明特点[10]。再次,在职业教育的大环境下,依据自身的办学优势,以专业建设为出发点,结合不同专业所对应的不同种类行业企业对学生在职业技能、职业素养等方面的不同要求,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职业综合素养教育,形成鲜明的专业特色,并彰显出职业教育特色。
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高职院校要引入行业先进的管理理念、企业优秀的企业文化,以此为基础开展深度校企合作。同时高职院校要将学生的课堂学习与行业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充分结合起来,以此为基础开展深度工学结合。借助这些途径,在新媒体搭建的平台上,合理规划专业人才培养特色,科学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且,校园文化建设者们还需要不断学习提升,与时俱进,在职业教育办学过程中创新理念,取得切实的创新成果,全面完善具有鲜明职教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
(四)体系:依托新媒体活力,大力彰显校园文化的深厚底蕴
打造优秀卓越的校园文化并非在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的,这是一个不断积淀、延续传承、主动营建这样一个循环往复且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校园文化的建设者们要时刻以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指引方向,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和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一方面立足于高职院校发展规划的实际,一方面有效学习优秀行业企业的管理制度和文化精神,加大投入实施物质层面建设,科学规范促进制度层面建设,循序渐进提升精神层面建设。这样,高职院校在国家职业教育办学方向的指引下,在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目标的促进下,充分彰显职业教育特色。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既突出职业教育的共性,又塑造特色专业的个性;既凸显历史文化的积淀,又注重创新创造的开展。这样,物质文化与精神文明相契合,科学品质与人文素养相融合,合力打造出既包含深厚文化底蕴,又具备青春活力、生动形象的校园文化体系,符合新时代职业教育特色,促进技能型人才的全面培养。
(五)融合:发扬新媒体优势,日益促进校园文化的互动融合
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新媒体的形式种类愈发多样,几乎所有的高职院校已经拥有设备完善、高效运转的一网、一报和一台,即拥有一个学校官方网站,一份学校校报,一座校园广播站。但在很多高职院校,这三种媒介方式基本分属于校内宣传、共青团等不同部门,这些部门在运营这三种媒介的过程中极少沟通融合,呈现出彼此割裂的态势。新媒体在互联网技术的助力下,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表现出海量信息、众多选择、活跃互动等显著特点和优势,所以高职院校在运营网站、办好校报、管理电台的过程中,要学会沟通融合,实现学校在信息收集、宣传策略、媒介表达等方面的全面协作。
在具体工作中,校园网站、校报、校园广播站等媒介,既要明确分工,又要团结合作,在新闻策划、资讯传播的过程中,实现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报道。同时还要利用好反馈邮箱、留言板、微信或者QQ 群等途径,有效实现信息的快速搜集和实时编辑,在不同媒介之间,以及不同媒介与各自关注者之间搭建采集报道迅速、传播方式多样、宣传角度立体、受众反馈及时的校内外信息网。学校官方网站在将传统媒体宣传网络化、实时化的同时,校报和校园广播站也要打破束缚,在实现传统媒介宣传的同时,也可以建立视频网站、电子书报等,利用新媒介扩大宣传层面,实现良好的社会影响。总之,要不遗余力地吸收采纳新媒体的长处和优势,积极推进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健康向上、乐观积极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