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质》主题之再思考

2020-03-03李青松

吕梁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靴子格斯高尚

李青松

(山西大同大学浑源师范分校 中文系,山西 浑源 037400)

高尔斯华绥是英国20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1906年问世的长篇小说《有产业的人》,奠定了他英国第一流作家的地位。其代表作为长篇小说三部曲《福尔赛世家》,包括《有产业的人》《骑虎》和《出租》。1932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短篇小说《品质》是高尔斯华绥的一部摄人心魄、寓意深邃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该作品以“我”为视点,通过“我”多次到格斯拉兄弟的靴店做靴,目睹了格斯拉先生精湛的手艺,感受了老靴匠高尚的职业道德,见证了这位身怀绝技并不惜以生命为代价来实现自己靴子梦的老靴匠的悲惨命运,给读者上演了一幕平凡人物精彩的艺术人生。

目前,对《品质》主题理解还存在不同观点。有的学者认为小说主题是由靴匠做靴的品质中体现了做人的品质[1]。有学者认为小说主题是“一切艺术的完美无瑕的品质,源自创造者匪夷所思的激情和幻想,这种情感汹涌激烈,不受严酷现实生活的制约,其高尚、珍贵、无私,是人类理想精神的代表。”[2]笔者通过文本的细读,对小说的主题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形成了由表入里的三个层面:一是感慨老靴匠命运之多舛;二是感佩老靴匠品质之高尚;三是顿悟了老靴匠之艺术人生。只有将三者结合起来,才能洞察作品主题的全貌。

一、故事之表象:对老靴匠命运之感慨

读过《品质》的人,都会被主人公格斯拉高尚的职业道德所打动,并为他的悲惨命运扼腕长叹。拥有一手做靴绝活、又把顾客当成上帝的具有高尚人品的劳动者,格斯拉先生理应得到顾客与社会的理解与尊重,过上衣食无忧的正常生活。可小说呈现给读者的是:具有精湛的制鞋手艺的老靴匠,其靴店生意十分惨淡,无奈只能转让店铺,最后竟然被活活饿死。这样的艺术处理形成了强烈对比。格斯拉先生绝世的手艺和他对顾客的诚信,与其不幸遭遇之间的反差让人不可思议,痛彻心扉。

小说多处向读者展示了格斯拉先生高超而精湛的制靴手艺。“那几双靴子太美观了……只有亲眼看过靴子灵魂的人才能做出那样的靴子——这些靴子体现了各种靴子的本质,确实是模范品。”小说通过“我”到格斯拉先生的靴铺做靴的亲身经历写出这位普通劳动者的高尚品德。“……特别是做像他所做的靴子,简直是神妙的工艺。”“人们不可能时常到他那里去,因为他所做的靴子非常经穿,一时穿不坏的……”“如果我不能把它修好,就不收你这双靴子的工钱。”正是基于对顾客的诚信,有着做世上最好靴子的梦想和追求,所以在他死后赢得了同行的极高评价。“在伦敦,没有一个人可以做出比他更好的皮革,而且还要亲自做。”“所有的钱都用在房租和皮革上了。……但是他做了顶好的靴子。”

这样一位“德艺双馨”的靴匠,最后竟被活活饿死。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人间惨剧?该小说创作于1911年。当时的英国社会,正处于着第一次工业革命末期,现代化的机器大生产几乎完全替代了原始的手工业生产,手工业者面临着空前的生存危机。小说中格斯拉有向我们透露了他的尴尬境遇:“他们把一切垄断去了”“……事到如今——我很快就要失业了。生意一年年地清淡下去——过后你会明白的。”确实如此,他的生意每况愈下,入不敷出,最终被迫转让了店铺,兄弟二人先后被饿死。

的确,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特殊的时代造成了格斯拉的悲剧。“更有甚者,认为悲剧的原因在于格拉斯性格上的缺陷,如固执、较真、死板,不与时俱进,不懂经营,不善交际等”[3]。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同样面临机器大生产的挤压,为什么手艺远不如格斯拉的青年同行却没有遭遇到这样的命运,甚至还有财力盘下他的店铺。看来,小说想告诉人们的不仅仅是在大公司的行业垄断的挤压下,一个诚实手艺人的命运悲剧,而是一个对“品质”是什么的道德拷问:在个人的生存面临社会竞争、职业竞争加剧而出现生存危机的情况下,什么是人们应该坚守的道德底线,什么才是人性中最宝贵的“品质”。总而言之,小说用“品质”作题的深层意义究竟何在,值得深思。

二、品质之内涵:由靴品之赞到人品之赞

一如小说的题目,这部作品最感人之处在于主人公格斯拉的高尚品质。的确,格斯拉先生身上闪烁着一个普通手工劳动者诸多珍贵的道德与品质光芒。诚实、守信、敬业、负责,把做世界上最好的靴子作为他最基本的职业追求,这些品质是格斯拉形象最感动人心之处。他拥有当时伦敦最高超的制靴手艺,可是他的“门面上没有注明任何为王室服务的标记,只有包含他自己日耳曼姓氏的‘格斯拉兄弟’的招牌”。这种做法与盘下他店铺的年轻人形成了鲜明的人格对照。这位年轻的同行眼睛只盯着有钱人,他只“替上等人做靴子”。但格斯拉坚守着诚信的品质与把顾客当作上帝的职业操守,对顾客童叟无欺,不分贵贱,认真负责,仔细画脚形、摸脚趾,用最上乘的皮革,而且“他接了一份定货后,要费好长时间去做它”,为做好一双靴子亲历亲为,以良心做事,而且不惜工本与时间。他做的靴子不仅非常结实经穿,还把每一双靴子都做成了艺术品,“他所做的靴子,简直是神妙的工艺”,这是他崇高的敬业精神的真实写照。靴品即人品,试想,只有把自己的职业看成事业的人,才会如此地用心尽力,不惜血本,甚至最后把生命都搭了进去。诚信与敬业是主人公格斯拉先生身上最闪光的品质,也是这位宁可饿死也要把靴子做好的老靴匠留给我们最难忘的印象。由此,小说的主题确实有歌颂主人公格斯拉先生诚信与敬业的高尚品质的内容。

但是,在普通的劳动者当中,不乏诚实与敬业的人,他们在平凡的工作中亦折射出了道德的光辉、高尚的品质和人性的光芒。毋庸多言,小说中的老靴匠格斯拉的诚信与敬业的品质最具典型性。那么,值得深思的是,这篇篇幅短小的作品是通过什么妙法让这位普通的老靴匠把他的这一品质演绎得如此感人,格斯拉宝贵的品质背后蕴藏了怎样的精神力量,让其直击人心,老靴匠的人生真的是悲剧?当我们在为格斯拉的宝贵品质感动的同时,这些问题则不时地从心底冒出,不断地拷问灵魂。困扰读者的是,难道歌颂他“诚实、守信、敬业、负责”等优秀品质真的就是该小说的主题吗?显然,并非仅限于此,因为小说的最深层的主题其实作者早已多次给出暗示。“只有亲眼看过靴子灵魂的人才能做出那样的靴子,”“只有他的蓝灰眼睛含蓄着朴实严肃的风度,好像在迷恋着理想。”“他不让任何人碰他的靴子。他接了一份定货后,要费好长时间去做它。”“他是个怪人。但是他做了顶好的靴子。”这些暗示最终指向了小说主题的第三个层面。

三、品质之升华:对追梦者的礼赞

这位执着于自己靴子事业的人并不是一位靠做靴来生存的“匠人”,而是一位追求靴子本质与灵魂、怀揣靴子理想的“艺术大师”。他“亲眼看过靴子灵魂”,把“靴子的本质缝到靴子里去”。只有如此,才能真正理解,为什么在被大工业生产挤兑得生意惨淡之时,在无利可获、无饭可吃的情况下,即使是在哥哥已经饿死、自己也濒临被饿死的紧要关头,他还要为了靴子的品质专注忘我地努力着、悲惨坚强地奋斗着,甚至以生命作为代价来完成自己的靴子梦。所以,诚信与敬业、执着甚至牺牲,并不是小说想要告诉我们的“品质”的全部。他的品质中理想的烛照亮人性的光辉才是“品质”的真正内涵与最能打动人心之处,给平凡的工作注入艺术与梦想的“艺术人生”才是这位老靴匠“品质”中最灿烂的底色。

小说中有多处向读者交代了格斯拉先生那做着“靴子梦”的“艺术人生”。

A……好像在迷恋着理想——他好像把靴子的本质缝到靴子里去了——做结实的好靴子!

B他……眼睛眨动着——像刚从靴子梦中惊醒过来……

C……就又听到他的趿拉着木皮拖鞋的踢踏声把他送回到楼上做他的靴子的梦了。

D……也许不一定跟他本人作对,而是跟他的靴子理想作对。

一个为艺术而生的人是伟大的,一个为理想而工作的人是幸福的。是“靴子梦”驱使着这位艺术家呕心沥血把生死置之度外,是他的“艺术理想”成就了一位能铸靴子以灵魂的“靴艺大师”。从世俗的角度看,他拥有绝世技艺而最终饿死,确乎是个悲剧。所以部分读者认为,格斯拉先生宁可饿死也要恪守职业道德的性格是他悲催命运的渊源。也许读者会把他的死归因于机器生产和工业垄断挤压了小作坊的生存空间,也许会把他的不幸与他不用广告来宣传自己而失去顾客联系起来。但这些“也许”都是从俗世观作出的理解。即使他不是生逢工业化倾轧的时代,即使顾客盈门,这位老靴匠也不可能活得很久。

“慢性饥饿,医生是这样说的!……他接了一份定货后,要费好长时间去做它。……他老坐在那里,只管做呀做呀……”

“他从早到晚坐在那里做靴子,一直做到最后的时刻……他从不让自己有吃饭的时间;店里从来不存一个便士。所有的钱都用在房租和皮革上了。……他经常断炊。”

他完全是为了靴子的梦,为了圆一个艺术家的梦而工作的,而绝非仅仅为了生存。这是他与普通劳动者的本质区别。很明显,格斯拉先生工作与“生存”的意义属于艺术与理想范畴。普通人生存的意义只在维持生存本身。理想者与艺术家生存的意义与价值,早已超越生物学意义上的生存本身。所以,小说着意凸显老靴匠的“品质”,是为了实现自己“靴子梦”所表现出的执着与忘我的精神境界。这种理想主义的人性光辉才是他的所有品质的内核,是其形象震撼人心的力量引擎。至于他对顾客的诚信负责等,不过是“靴子梦”的副产品而已。所以,追求与实现自己的事业梦、艺术梦才是小说“品质”的真正内含,也是老靴匠格斯拉最珍贵的人生“品质”。恰恰是在这一点上,他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匠人,而是一位孜孜奋斗的追梦者、一位不惜付出生命的艺术家,这是其最能打动人的人生品质,也是该小说的最深刻的主题。

四、《品质》的当代价值

高贵的精神与品质来源于高贵的理想与人格,高贵的精神品质最能打动人心,因为它深植于每个人的内心,暗合了我们对理想世界的本能的追求与渴望。这也许就是格斯拉先生形象感人至深的魔力所在,也是高尔斯华绥创作《品质》的目的所在。必须承认,老靴匠格斯拉作为商人是不成功的,甚至是悲剧性的,他失去了顾客与店铺,最终被活活饿死。小说用格斯拉做的那几双陈列在橱窗里的靴子,象征着格斯拉的理想之火在现实的风雨中不断飘摇、渐次暗淡的悲恸。“那几双常见的旧靴子已经失去了孤高的气派,挤缩在单独的橱窗里了。”在小说的结尾,作者又巧妙而意味深长地用那几双陈列在橱窗里的靴子,象征着格斯拉理想与精神的穿透力与影响力。

伟大的作品往往具有超越时空的艺术力量。《品质》蕴藏着的恒久魅力依旧具有横跨古今、震撼今人心灵的穿透力与感染力。杨慧娟认为《品质》的“主人公身上具有唯美主义者、硬汉、悲剧英雄的特质,其追求彰显了人类对美与真理的永恒向往与不泯信念。”[4]格斯拉先生“品质”的普世价值,影射在每个人身上。宋林先生认为:“当理想的风遇到现实的墙,又有多少人能够像格斯拉一样,为了自己的梦想直面现实的苦难,永不向挫折低头?也许有一天,我们站到人生终点上,从来没有放飞过,从来没有跟随过自己,陡然一身,走完了一生的历程。当我们想再去捡回来的时候,突然发现自己已经无法弯腰了。”[5]格斯拉以特立独行的方式——一个靴匠的艺术人生——诠释了他对于理想的追求,同时也为那些后来的追梦人点燃了前行的火炬,照亮了人们前进的道路,开启了人们思索人生的历程。

猜你喜欢

靴子格斯高尚
易格斯(上海)拖链系统有限公司
易格斯(上海)拖链系统有限公司
与许多高尚的人对话
Happiness through honorable actions
小斑马买靴子
高尚的人
圣诞老人靴子
高楼的家与高尚的家
福格斯公园逃生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