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半夏泻心汤治疗心下痞满寒热互结的临床体会

2020-03-03胡正聪侯慧芳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55期
关键词:痞满干姜胃气

胡正聪,侯慧芳

(四川省苍溪县中医医院,四川 广元 628400)

心下痞满寒热互结是消化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是由于阳虚则寒,邪热乘虚而入,以致寒热错杂,虚实相兼,邪聚于中焦,而成心下痞。痞者,痞塞不通,而成痞硬,因邪属无形,故满而不痛;心下即胃脘,属脾胃病变,脾胃失和,升降失常,则见呕吐,肠鸣下利;苔腻而微黄,属胃气不和之证[1-3]。笔者在近6年临证中以半夏泻心汤治疗心下痞满寒热互结60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选方依据

本方适应证的病机甚为复杂,既有寒热错杂,又虚实相兼,以致中焦不和,升降失常所致的痞证。尽管如此,实以邪热内陷为主,故方宜选黄连为君,皆药苦降寒清,以泻内陷之热邪,病因既除,胃气自和,黄连大苦大寒,苦燥湿,寒胜热,能泄降一切有余之湿火。而心脾、肝、肾之热,胆胃、大肠之炎,无不治之。黄芩增强其寒清苦降之功。《本草图经》卷6曾曰:“张仲景治伤寒心下痞满,泻心汤四方皆用黄芩,以其主清热,利小肠故也”,是也臣药。半夏、干姜均为辛开之药,合用能散结消痞,其中半夏味辛苦,又降逆止呕,与黄连相伍,和胃之效尤佳。《医学启源》卷下谓:“大和胃气,除胃寒,进饮食。”(《本草正义》卷7)半夏、姜性皆温热,辛能泄散,又能散寒。干姜善散寒气,凡呕吐后痞硬,是上焦津液已干,寒气留滞可知,两味亦为臣药。更用人参、大枣、甘草补中益气,以调养下后损伤之谓气,另外,既可防芩连之苦寒伤阳,又防夏姜之辛热伤阴,共为佐药,而甘草尚能调和诸药,又兼使药之用。综上所述,诸药合用,将聚于心下之邪气横疏纵畅中运,则痞满易消,清升浊降,则吐泻自止。另外连芩夏味苦,还可燥湿,若胃有湿热或痰湿者,亦甚合适。总之,寒热并用,苦降辛开,补泻兼施为本证的配伍临证用药特点。使寒袪热清,升降复常,则痞满自除[4]。

2 典型病例

2.1 临床疗效

患者:男,65岁,退休干部,自2013年5月3日初诊,平素易饮酒辛辣食品,素啖膏梁厚味,助湿蕴热。近期3月感觉中脘痞满,痞塞不舒,心胸闷胀,脉缓,舌苔略黄腻。此属酒家湿热中阻。治宜寒热并用,苦辛通降,用半夏泻心汤加味。方用:姜半夏10 g,黄芩6 g,干姜5 g,黄连5 g,党参10 g,炙干草6 g,大枣5枚,炒枳实6 g,厚朴10 g,炒健曲15 g,茯苓10 g,木香6 g,6剂水煎服。医嘱禁酒,少吃辛辣食物。复诊,5月10日。前方吃药6剂,中脘痞满症状明显好转,脉诊有力,舌苔略黄腻。仍从前法加减,去党参,加消导之嘱,加焦山楂15 g,炒麦芽15 g,苍术12 g,以消导积滞,清热和胃,再服6剂,水煎服,随访。诸症悉除而痊愈。

2.2 临床应用

2.2.1 证治要点

本方用治中气虚弱,寒热错杂,升降失常,而致肠胃不和者。以心下痞满,呕吐泻利,苔腻微黄为证治要点。

2.2.2 加减法

热多寒少,以芩连为主,寒多热少重用干姜,浊饮上泛重用半夏,寒热相等,宜辛苦并行,若痞证呕甚而中气不虚,或舌苔厚腻者,可去人参、大枣,加枳实、生姜以理气和胃止呕[5-6]。

2.2.3 现代医学

用本方治疗急性和慢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肠炎、神经性呕吐,消化不良、慢性胆囊炎、早期肝硬化、口腔粘膜溃疡、失眠等属寒热错杂肠胃不和者。

3 体 会

对于本病临证以半夏泻心汤治疗心下痞满、寒热互结一证疗效可靠。但在用药方面,痞之为病,辨苦以泻心,辛以治痞,甘以补中为要。经多家经典资料显示:对于半夏泻心汤的“泻心”与所治心下痞满的“心下”,这里的“心”是指脾胃而言,并非所谓解剖学上的“心”。对“泻心”的理解,李时珍曾曰:“泻心汤也,亦泻脾胃之湿盛,非泻心也。”胃之上脘在于心,故曰泻心,实泻脾也(《本草纲目》卷17)。李畴人亦曰:“名曰泻心,实泻胃中寒热不和之邪耳”(《医方概要》)。所谓“痞”,即阻塞不通之意,则不能升清降浊。陈蔚亦明确指出:“但满而不痛者为痞、痞者、痞也,天气不降,地气不升之义也。半夏泻心汤该方所治心下痞满,寒热错杂,虚实相兼所致,另可见中虚不运也是致痞的原因之一,方以芩连之苦寒,而与干姜、半夏之辛温同用,佐以参、枣、草之甘温,使药留胃中不速下,则芩连得以降逆和阴,姜夏得以开痞通阳,使中焦痞转为泰,则运化之力自复,不但无增满之虞,而且尚有助于除满消痞,脾气健旺,充分反映了临证治疗心下痞满寒热互结的辨证思路,改善中焦痞塞作用明显,疗效独特,是一首好方剂[7-9]。目前,由于本病还没有一个统一公证的中医辨证分型标准,而其临床表现又散见于中医各病证之中,所以这种认识上的差异是值得中医进行深入探索研究的,虽然中医药治疗该病有着明显疗效,本人仅仅是对该病的中医治疗进行了一个方药加减的疗效体会。

猜你喜欢

痞满干姜胃气
张景岳对《黄帝内经》脉中胃气的阐发与运用
基于数据挖掘的《普济方》治疗痞满用药规律分析
《新方八阵·热阵》中干姜应用特色探析
温补法治疗痞满临床经验
也来谈谈“胃气”
UPLC-TQD-MS法探讨关木通配伍干姜减毒存效机制
胃气痛片质量标准的研究
胃气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及其临床意义
干姜粉能散寒止咳
干姜粉能散寒止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