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信息化发展水平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

2020-03-03

福建质量管理 2020年3期
关键词:信息产业变迁产业结构

(广西大学商学院 广西 南宁 530000)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信息技术对于各产业的快速渗透,信息化发展水平对一国经济和产业结构产生了重大影响。在经济全球化加剧发展的今天,以及我国正面临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时期,中国的产业结构正面临深刻的调整。由于信息技术具有低成本扩散性,而且具有边际收益递增和规模报酬递增的特征,因此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对于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反过来说,中国产业的发展,产业结构的变化也会对中国的信息化发展水平产生重要影响。由于我国工业化发展水平尚处于中期阶段,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也相对落后,因此,对于产业结构变迁与信息化发展水平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不仅具有理论意义,更重要的是可以为政府制定推动我国工业化进程、促进产业结构变迁的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一、文献综述

国内外学者对于信息化发展水平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都做了相关研究。Moon-SooKim 和Yongtae Park研究了20 世纪80 年代和90 年代,信息技术产业对于韩国产业技术关联结构模式变化的影响,指出信息产业的发展对于产业间知识的流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Jukka Jalava和Matti Pohjola也对1995 -2005年期间信息产业对芬兰产出和生产率增长的促进作用进行了研究。他们都指出虽然信息产业在全球网络中的角色有所增加,但还需进一步增强,尤其是在将来通过信息产业知识流出实现非信息产业的信息化方面。

国内学者研究了信息化的发展对中国产业结构的影响。尹海洁[1]总结了信息化发展与中国产业结构及劳动力结构的变迁之间的关系,指出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使得社会的职业结构和劳动力的就业状况正在发生迅速的变化。由于体制转变和信息化的作用造成的我国农业的跨越式发展将会使农村释放出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信息化使第二产业不再成为劳动力密集的产业;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也越来越低。田海峰[2]依据有关主导产业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理论,提出我国应以信息产业作为主导产业,通过其自身的发展及对其他产业的扩散效应来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刘克逸[3]分析了产业信息化对我国三次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作用以及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对策。刘美平[4]指出信息化是实现城乡产业结构升级的根本途径。周振华[5]指出信息化进程中产业融合的出现,为产业结构高度化发展注入了新内容。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产业融合结构高度化主要表现为产业结构信息化,以及与此相关的产业结构的知识集约型发展。郑英隆[6]研究了信息产业成长与产业结构升级的交互作用关系,指出任何割裂两者关系、离开产业结构升级而片面突出信息产业的加速发展或只是强调传统产业信息化的做法都可能是欲速而不达,两者必须共促共进。李继文[7]认为我国信息化与产业结构优化之间有着紧密的关联性。信息化是产业结构优化的方向;信息化本身也离不开产业结构的优化。因此,要通过二者的有机结合才能实现我国经济的高速有效发展。朱春红[8]分析了信息产业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联性,以及信息产业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互动促进的实现途径。

本文旨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分析市场结构变化,试图证实我国信息化发展水平与产业结构变迁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重点关注产业结构变迁对于我国信息化发展水平的影响。

二、我国信息化和产业结构发展现状

近五年来中国三次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发生了一些变化,最为显著的是自2012年开始,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成为了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产业第一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变化不大,第二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逐年下滑且下滑速度不断加快,与此相对的是第三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不断攀升随着第二、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发生变化,中国进入了工业化后期的发展阶段。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1年三次产业的就业人员数量分别为26594.2万人、22543.9万人和27281.9万人,而到了2017年,三次产业的就业人员数量分别为21496万人、22350万人和33757万人。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就业人员数量不断下滑,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数量大幅增加。以上数据说明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我国三次产业发展发生了重大变化,产业结构开始向三、二、一模式发展。

国际电信联盟发布的信息与通信技术发展指数(IDI指数)显示:目前,我国信息化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在中国、巴西、印度、俄罗斯、瑞典、英国、美国和韩国8个国家中发展速度最快,IDI指数从2002 年的1.95上升到2017年的5.45,全球排名相应从第90位上升为第82位。我国信息化发展水平“IDI指数”变化总体上呈逐步扩大的趋势。同时也提示,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在绝对水平上还存在较大差距。具体体现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应用消费和知识支撑方面的差距较大。总体来讲,我国信息化发展水平处在中等位置。

三、方法和数据来源

本文拟建立面板数据的OLS模型来研究产业结构变迁对信息化发展水平的影响。产业结构变迁主要包括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两个方面。本文用产业结构偏离度(SDV)来对产业结构合理化进行度量。具体公式为:

其中,φ和ρ分别代表产出和IDI 指数,i代表各次产业。

信息化发展水平采用是国际电信联盟发布的信息与通信技术发展指数(IDI)来衡量,IDI指数是由全面反映信息化发展水平的11个要素合成的一个复合指标,是衡量国家综合国力、决定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主要标志。中国政府把信息化发展作为现代化全局战略,为了综合评价和监测国家信息化发展的进程及总体目标,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十二五”规划(草案)》中也引入信息化发展水平“IDI指数”。该指数从“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应用消费、知识支撑、发展效果”5个方面来测量,综合评价国家信息化发展状况,为促进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和信息化发展进程提供量化依据。

在采用实证检验产业结构变迁对IDI 指数的影响过程中,引入3个相关的控制变量,以避免遗失相关解释变量造成的内生性问题。控制变量主要有:①经济发展水平,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PG)表示,IDI指数随经济发展而上升。②城市化水平,以城镇人口占比(PUP)表示,可扩大IDI指数。③外商直接投资(FDI),流入主要有利于提高信息化发展水平。

我国2007年到2017年的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数据都来自《中国统计年鉴》;IDI数据则来自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国际统计年鉴中世界信息化发展指数排名数据;控制变量数据也都来自各年度的《中国统计年鉴》。

四、数据处理

首先对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在对原数据进行分析时发现数据均不是平稳序列,对所有取对数,再进行DF检验和ADF检验。数据变化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lnPG),城镇人口占比(lnPUP),直接利用外商投资(lnFDI),中国信息化指数(lnIDI)。对lnPG差分后进行ADF检验,在控制2阶序列相关下得到下表:

无法在1%水平上拒绝原假设,lnPG是平稳序列。同理对其它控制变量检验可得均是平稳序列。

本文主要是为了验证产业结构变化对我国信息化发展的影响。鉴于线性回归模型的回归系数可以直观地反映出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共同变化趋势,并且标准化之后的回归系数之间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可以比较出各个影响因素的贡献度大小。因此,选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尝试对信息化程度与市场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Lnidi = a+blnPG+clnPUP+dlnFDI+e

运用stata进行OLS分析可得以下结果:

R2值为96.64%,说明模型与样本观测值吻合度较好。从上表数据可以看到经济的增长,吸引外商投资以及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对我国信息化水平的提高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五、结论与建议

通过研究得出产业结构变迁和信息化发展之间具有重要的相关性,二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基于实证研究结果,给出以下建议:

1、政府应该制定合理的信息产业发展规划,以满足产业升级对于信息技术的需求。

从上文实证分析可知,信息化发展水平与产业结构发展之间存在着相关性。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以及我国正在进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新形势下,政府应该重视信息产业的发展,以信息化发展推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角度,制定合理的信息产业发展规划以及发展战略。同时,应从有利于国民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高度,从过去单纯发展信息产业转变为追求信息技术在整个经济体系中的渗透和改造,即推动信息产业与传统第一、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融合发展。

2、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实现信息化发展和产业结构变迁的互动促进

当前,随着跨国公司全球价值链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中国企业在国际生产分工中的参与度越来越深。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必须在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中实现。无论是发展现代信息产业,还是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实现信息产业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互动都必须要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合作。在国际分工的价值链中我国企业大多数仍处在价值链下游,与国外主要生产厂商仍有较大差距。积极实施走出去和引进来开放发展战略,有助于我国利用外部资金实现国内产业结构转型和升级。

猜你喜欢

信息产业变迁产业结构
7524亿元
税收政策对东营市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及意义
新郑产业新城:“屏”“芯”双轮驱动,打造中部电子信息产业新高地
40年变迁(三)
40年变迁(一)
40年变迁(二)
整车、动力电池产业结构将调整
四川省信息产业发展研究
清潩河的变迁
聚焦电子信息材料发展前沿抢占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先机共建电子信息产业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