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军兵种下腰痛发生机制分析与对策

2020-03-03郎扬扬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55期
关键词:腰部椎间盘官兵

邵 林,张 宇,罗 琳,郎扬扬

(海军军医大学,上海 200433)

下腰痛(Low back pain,LBP)是临床上常见疾病之一,研究显示80%的成人在一生的不同时期会出现LBP(谢嘉明等,2012)。研究调查显示:普通人众下腰痛的发病率在12%~33%,年发病率在22~65%(Walker,2000)。在对驻西南某部1000名战士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该群体中下腰痛的患病率为30.4%,年患病率为38.4%(朱跃良等,2010)。可见基层部队官兵是下腰痛的高发人群。腰部疼痛和活动受限直接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军事训练,并且症状容易反复,治疗的周期长,是造成部队非战斗减员的重要因素。本文对我军不同兵种近年来下腰痛的发病率,发生机制,诱导因素进行分析,以便提高广大基层部队官兵对这一常见病的认知程度,做好防范工作,提高部队官兵的健康水平。

1 下腰痛的定义与发生率

下腰痛是指后背腰骶部的疼痛或不适感,可伴有或不伴有下肢的放射痛(刁孟元等,2010)。临床上常见的下腰痛病因为:肌肉韧带损伤,椎间盘源性疼痛,小关节源性疼痛,以及其他疾病引起的牵涉痛。调查显示,部队官兵下腰痛的发生率为38%以上,属高发人群。不同军兵种的发生率也不尽相同,其中,海军官兵下腰痛的患病率为70.1%(刘维高等,2015),装甲兵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发生率为9.2%(ShiehShwn et al,2016),护士下腰痛的发生率为72%(刘洪伟等,2012)。

2 不同军兵种下腰痛的发生机制

2.1 下腰痛的分类

根据损伤部位不同,下腰痛可以分为三类:椎间盘性下腰痛、腰椎关节突骨性关节炎和周围软组织损伤。正常腰椎间盘由髓核、纤维环、上下软骨终板组成,椎间盘内无直接血供,其血液供应主要依赖于终板的扩散,极少量来自周围的小血管,随着年龄的增长加上腰部负荷大,很容易造成椎间盘的损伤。由于该处血液供应差,椎间盘一旦损伤很难恢复正常水平,长期的炎性因子刺激,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容易引起椎间盘性下腰痛。腰椎关节突关节又称椎间小关节,由上一椎体的下关节突和下一椎体的上关节突组成。腰椎关节突骨性关节炎是常见的腰椎退行性疾病,该病又称为腰椎小关节炎,其基本病理特点是腰椎关节突关节软骨变性、破坏和关节边缘和软骨下骨反应增生(Daina et al.,2010)。腰部负荷过重、发力姿势不当容易造成腰部软组织损伤,主要是个人习惯动作中是以转髋还是转腰引起下腰痛。

2.2 水面舰艇人员下腰痛发生机制

海军官兵工作及生活居住环境特殊,海军基地、驻扎岛屿、舰船舰艇都是位于高湿、,高温和高盐的环境中,舰艇上室内和室外温差大,岛屿昼夜温差大,水兵常年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腰部是阴位,潮湿气进入,引起软组织内部液体凝滞,产生代谢、血液循环和调节功能不畅,从而导致腰部肌肉、筋膜、韧带、小关节、纤维环盘等受损,在疲劳后出现腰痛症状,即腰肌劳损性的腰痛。此外,舰舱内空间密闭,作业空间狭小,舰艇官兵反复单一的作业姿势(弯腰前屈)容易形成缺血性腰肌损伤,也对腰椎关节造成损伤,从而使战士下腰酸痛,腰肌劳损。另外,舰艇在行驶过程中会产生超重失重,这些振荡也会对腰部造成损伤。最后是舰艇人员工作作业后没有进行腰肌和腰椎的再生与康复训练,特别是腰部保护性肌肉功能训练与损伤预防训练不系统和不专一,很容易造成椎间盘退化、突出、脱出、椎间盘高度减少等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形成纤维环性的下腰痛,并且,突出的椎间盘还可能压迫椎神经根,造成下肢的放射痛。

2.3 装甲兵下腰痛发生机制

首先,装甲车辆行驶中的50 Hz的低频振动与人体产生共振,是引发装甲兵下腰痛直接原因,装甲车发动机以及道路颠簸使座椅产生低频振动,这些低频振动经座椅传到乘员的腰背部并且形成人体共振,容易造成躯干肌力失衡,脊柱的灵活性、平衡性、稳定性下降,肌肉代谢容易遭破坏,乳酸积累,引起腰肌酸痛和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椎体的稳定性遭到破坏,椎间盘内压力分布不均,机械力或炎性因子直接刺激纤维环后1/3和相邻的后纵韧带中的神经末梢,从而引起椎间盘性下腰痛。其次,乘员在车内的动作模式基本是坐姿,由于行驶路况不好,产生上下颠簸,长时间处于坐姿状态,腰部受力全部压在第三、四腰椎之间,装甲兵三、四腰椎间盘突出高发与这个动作模式呈相关性。另外,装甲车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很难保持端坐的体位,经常是前倾坐位,由于骨盆向后倾,身体脊柱弯矩加大,椎间盘及后部韧带的负荷大幅增加,使腰部受到伤害,椎间盘在脊柱关节的活动中起到缓冲应力的作用,增加腰椎关节的活动度以及维持运动的稳定性。此外,装甲车驾驶舱内空间狭小,空气流通性差,高温,噪声大,容易使乘员产生焦虑等负面情绪,相关的研究表明负面情绪与下腰痛的发生密切相关(Daina et al,2010)。

2.4 步兵摩步旅下腰痛发生机制

步兵摩步旅在训练中长需负重进行多种军事科目的训练,使得腰肌主动收缩和被动受牵拉的几率增大,长时间的军事训练极易超过腰部肌肉的生理承受能力而导致腰肌纤维充血、渗出、肿胀的劳损性无菌性炎症从而导致腰肌劳损。其次,负重行军官兵背上的背囊重达28公斤,由于背上背囊,人体背部受力改变,对腰肌的不对称要求更高,或超出战士日常训练强度,因而对腰肌产生疲劳性损伤,多是急性损伤。另外,我军装备的背囊受力点(主要受力)在肩部,徒步行军或强行军中长时间肩部受力使肩部产生刺痛,战士习惯性保护的使用对侧肩负重,这样肌力完全失去平衡,这种过度使是用步兵摩步旅战士腰肌劳损性的下腰痛的另一原因。最后摩步旅士兵单兵负重训练或快速推进中对腰部专项肌肉力量和力量耐力有特殊要求,基层部队缺少针对性研究,没有形成系统的科学训练内容体系、方法体系和损伤预防训练体系,忽略了训练后腰部肌肉的松解康复,也使得腰部肌肉功能不能得到有效恢复,长此以往导致难治性的下腰痛。

3 下腰痛的预防康复

腰部小肌群功能不全和微损伤是下腰痛的主要诱发原因,应用五位一体系统方法进行科学的训练预防。即部队日常体能训练中增加一些动作简单、操作简便的功能动作,系统的科学的有目的地进行腰背肌力量训练,肌肉力量耐力训练,专项力量训练,保护性功能力量训练,特别是深层小肌群的功能激活与功能训练等,应用自研发的器材(肩式背部深层肌群保护性功能力量训练器,专利号:201921430346.X,不稳定平衡状态训练器,专利号:202020170006.4),对深层腰背部小肌群进行功能训练。相对肌力训练是指运用抗自身重力的方式锻炼腰背肌,旨在提高脊柱的稳定性、灵活性、平衡性,不同兵种适当增加针对性的预防本兵种需要的训练动作,及时地正确地为战士康复训练。

(1)功能性力量训练:单腿臀桥支撑(左右侧和正反面)和顶髋、四足支撑左(右)臂和右(左)腿前伸并上举、马步双手合“十”左右横摆、仰卧左右对肘触膝、‘V”型支撑、双臂直上举深蹲起立、左右屈膝举腿、俯卧两头起和侧卧抱头起等。

(2)脊柱柔韧性训练:四点支撑双手前后走、仰卧后手支撑反弓、双手直上举深蹲起立、左右屈膝举腿、仰卧举腿至脚触地、仰卧腿交叉反向转体、坐姿侧转体、跪姿双臂前伸探腰、跪姿后仰趟地、俯卧双臂支撑等。

(3)补偿损伤预防性训练:左右直腿转髋跳、双手前撑弓步换腿跳、外摆腿跑、内抬腿跑、后踢腿跑、前踢腿跑、剪压步(箭步)和髋部拉伸等。

(4)动作模式训练:平板支撑、马步椅墙、展腹跳落地、屈髋下蹲、燕式平衡、燕姿手足走等

(5)康复再生:团身翻滚、直臂支撑、顶腰反背、坐姿交叉腿侧转体、虎伏、圆柱体腰部滚动等

各兵种根据遂行任务的需要,在日常训练中选择上述每组内容中1-2个动作进行有计划的预防训练,特别是静力型肌肉和深层小肌群保护性训练,有效解决困扰战士健康的问题。

4 总 结

下腰痛作为部队官兵的常见病、多发病,弄清其发病机制对该病的防治尤为重要。针对发病机制,有目的性地在训练中避免危险因素,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和完善的诊疗措施,有利于降低军队下腰痛发病率,提高官兵的健康水平,提升部队战斗力。

猜你喜欢

腰部椎间盘官兵
ProDisc-C人工颈椎间盘在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后纤维环T2弛豫时间与腰椎间盘突出的相关性
海军官兵守卫在海防一线
老年人锻炼腰部仰卧屈膝挺髋
腰部的自我保健按摩
腰部“回”字形针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0例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12例
椎间盘源性腰痛的影像学诊断
朝鲜官兵高呼“捍卫金正恩”
腰部锻炼瑜伽八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