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半结肠肿瘤伴梗阻手术一期吻合可行性分析
2020-03-03江晓林詹惠华陈伟
江晓林,詹惠华,陈伟
福建省南平市第二医院基础外科,福建南平 354200
右半结肠肿瘤是一种恶性消化系统疾病,部分患者合并有肠梗阻,主要与癌灶组织增生有关。肠梗阻的发生,进一步增加了疾病风险,严重威胁着患者的健康安全,应该及早进行治疗,采取手术治疗方法。手术治疗右半结肠肿瘤伴梗阻,将肿瘤组织切除,防控肿瘤细胞的转移、扩散,降低疾病的危害性,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1]。吻合口瘘是右半结肠肿瘤伴梗阻患者术后的常见并发症,极大地妨碍术后康复,同时还会增加患者的身心痛苦。为了预防吻合口瘘以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可以在肿瘤切除后直接做末段回肠造口,或是在一期肿瘤切除及吻合术后,实施末段回肠双攀造口,能够为患者的术后恢复提供良好的安全保障,减少并发症的影响[2]。该研究方便选取该院2012年1月—2019年4月期间收治的93例右半结肠肿瘤伴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一期吻合手术的可行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组研究对象为方便选取该院收治的93例右半结肠肿瘤伴梗阻患者,应用随机单盲法,行随机分组对照研究(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3例)。纳入标准:①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研究对象对于该研究知情同意;②根据患者的症状表现(排便习惯改变、腹痛、便血等)、纤维结肠镜检查及病理检查结果,确诊右半结肠肿瘤伴梗阻,符合《结直肠癌诊疗指南(2019版)》(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①肝、肾器官功能障碍;②重症心、脑血管疾病;③精神障碍疾病。观察组中,男女比例为26∶24;年龄39~67岁,平均年龄(53.14±5.02)岁;TNM分期:Ⅲ期29例,Ⅳ期21例。对照组中,男女比例为22∶21;年龄37~66岁,平均年龄(53.35±4.92)岁;TNM分期:Ⅲ期25例,Ⅳ期1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一期肿瘤切除加吻合加末段回肠双攀造口):术前实施胃肠减压、补液以及抗感染治疗,根据手术治疗的实际需求,各项工作准备充分。行全身麻醉,在患者的右下腹部区域,作手术切口,探查腹腔内的实际情况。切断肿瘤段肠管,充分游离。将回肠末端游离至切口外。在回盲部,将回肠段切开,行负压吸引,用于排空肠内容物。分别在两端将回肠(距盲肠10 cm)、横结肠切断,并将肠系膜切除,取出被切除肠段,实施淋巴结清扫。使用直线切割缝合器,插入肠管两断端,将肠管侧壁对合,予以切割缝合、吻合封闭,检查吻合口的实际情况,确保吻合口牢固,无渗血情况发生,并实施加固减张缝合。将小肠(距回肠20 cm左右)提起,经切口引出,缝合、固定肠管。在右上腹部作横切口,行造瘘肠管操作。术后留置腹腔引流管,持续进行胃肠减压、抗感染治疗。
对照组(肿瘤切除加末段回肠造口):术前准备充分,行全身麻醉,切开患者的右下腹,在腹腔探查的过程中,确定右半结肠肿瘤伴梗阻的具体情况,将肿瘤组织切除(具体操作同对照组)。切除肿瘤后,直接作末段回肠造口。术后留置腹腔引流管,持续进行胃肠减压、抗感染治疗。术后进行随访,调查了解患者在术后6~12月的恢复情况。
1.3 观察指标
①术后恢复效果:记录右半结肠肿瘤伴梗阻患者的肛门排气情况、引流情况及住院时间,评价其术后恢复效果。②并发症:观察右半结肠肿瘤伴梗阻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的并发症(切口感染、尿路感染、吻合口瘘等)发生情况。③预后优良率: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的恢复情况,评价为优(病情好转)、良(病情稳定)、差(病情恶化和进展)。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计量资料的表达方式为(±s),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表达方式为[n(%)],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效果
观察一期肿瘤切除加吻合加末段回肠双攀造口(观察组)和肿瘤切除加末段回肠造口(对照组)对于右半结肠肿瘤伴梗阻术后恢复的影响,结合两组患者术后的肛门排气情况、引流情况及住院时间进行评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效果比较[(±s),d]
表1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效果比较[(±s),d]
观察组(n=50)对照组(n=43)t值P值组别2.61±0.54 4.07±0.47 13.796<0.05术后首次排气时间5.36±0.83 7.24±1.02 9.798<0.05 12.97±1.95 16.14±2.53 6.815<0.05术后引流管拔出时间 住院时间
2.2 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一期肿瘤切除加吻合加末段回肠双攀造口(观察组)和肿瘤切除加末段回肠造口(对照组)对于右半结肠肿瘤伴梗阻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2.3 两组患者的预后
对比一期肿瘤切除加吻合加末段回肠双攀造口(观察组)和肿瘤切除加末段回肠造口(对照组)对于右半结肠肿瘤伴梗阻患者预后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预后优良率对比[n(%)]
3 讨论
右半结肠肿瘤是一种危险的恶性肿瘤疾病,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不仅对患者的消化道功能形成损害,同时还可能侵犯周围脏器组织,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增加疾病的危险程度和治疗难度[3]。右半结肠肿瘤患者的病灶组织位于偏右侧腹部,疾病的发生与进展,会引发腹痛、便血等症状[4]。随着肿瘤组织的增大,导致肠管狭窄,进而出现肠梗阻症状,增加了疾病的危害性,同时也给治疗工作带来了困难[5]。手术是治疗右半结肠肿瘤伴梗阻的有效方法,尽可能在肿瘤组织尚未发生转移、扩散的情况下,及时予以切除,防止肿瘤组织的持续增长,避免周围的脏器组织受到侵犯,有效控制病情进展[6]。
在右半结肠肿瘤伴梗阻的手术治疗中,为了获得更为理想的预后,应该考虑到手术治疗及术后恢复期间的各类风险因素,并做好相关的防控措施[7]。在肿瘤切除后,实施末段回肠造口操作,进行消化道重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结肠瘘、切口感染的发生[8]。或是采取一期肿瘤切除治疗方法,实施肠管侧侧吻合操作,能够满足根治性切除的需求。再行末段回肠双攀造口,可以获得更好地消化道重建效果,保障吻合口通畅,预防术后吻合口狭窄的发生,减少患者术后恢复期间的安全风险。该组研究结果显示,在右半结肠肿瘤伴梗阻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期间,实施一期肿瘤切除加吻合加末段回肠双攀造口,4.00%的观察组患者在术后出现切口感染、尿路感染等并发症,术后(2.61±0.54)d患者恢复排气功能,术后(5.36±0.83)d拔除引流管,术后(12.97±1.95)d患者顺利出院。而在手术治疗期间,肿瘤切除加末段回肠造口,20.93%的对照组患者在术后出现切口感染、尿路感染、吻合口瘘等并发症,术后(4.07±0.47)d,患者恢复排气功能,术后(7.24±1.02)d拔除引流管,术后(16.14±2.53)d患者顺利出院。相比之下,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效果更好,相比于肿瘤切除后作末段回肠造口,一期肿瘤切除加吻合加末段回肠双攀造口的实施,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对术后恢复的影响,加快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及早拔除引流管,可以有效降低感染风险,在预防吻合口瘘方面有着良好的优势作用。在陈德宇[9]的临床研究中,56例结肠癌导致急性肠梗阻患者分别接受一期手术切除治疗(观察组)和分期手术切除治疗(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14%,低于对照组的28.57%(P<0.05),充分凸显了一期手术切除治疗的优势。
综上所述,右半结肠肿瘤伴梗阻手术一期肿瘤切除加吻合加末端回肠双攀造口具有可行性,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