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探究
2020-03-03李小兰
李小兰
(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东街小学 甘肃 泾川 744300)
1.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分层教学中的问题
1.1 分层环节中出现的问题。分层次是开展分层教学的基础,分层教学中的所有环节都建立在各个层次的区分上,分层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可以从两个角度出发,第一:忽略学生差异性。学生由于不同的学习情况和水平的差异导致学生的现阶段学习存在两极分化,教师对于这种现象所采取的策略就是分层教学,即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学习制度,但在开展分层环节时,教师不能仅仅以一两场考试作为标准,而是需要全面、切实了解学生的问题,包括态度问题、方法问题、学科兴趣等等,问题的解决,促进学生向高等级前进才是分层教学的核心。第二:学生心态问题。分层教学将全班学生进行划分,其中,高等级的学生可能出现盲目自信,过于自我膨胀,导致看不起等级低的学生的心态,而低等级的学生可能出现自不如人、丢脸的消极心态。错误心态的产生会阻碍学生积极性的产生,极大程度上削减了教学力度。
1.2 分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体性是教学的核心,主体性是分层教学的元素,开展分层教学即直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而积极性的产生则需要教师的工作开展去激发。在分层理念下,教师的不同工作开展对各个层次的学生都会造成不同的影响,所产生的积极性也不相同,尤其针对低层次的学生而言,积极性的产生必须依靠一些具体措施,比如微课、游戏、交流讨论等等,但是一些措施的开展受重点是低等级学生,而开展范围必须包含全班学生,这就极大可能浪费高层次学生时间。
1.3 分层教学后出现的问题。分层教学后出现的问题主要从两个角度出发,第一:反思环节。反思环节是学生进行自我问题查找、反馈所学知识内容的环节,在此环节中,教师应从分层教学的核心出发,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反思差异,高层次学生和底层次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和问题探究的深浅肯定会存在差异,教师的标准一定要根据分层进行适当的提高和降低,不可一概而论。第二:作业环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的作业布置量和水平应进行适宜的调整,从而强化高层次学生知识,鼓励低层次学生积极性。
2.核心素养下有效开展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策略
2.1 以信息技术进行开展。信息技术在小学水平取得了显著的开展效果,一部分由于学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另一部分由于信息技术为内容的开展提供了展示平台。在开展分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信息技术充分融合于课堂。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7章《图形的运动(2)》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向进行多样图形的直观展示,在探究环节中,可以以画出正方形、三角形的对称轴或另一半作为低层次学生的探究,以树木、葫芦和脸谱等作为中等级学生的探究,高层次学生需要进行总结和其中规律的阐述等等。
2.2 以合作学习进行开展。合作学习作为调动学生积极性,加强学生课堂交流讨论的模式在小学中受到了广泛的应用开展,教师可以基于合作学习作为分层教学的平台。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章《因数与倍数》为例,在开展第一节因数和倍数教学时,教师可以明确各层次学生的任务,比如低层次学生任务是明确因数和倍数的概念,一个算式中清楚因数和倍数的关系,中层次的学生任务是理清一个数的所有因数和倍数和判定条件,高等级学生需要探究倍数的特征,包括关键数5倍数的判定方法。在合作学习下,同层次的学生可以相互交流讨论,在共同探究中发现知识,获得共同进步。
2.3 以微课形式进行开展。微课的开展能引导学生回顾内容,探究知识点,是充实课堂内容的有效手段。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3章《圆柱与圆锥》为例,在开展教学环节,教师可以针对各个层次学生需要掌握的任务和要点进行分层次的微课教学,以此促进各层次学生在符合自己水平和认知能力的基础下获得最大的知识探究。
3.总结
分层教学下的教学最大程度上促进各个层次学生的最大化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多开展策略以符合分层教学的开展效率。最后,本文提出的策略希望能被广大教学工作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