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的数理论证

2020-03-03

福建质量管理 2020年3期
关键词:陷阱厂商要素

(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00)

一、引言

自从中等收入陷阱概念提出以来(Gill I,& H,Kharas,2007),国内外学术界已经进行了大量富有成果的研究与探讨,并且中等收入陷阱问题也一直成为发展经济学研究的重要焦点。中等收入陷阱存在的前提是对中等收入的准确界定。中等收入的划分标准分为绝对标准和相对标准,前者是指按照世界银行对各个经济体的人均国民收入(GNI)水平来确定,有低收入、中低收入、中高收入、高收入四个阶梯。后者是指各个经济体与参照国美国的收入比值来确定。Woo(2011)利用一国人均GDP除以美国的人均GDP视为“赶超指数”,用该指数20%~55%的数值界定为中等收入区间。对于研判和量化是否落入中等收入陷阱,有的学者则通过设定时间门槛,如果经济体在规定年限内未达到相应的绝对收入水平高度,则认为落入中等收入陷阱(Felipe,2012)。Felipe(2012)判断:如果在28年内人均GDP无法从2000没有增长至7250美元,则被定为“中低收入陷阱”;在14年内人均GDP无法从7250美元进一步增长至11750美元,则被定为“中高收入陷阱”。张德荣(2013)根据中高收入国家在很长时间(例如30年)都没能跨入高收入国家界定该国遭遇了“中等收入陷阱”,并根据统计数据得出“中等收入陷阱”是一个普遍现象。

综合起来看,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即为,当一个经济体在一定年限内未能从中等收入阶段顺利跨越至高收入阶段或者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甚至停滞,则此经济体可判为落入中等收入陷阱。

二、文献综述

根据Maddison(2012)整理的数据,1950至2008年这68年的时间段里,全世界只有中国台湾和韩国从低收入经济体跃升至高收入经济体;只有13(日本、亚洲“四小龙“、以色列等中东石油生产国、东欧部门国家)国家从中等收入进入高收入经济体;全世界也只有28个经济体实现了和美国的人均收入缩小10个百分点或者更多;而且,还有阿根廷和委内瑞拉两个拉丁美洲国家从高收入滑落中等收入国家。除了近20个二战前就已经是发达国家的国家外,全世界200多个国家绝大多数都落入到低收入或者中等收入陷阱之中。尤其拉美国家,是中等收入陷阱的“重灾区”。这说明近70年的长时间以来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绩效很差,中等收入陷阱是一个确实存在的普遍现象。

那么,现在要思考的问题是:为什么大部分国家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如何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围绕着这两个问题,国内外学术界进行了大量富有成果的研究。

(一)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成因探讨

关于中收入陷阱原因的探讨,有如下几种代表性的看法:1.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或生产率低下。中国、马来西亚、巴西、阿根廷等国家则是服务业劳动力生产率普遍低于制造业,导致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这也是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国家的一个普遍现象(袁富华,2011)。李建民(2014)利用数据测算得出,人均GDP增长率低下是导致拉美、东欧等某些国家或地区落入中等收入陷阱最根本的原因。2.发展阶段论。日本著名发展经济学家青木昌彦(Aoki,2011)将东亚国家的经济发展历程划分为人口过剩的“马尔萨斯贫困陷阱”阶段(M阶段)、政府主导的经济发展阶段(G阶段)、受到环境资源限制的库兹涅茨式经济结构变迁阶段(K阶段)、以人力资本为动力的发展阶段(H阶段)和后人口红利发展阶段(PD阶段)。从M阶段到G阶段,是国家从低收入水平向中等收入水平的跨越,经济发展到K阶段之后,此前的发展模式已走到尽头,如果能够顺利跨越,就能进入H阶段和PD阶段,即从中等收入阶段迈入高收入阶段。吴敬琏(2008)从促进经济发展的动力不同将经济划分为起飞前阶段、原始发展阶段和现代发展阶段,分别对应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和技术驱动,而中等收入陷阱正是一些国家和地区没能处理好从原始发展阶段向现代发展阶段的转变,导致经济发展不可持续造成的。3.比较优势空白论。蔡昉(2011)认为,逐渐失去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中的比较优势,而尚未获得在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中的比较优势,意味着中国面临着“比较优势真空”的挑战。

4.制度因素。制度建设上的问题引致的资源配置缺乏效率以及滋生私人利益集团腐败是导致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主要原因(李稻葵,2014)。厉以宁(2012)指出,中等收入陷阱包含三个陷阱,其中一个就是发展的制度陷阱。

(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建议或方案

在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问题上,国内外学者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论证,主要集中在要素(金融资本、人力资本、创新等)驱动、增长动力的阶段性转化、维持一定经济增速方面。比如:1.马岩(2007,2011)系统地论述了“中等收入陷阱”理论,提出了六要素理论,强调现代国际贸易、可控的国际资金流动、技术创新、城市化与工业化、收入分配差距以及政府发挥资源配置功能等六个方面的相互匹配,认为随着经济发展的推进,中等收入陷阱的跨越条件构成了一个由平面六边形要素结构向交叉式网络框架要素结构演变的动态变化。蔡昉(2011)认为,突破刘易斯转折点和人口红利消失带来的增长瓶颈,避免中等收入陷阱,一个不可或缺的条件,是从依靠生产要素投入和农业向非农产业转变这种资源重新配置效应,转向依靠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2.增长动力的阶段性转换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黄先海,宋学印,2017;张德荣,2013)。郑秉文(2011)从拉美的典型化事实出发提出了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阶段驱动”理论。3.李建民(2014)利用数据测算得出,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是跨越中等收人陷阱的必要条件,劳动生产率的增长是跨越中等收人陷阱的关键因素。

综合以上对中等收入陷阱的成因和跨越方案的研究,可以得出:众多学者对中等收入陷阱问题的看法不同意,分歧很大。虽然取得的理论成果很丰富,但是很少从结构变迁的角度来解读和论证中等收入陷阱的成因和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本文主要工作是从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来对此问题进行深入的解读和分析,通过构建理论模型来论证产业结构升级可以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三、理论模型和理论假说论证

猜想一:在内生总量生产结构中的厂商选择要素投入组合利润最大化的生产决策中,人均资本不断积累,即禀赋结构不断升级,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工资增长率会不断上涨,劳动成本不断上升,从而会突破新古典的稳态增长。表现在新结构经济学的厂商生产函数中的工资-利率比会增加,产业升级和结构变迁的过程即为劳动密集型升级至资本密集型。

猜想二:在内生总量生产结构中的厂商选择要素投入组合的成本最小化的生产决策中,rt越大,意味着厂商的投资回报率越高,表现在工业附加值增加,则厂商的收益越大,资本相对劳动的禀赋结构需求就越大,工资-利率比越小。为此,厂商越愿意选择资本密集型产业,产业结构就实现了升级,生产结构实现了变迁。

借鉴付才辉(2017)的可变总量生产函数的增长核算公式,推到与论证如此下:

新的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公式:

(1)

此函数的αt与新古典的α不同之处在于其是内生变量,是动态的。本文采用αt∈(0,1)。对式(1)取对数后关于时间求导后的到可变总量生产函数的增长核算公式:

gyt=gA+αtgkt+(αtlnkt)gαt

(2)

(一)在内生总量生产结构中的厂商选择要素投入组合利润最大化的生产决策中,即:

max[Yt-wtLt-rtKt]

(3)

假定厂商利润最大化的一阶导为0,则我们可以得到工资方程式、利率方程式以及其工资-利率比:

(4)

(5)

(6)

对式(4)、式(5)和式(6)取对数然后对时间求导,得到动态的价格演化机制:

(7)

(8)

(9)

从这个推导过程,我们可以验证猜想一:在内生总量生产结构中的厂商选择要素投入组合利润最大化的生产决策中,人均资本不断积累,即禀赋结构不断升级,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工资增长率会不断上涨,劳动成本不断上升,从而会突破新古典的稳态增长。表现在新结构经济学的厂商生产函数中的工资-利率比会增加,产业升级和结构变迁的过程即为劳动密集型升级至资本密集型。

(二)在内生总量生产结构中的厂商选择要素投入组合的成本最小化的生产决策中,即:

min[wtLt+rtKt]

(10)

假定成本最小化的一阶导为0,则可得最优的要素禀赋需求或希克斯条件的需求函数:

(11)

(12)

(13)

这与(一)中的式(6)的结论一致。根据(13)的结论,我们可以验证猜想二:在内生总量生产结构中的厂商选择要素投入组合的成本最小化的生产决策中,rt越大,意味着厂商的投资回报率越高,表现在工业附加值增加,则厂商的收益越大,资本相对劳动的禀赋结构需求就越大,工资-利率比越小。为此,厂商越愿意选择资本密集型产业,产业结构就实现了升级,生产结构实现了变迁。

根据对以上两个猜想论证,可以得出:要素禀赋结构内生决定的产业结构的升级可以提高劳动者的工资收入和企业的利润水平(工业附加值增加导致的),从而带来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猜你喜欢

陷阱厂商要素
玩具厂商及合作机构新年进步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厂商对北京卡车市场不抱希望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陷阱
也谈做人的要素
电视厂商与好莱坞公司将制订超高清标准
陷阱2
陷阱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