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谈音乐与书法融合中的“情·知教学”

2020-03-03李楠楠

辽宁教育 2020年5期
关键词:笔画姿势书写

李楠楠

(大连市庄河第一初级中学)

“情·知教学”思想是由教育家冷冉先生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对当下的教育教学改革仍有实际性的指导意义。

那么,什么是“情·知教学”?冷冉先生对此做出的阐述是:“从学生的心理过程分析,学习的一个方面是‘感受—思维—知识、智慧(包括运用)’的过程;另一个方面是‘感受—情绪—意志、性格(包括行为)’的过程。然而,传统的教学理论只看重第一个过程,即认知过程,而忽略了第二个过程,即情绪、性格过程,这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把‘情’与‘知’两个客观过程有意识地统一于教学活动中,便会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这才算是真正按学习的客观规律进行教学。为了与传统的教学理论有所区别,我把这一新观念叫做‘情·知教学’,用它表示教学应该是认知与情感的辩证统一过程。”

如何在书法课堂中实施“情·知教学”呢?在总结书法教学规律时,我发现其主要内容与《龙文》部分歌词高度契合。《龙文》是一首中国风浓郁的歌曲,旋律悠扬,歌词朴素,曲风亲和,意境深远。因此,我将《龙文》这首歌带进书法课堂,统一情感因素与认知因素,用“情知教学法”教授学生充分运用知识,提高学生对书法的认知程度,得到了教学相长、共同进步的效果。

一、“一弹戏牡丹,一挥万重山”——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

从执笔写字的第一天起,学生就被教师和家长谆谆教导,要求坐姿端正、握笔规范。中学生或因习惯成自然、或因课业任务重,渐渐不再重视书写姿势。我曾反复向学生传授坐姿口诀(头正、肩平、身直、足安)和握笔姿势口诀(拇指食指对对齐,中指轻轻来托底,无名小指手心藏,规矩之中随心意),讲解“正确的姿势即是合理的、舒服的姿势”。一段时间以来,学生的书写状态大有改观,但仍有部分学生未能采用正确的握笔姿势。经过思考,我判断是学生缺少直观感受和切身体验的缘故。

课堂伊始,同学们便沉浸在悠扬的歌声中。我问学生应如何理解这首歌,大多数学生都能读出“汉字”“书法”“国乐”等,有的说第一句“一弹戏牡丹,一挥万重山”表达“刚柔并济”,有的说表达“收放自如”,有的说表达“风流倜傥”……诚然,这句歌词所呈现的正是挥毫的最佳状态——每一笔书写都能有“心到手到”的效果,既可猛虎嗅蔷薇,也可四两拨千斤,笔者向学生讲解这种状态的来源就是正确的握笔姿势。品读完这句歌词,学生纷纷拿起笔,试着寻找握笔的感受,他们清澈的眼睛里充满了解惑的快乐。

因握笔习惯已经趋于养成,教育学生“笔杆斜靠于食指指根,与纸面成50度左右夹角,目光落于纸面左前方,笔杆上部向右后方斜……”等“要领”收效甚微,我于是另辟蹊径,引导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寻找最佳体验和最短路径。练习书法本身就是一种技能培养,只有将已掌握的知识与亲身实践相结合,“口诀”和“规律”才能在学生心里生根发芽。

二、“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练好笔法与结构

学生书写的主要方法是临摹,目的在于掌握笔画与布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写得不像”。“像不像”反映的是“笔头”的模仿能力,“不像”是因为对基本笔画和结构知识掌握得不牢固,模仿范字的能力尚未形成。在教授“长横”时,我引导学生观察起止位置、粗细变化,强调对照字帖,力争原样,时常借助“米”字格培养学生的观察、定位能力,辅助观察空间布局、笔画位置与走向,把字临摹得更像。随着临摹能力的提高,学生开始过分注重“像不像”。这时,我告诉学生,“像”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用于书写练习的时间原本有限,如果舍本逐末,难免得不偿失。正如《冷冉教育文选》中提到的:“要使学生学会系统的、有条不紊的、踏踏实实的学习习惯。”

我认为,只有系统掌握了笔法,学生才能收获临摹的预期效果。书法是线条造型艺术,关键在于通过训练达到“眼手合一”。“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表达的是笔画有规矩、结构有韵律,二者和谐统一。关于这句歌词,有的学生说“伟岸”,有的说“有力量”,有的说“有气势”……我告诉学生,这句歌词还表达了书写“有规矩”“有章法”,继而教育学生不仅要看每一笔的效果,更要注重运笔的过程,书写每个笔画都要体现入笔、行笔和收笔,入笔要区分“露锋”“藏锋”“逆锋”;行笔要学会用“中锋”,另外要学会涩势用笔,在行中留、留中行,做到精当有序、力戒浮华;收笔要区分“露锋”(如悬针竖、撇、捺、钩)“藏锋”(如垂露竖),还要掌握字的中心和重心,区别对待不同的字形结构,做到疏密得当、参差有序。

我引导学生学思结合,体会运笔力度、节奏变化,把握笔画之间、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做到笔画规范、结构匀称、字形美观,自主总结书写“攻略”。如“林”由两个“木”构成,因此“木”的写法有变化,在布局上要考虑穿插避让,如果两部分写法雷同,则会古怪呆板,同理又如“羽”字等。如果“林”加上“树”组成词语,布局节奏又有了微妙变化……想要将这些变化写出来,依靠是扎实的笔法和结构基本功。

我还利用相对位置、正负形、几何图形等概念辅助学生分析布局和字形,把握字间架结构,如“心”三个“丶”的相对位置等,如有的字形为方形、梯形、菱形等,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尝试自主安排字的重心和布局。

三、“一勾游江南,一点茉莉香”——欣赏书法的形体与气韵

优秀的书法作品,其形体使人“悦目”,其气韵使人“赏心”。除了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观察习惯,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从写字到书法,从形似到神似,课堂教学绕不过书法欣赏,在引导学生欣赏名家名作的过程中,我鼓励学生发表见解,领略汉字的艺术美,构建完整的书法审美体系。

书法不是纯粹的写字,气韵是书法的根本追求。我问学生“江南”和“茉莉”比喻什么,有的说比喻“色、香、味”,有的说比喻“墨香”,有的说比喻“气质”。“一勾游江南,一点茉莉香”这一句,道出了提、按、使、转,中、侧、逆、顺,抑、扬、顿、挫,方、圆、藏、露等笔法的精髓。在悠扬的歌声中,我引领学生欣赏名作《洛神赋帖》拓本等古今名碑名帖:不同的风格为学生带来了不同的审美感受,有的作品威武雄壮,有的含蓄温柔;有的古朴苍劲,有的清丽隽秀。

笔墨变化、章法布局之中,或静或躁,或巧或拙;或行云流水,或诗情画意;或有文人风采,或有山野气息。通过欣赏书法艺术,学生在赏心悦目中得到愉悦、舒畅、开阔、奋发等不同的艺术感受,理解了书法不仅是一门“技”,更是一门“艺”,真正感受到汉字和书法的魅力,陶冶了性情,提高了审美能力和文化品位,增长了学习书法的热情。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将通过讲述书法渊源与汉字演变历史等方式,加深学生对书法艺术的了解,构建书法课堂上“情感—认知—情感—认知”的良性循环。

猜你喜欢

笔画姿势书写
Unwritten 尚未书写
用什么书写呢?
笔画相同 长短各异
——识记“己”“已”“巳”
有趣的一笔画
倒挂在树上,我的主要姿势
看书的姿势
离婚起诉书写好之后
解锁咳嗽的正确姿势
找不同
一笔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