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实施与评价研究

2020-03-03朱唐林

辽宁教育 2020年5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校本高中语文

朱唐林

(安徽省安庆市第二中学)

目前,国内有关校本课程研究的成果丰硕,但有关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实施与评价的研究成果不多,从核心素养的角度专门研究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的实施与评价目前还处于探索状态。本文将立足核心素养,结合我校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的实施与评价实践,深入探究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如何实施才能真正为发展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服务,并探讨以什么样的标准来科学评价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实施的有效性,以期在语文课程改革新时期对其他学校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的实施与评价研究提供一些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参考和启示。

一、在实施上因“校”制宜

与国家语文课程相比,语文校本课程处于辅助地位,两者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授课时间等方面有较大区别;但语文校本课程又是语文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不可或缺。开发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的出发点是为了满足学生发展,最终目标在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提升其核心素养。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为保障校本课程的有序实施,使其能达到预期目标,首先要求学校建立专门的机构来规划统筹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比如我校成立了以分管教学的校长为组长,教研室主任、教导处主任为副组长,各科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为主要成员的校本课程开发实施领导小组,出台了方案,制定了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系列管理制度,来保障校本课程的有效实施。在实施高中语文校本课程中,我们做到了以下三个方面。

(一)教师教学方式灵活多样

为提高教学效率,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在实施高中语文校本课程时,应根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生特点等情况灵活选用教学方式。在课堂上,要真正实现由“以师为本”到“以生为本”的转变,由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着重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由课堂的主导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在课堂上的精彩讲解与演绎必不可少,但要能恰到好处,点到为止,能让学生茅塞顿开。

教师应加强语文校本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资源的有机整合,充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多媒体视频、音频、图片等多种方式向学生呈现知识,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有些实践类的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如条件允许,教师最好是带着学生走出教室,去实地考察、参观、体验,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我校实施的“文学史上的安庆名人”与“安庆名山与文化”两门高中语文校本课程为例,教师除了在教室里引导学生欣赏品味安庆名山与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文学史上的安庆名人展开超时空的对话之外,还组织学生去实地参观、考察。教师和学生一起带着问题去调研,在实践中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等。

(二)学生学习方式因“课”而异

在实施高中语文校本课程时,教师应根据所授课程内容、目标,因“课”而异,教给学生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高效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帮助其提升核心素养。

基础性的高中语文校本课程,比如我校实施的语文校本课程“古诗词鉴赏”“高中实用语法与修辞”“病句医院”,学生的学习方式以自学为主,教师在课堂上针对学生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采取点拨、引导或是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社会实践类的高中语文校本课程,比如我校实施的语文校本课程“安庆名山与文化”,学生的学习方式以体验、亲身参与活动或实践探究为主,教师组织学生走出课堂,去实地考察、体验,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会思考、判断。学科延伸类的高中语文校本课程,比如我校实施的语文校本课程“文学与其他学科的亲缘关系”“文人逸闻与文学趣味”“文明礼仪伴我行”,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合作、探究为主,教师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获取知识的欲望,引导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钻研知识。

(三)学习组织形式多种多样

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在语文课程体系中处于从属地位,这决定了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在课堂上的授课时间有严格限制。语文校本课程授课时间的不足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和提升的需求产生了矛盾。在实践过程中要想解决这一矛盾,就不能局限于国家语文课程的学习组织形式,学生学习的地点不能受限在教室,除了传统的班级授课制,我们要充分发现并利用本地区、本学校的资源条件,以小组活动、户外实践等多种形式灵活组织学生对语文校本课程进行学习。

近几年,我校在语文校本课程的学习组织形式上统筹安排。如学校专门搭建“百花亭讲坛”这一校本课程实施的平台,将高一年级学生每周五下午的第三节课设置为校本课程研修课,引导学生自主选择校本课程,打破原有的教学班模式,实行走班上课。学校每周五下午的第四节课安排的是社团活动课,学生根据各自的爱好、特长加入各种社团,比如我校的百花亭文学社、I DO志愿者社、古风戏韵社、墨韵社、文史社等社团,学生可以参加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学校每学年一次的“校园文化艺术节”“校园科技节”“研学旅行”“校园体育读书节”等都已经制度化。在此期间,学校开设了异彩纷呈的活动类校本课程,比如学术讲座、演讲比赛、经典诗文诵读比赛、“百花亭杯”作文竞赛、辩论赛、诗词PK大赛、户外实践等,全校高一、高二、高三的学生都能各取所需。除此以外,学校的阅览室、电教馆、图书馆、计算机房、校园橱窗宣传栏等都成为学生学习语文校本课程的主要阵地。

二、在评价上科学客观

语文校本课程的实施效果如何,能否对国家语文课程起到必要的补充作用,能否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起到作用,这就需要语文校本课程实施的科学评价机制来评估语文校本课程实施的质量。经过长期的探索,我校在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实施工作中,初步形成了语文校本课程实施的科学评价体系。

(一)评价目标多元化

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的实施工作牵涉面广,可以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这就要求学校在对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的实施质量进行评价时,评价目标不能太单一,要全面去考察,使评价目标多元化。我校不仅重视对教师的评价,重点考察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以及语文校本课程的实施对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作用等方面;还重视对语文校本课程本身的评价,重点考查语文校本课程的课程计划、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的过程与结果以及语文校本课程与国家语文课程之间的关联性等方面;更重视对学生的评价,重点考察语文校本课程的实施对学生成长的作用和影响,尤其是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和提升作用以及能否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在以上多元化的评价目标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对学生的评价,也就是语文校本课程的实施是否能弥补国家语文校本课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不足,起到必要的辅助和补充作用,这也是语文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其他的评价目标都从属于这一目标,最终也是服务于这一目标。对教师的评价、对语文校本课程的评价都是为进一步发展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一目标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和保障的。

(二)评价主体多样化

对语文国家课程的评价往往看重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很少有学生对教师、学生自己对自己、学生相互之间的评价,这种单一的评价主体由于视角受限,难以客观公正地衡量语文课程实施的效果。鉴于此,学校要想对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的实施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最好让教师、学生、学校领导、校外课程专家、家长多个评价主体共同参与评价过程,全面评估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我校对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的做法是专门成立一个校本课程评价小组,以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为组长,由教导处和教研室两个部门联合负责组织,邀请校外课程专家、家长代表参加,实施语文校本课程的教师和学习语文校本课程的学生也共同参与,对语文校本课程、教师、学生进行多维度的综合评价,以促使评价结果更加科学客观。

(三)评价方法灵活化

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家本杰明·布鲁姆认为对教育行为的评价,不仅是一种终结性评价,还是一种形成性评价。这一理论启示我们,对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价,我们不能只关注结果,要科学评估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的实施能否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和提升起到必要的辅助作用,能否弥补国家语文课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不足,能否充分满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差异化需求,从而得出终结性评价;我们要重视过程,关注学生在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实际表现,关注学生学习行为习惯的改变,关注学生情感、思维品质的变化,关注学生人生态度的变化,从而得出形成性评价。

在实践操作过程中,评价方法应该灵活多样。我们对教师的评价,主要通过学生座谈或者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教师在语文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情况进行评价,同时还采取教师自评(撰写自我反思)、课程专家或是学校同事对教师评价的方式。对学生的评价,采取让学生撰写调查报告、实践操作、口头发言、论文写作、纸笔测试等多种方式对其评价,也组织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同时我们还观察学生的平时表现,追踪学生的个人成长历程,重点关注学生的自学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探究的品质、创新的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变化。对语文校本课程本身的评价,通过教师的自我评价、学生的反馈、课程专家或是学校同事的专业评估等多种手段进行,具体形式可采取召开座谈会、调查问卷或是调查报告等多种方式。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校本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谈高中语文阅读理解课程的建构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在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