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推进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

2020-03-03

理论界 2020年6期
关键词:第二课堂少数民族思政

陈 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1〕站在新时代这一新的历史节点上,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国力稳步提升,科技教育快速发展,利益格局逐步调整,社会结构深刻变革。在新时代的多元一体格局中,作为民族地区中国梦未来的实践者,少数民族大学生备受瞩目。因此,民族高校不仅承担着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肩负着民族团结进步的双重使命。因此,做好民族高校思想政教育工作不仅关系到我国民族地区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也是为少数民族地区和谐稳定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更是新时代实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和谐稳定向好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与特殊性

1.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表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作用重大,不可替代。这不仅是面向全国高校思政教师群体的要求和期望,更是对新时期民族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要求和期望。新时代的民族大学生,不但影响着民族地区当前时期以及未来一段时期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发展,还是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战略目标能否在民族地区实现的关键因素。因此,民族高校应持续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在多元一体的新时代背景下,如何行之有效地开展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然成为各民族高校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亟须探索的课题。做好民族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习惯,合理引导,有效疏导,坚定新时代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在民族高校内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学习生活氛围,不断提升新时代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为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有用人才。

2.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

同一般高校比,在民族高校中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一是生源,与一般高校相比,民族高校会招收更多的民族类学生。二是理念,民族高校始终立足地区,面向全国,服务社会,但归根结底是为民族地区的跨越式发展培育少数民族高端人才,为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内涵式增长培育少数民族后备力量。因此,民族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特殊性以及差异性,从细微处入手,营造有利于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民族文化氛围。

因此,民族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一是要深刻认识民族差异,充分尊重民族文化传统,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要正确看待民族差异,完善差别化支持政策,时刻把握民族高校特殊性。三是要切实维护民族团结,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民族差异性和共同性的关系,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深刻认识维护民族团结的重大意义。四是坚持立德树人宗旨,为民族地区培养留得住、用得好的新时期有用人才,全力推动民族地区以及全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二、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新时代新时期,民族高校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早已成为国家为民族地区培养合格少数民族人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途径。虽然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已成为新时代经济社会融合变迁的主流因素,但由于语言、学习、生活、习惯等诸多方面的长久影响和不同民族间的差异,民族高校在开展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不仅要应对新时代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人才培养要求,更要从“德智体美劳”的素质培养准则出发,从根本上加快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步伐。

1.理想信念教育

理想信念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是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也是一个国家、民族和政党团结奋斗的精神旗帜。〔2〕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开展的理想信念教育,实质就是培育他们坚定的政治立场、正确的政治观点以及良好的政治素质,不断夯实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根基。民族高校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一定要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理论学习贯穿到学生思想引领、校园氛围营造、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中去。

民族高校要在促进各族师生交流交往交融的同时,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不断推进新时代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是要通过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的教育和引导,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引导他们坚定“四个自信”。二是要通过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领悟,认清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原因和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培养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三是要通过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理论的学习,开展历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在校大学生更多地了解区情、区貌及国情、国史。

2.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更是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在核心,因为爱国主义不仅是每一个人对自己的祖国最为深厚的情感,更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种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3〕民族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肩负为民族地区培养有用人才的重要使命,更承担着立足地区、服务社会的关键作用。因此,民族高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不仅是为了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热情,更是为了增强他们对中华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牢固树立爱国主义情操。

在新时代多元一体的格局中,爱国主义不仅是各族人民对祖国的浓情厚意,更具有其独特时代内涵。首先,它要求当代少数民族大学生不拘泥在爱祖国和爱家园的狭隘范围中,更要在全球化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中拥有兼济天下的“人类情怀”。其次,新时代的爱国主义要求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克服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的同时,还要解决全球一体化所带来的国家界限、民族差别、制度差异的淡化问题。最后,在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主题的历史背景下,爱国主义的表现形式绝不是流血牺牲那般极端,而是全身心地投入到刻苦学习、坚定立场、提高本领上来,不断提高自身政治站位,厚植爱国主义情怀,进而投身到民族地区的发展建设中去,为各民族人民的团结和发展而奋斗。

三、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要做好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要进行中国特色、民族特点的社会主义教育,就要理直气壮地开好思政课程,聚力聚焦做好学生思想引领。新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加强民族政策的落实力度,高度重视民族高校教育工作,并不断通过贺信、回信、座谈会等诸多方式对民族地区的高等教育工作进行勉励和关怀,为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和发展指明了方向,但当今民族高校针对不同民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

1.思想政治教育落实力度不足

课程思政是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4〕但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崛起和融媒体技术的快速应用,民族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该如何落实,也面临着巨大挑战。

(1)课程思政建设有待落实

对于民族高校来说,构建针对不同民族大学生的课程思政工作仍处于探索当中,还不能直接作用于课堂,发挥思政育人功效。专业课程中,不同民族学生对于学习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大多数少数民族学生仅注重学习成绩的高低,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对民族高校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2)思政教学方法急需提升

在学科建设中,民族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没有引起教师的高度关注,使思政教育并没有渗透到专业教学的各个环节。课堂教育过程中仅限于专业知识,并没有注重思政教育,没有完全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合。且多数教师的课程教学仅限于课堂,很难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得学生在思政教学过程中并不能提升实践能力、获取情感认同,让思政课程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3)思政体制建设亟待健全

在民族高校中,管理体制的构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存在一定的差异。首先,不论是专业课教师还是专业的思政教师,都会受到评教、职称、课时的影响,很难将思想政治教育带入课堂。其次,部分教师只注重专业知识的讲授,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缺乏积极性,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面推进。最后,在管理制度上,各学科与职能部门之间的关联度较低,这就致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推广力度和工作效率大打折扣。

2.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不高

民族高校的思政课堂不仅是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传播的主要途径,更是引导新时代少数民族大学生端正对思想政治教育认识的重要渠道,对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培养崇高的理想信念具有重要意义。

(1)民族高校教学对象的特殊性

立足地区,面向全国,民族高校相比一般高校,一是少数民族学生的录取比例较高,二是录取学生的学习成绩落差较大,其中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知识素养普遍偏低,享受少数民族政策的学生占大多数,学生的基础知识体系薄弱。

(2)思政课教师政治觉悟亟待提高

目前一些民族高校对于思政课教师在课堂上的规范用语、模范带头作用等育人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部分思课政教师由于受到自身思维、政治观点、文化底蕴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影响,不够重视自己的角色和职业发展,知识结构单一,不能较好地提高自我认知,较难完善服务学生的自主意识。

(3)缺少符合区情校情学情的参考用书

按照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的要求,民族地区可以组织编写符合实际需要的思政理论课教学参考书,但由于地缘环境以及社会经济的限制,符合区情校情学情的参考用书真正落实到民族高校较难实现。

3.“第二课堂”活动重视度不够

民族高校“第二课堂”教育是当今实践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够拓展学生视野,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和实践的能力,为促进民族地区繁荣发展,努力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5〕但就目前“第二课堂”活动发展来看,仍有部分不足之处。

(1)重视不足,领导认识不到位

首先是相关领导对于第二课堂的重视不足,仅限于团委活动和社团活动,使得第二课堂的发展受限,整体活动水平和活动层次无法提升。其次是专业教师缺乏开展“第二课堂”的积极性,使得“第二课堂”的专业水平和活动质量无法提升。最后是学生对“第二课堂”的认识不到位,使得多数“第二课堂”流于形式。

(2)形式单一,专业学术性不足

在相关调查中,在校学生对于“第二课堂”的选择方面主要倾向于文艺表演类,与选择技能培训和讲座类的人数形成了反差鲜明的对比。究其原因,一是学生仍未养成通过参加学术类课外活动提升自我能力的观念。二是学校讲座类、技能培训类活动数量不够或者不足以吸引学生。从参与活动的学生范围方面看,在年级和班级层面不平衡,主要活动参与者为大一新生,这使学校的各类活动达不到全覆盖的效果。

(3)疲于应付,管理制度不到位

由于缺乏统一的管理制度,部分民族高校对于“第二课堂”的开展力度和参与度均有不同,一方面是学校的人才培养体系和教研体系并不重视“第二课堂”的开展,没有给予相关力度的支持;另一方面是相关管理制度的缺失以及非专业的管理团队无法及时有效地解决活动开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

四、推进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1.加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落实力度

(1)落实创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综合国力的迅猛发展以及新媒体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师生开始受到舶来教育的影响。这对于民族高校全面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着不良的影响。世界多极化和社会多元化思潮让当代师生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等衍生出诸多变化,尤其是当今世界环境的复杂性,产生出的诸多不良信息也在快速传递并不断冲击着当代师生的传统思维。因此,民族高校应引领不同民族的师生建立积极、正确、先进的思想政治意识,要坚决抵制错误和落后的社会思潮。民族高校在积极求变的过程中,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程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力求为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培养出更多素质高、品质优、品德佳的复合型人才。民族高校要营造有利于教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环境,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环境中,不断加深思想政治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

一是转变教学模式。民族高校现在使用较多的仍是以专职教师为主导的知识传授方式,这种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相对枯燥和乏味,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学习的欲望,应进行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二是改善教学程序。思想政治教育要逐步从课堂向课堂外延伸,要有利于学生掌握更多的思想政治知识,有利于学生不断提升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三是完善教学内容。要充分利用新兴媒体技术,将融媒体的丰富育人资源整合到民族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四是优化教学方法。要积极应对新时代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需求,在利用合作学习、小组学习等多元教学方式的同时加强师生联系,将师生互动与思想政治教育融于一体,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师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去。

(3)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机制

一是完善教学管理,在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同时,开展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专题培训。二是加强制度保障,要不断加强民族高校思政治教育的教学监管工作,在落实听课制度的同时,鼓励并支持专业课教师开展相关研究,提升教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积极性。

2.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积极性

(1)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

一是提高学校思政课教师待遇,加大力度稳定思政课教师队伍。二是针对思政课教师实施专项培训,提升思政课课堂教学质量。三是选拔青年思政课教师,学校通过专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训和加强资源培植,帮助青年思政课教师在教学、科研等方面快速成长。

(2)转变教学方法和课程考核形式

一是积极转变教学方法,根据民族地区学生基础薄弱、交流存在障碍等现状,积极编纂符合民族高校实际的思政课专题教材。二是积极转变考核方式,建立符合区情、校情的课程评价体系,逐步实现校内专业课程考核的多样化,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从注重应试教育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转变。

3.强化“第二课堂”活动价值认识

(1)端正思想认识

一是端正思想,要从思想上及时摆正第二课堂在学校内的位置,只有充分了解和重视“第二课堂”的作用,才能将“第二课堂”的作用落到实处。二是大力支持,应在了解和重视的基础上加大对“第二课堂”的投入力度,端正思想态度。三是专人负责,面对“第二课堂”开展的各项活动,学生工作管理处、团委以及相关学院(部)应派遣专人专项进行负责,并引导相关学生干部参与“第二课堂”的组织与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保障“第二课堂”的各项活动落实有效、科学有序地展开。

(2)加强组织领导

一是加大领导重视力度,应结合学校情况,建立灵活高效的管理机制,真正做到贯彻落实“第二课堂”开展的每一项活动。二是完善组织机构,在了解与重视的同时,建立完善的组织管理机构,保证及时协调,多部门通力合作,真正使“第二课堂”活动取得实效。

(3)增加教学投入

一是实现“第二课堂”的创新学分制,把参与“第二课堂”的各项活动作为创新学分纳入学生人才培养方案。二是引入师资力量支持,学校应加大激励机制,划拨专项经费,教师对第二课堂活动的指导课时要计入其工作量。

(4)强化平台建设

一是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部门举办的大学生专业竞赛活动。二是每年定期举办以学科和专业特点为出发点的竞赛,营造学院浓烈的第二课堂活动氛围的同时,为区级、国家级比赛选拔参赛人才。三是加大学生组织的支持力度,鼓励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真正做到让第二课堂活动惠及每位同学,扩大活动的参与面。

新时代的民族高校,正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各项优惠政策大力倾斜,扶持力度不断加大,但民族高校在享有政策倾斜、地区扶植难得机遇的同时,也承担着时代赋予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使命与担当。民族高校要合理利用现有资源,理直气壮地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6〕树立正确“三观”,夯实时代意识,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这无论是对于国家、社会,还是对于学生本人,都是至关重要的。

猜你喜欢

第二课堂少数民族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第二课堂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