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常规粳稻繁种质量的具体措施
2020-03-02黄慧明吴进祥何良辉何志华朱亚生丁瑞
黄慧明 吴进祥 何良辉 何志华 朱亚生 丁瑞
摘 要:对多年种子生产实践中积累的去杂工作经验进行了系统的总结,提出保证基础种源、统一进行种子处理、改进种子去杂措施以及病虫害防控等工作措施,为种子生产者实施去杂保纯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常规粳稻;繁种质量;提高;措施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0)24-0030-02 中图分类号: S511.22 文献标志码: B
我国水稻种植面积达3 067万 hm2,其中粳稻种植面积828万 hm2,杂交粳稻面积占常规粳稻面积的3%。随着常规优质高产粳稻品种的不断涌现,直播稻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常规粳稻与杂交粳稻品种的竞争将更加严峻。
在我国江苏地区,随着农村土地流转速度的加快,本地以种植常规稻为经营模式的规模种植户占流转中的绝大多数,两季水稻的收入占60%以上。可见,水稻种植收益对种植大户显得尤为重要。作物种植全过程中的任何环节,都对提升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种子作为第一环节,也是最基本、最重要,起决定作用的农业生产之根本。所以,高质量的水稻种子是种植大户规避种植风险的基本保证,也对种子生产者和供应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针对水稻种子生产中出现的杂草稻、种传性病虫害等新情况,为解决多渠道调进种子的质量难以把控的实际问题,江苏中禾种业有限公司坚持以自繁自用为主,选择长期合作、信誉良好的生产单位为外繁基地,多年来,在自繁种子质量的提高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受到了廣大种植户的好评。
1 基础种源有保证,确保繁种田为原种
部分繁种单位不能严格按照良种繁育的生产要求开展工作,存在“报少繁多”或“无证生产” “以粮充种”等违法行为[1]。与原种繁出的种子相比,以商品粮作为种子使用存在种子纯度不高等因素,极易造成减产损失,侵害了种植农户的利益。江苏中禾种业有限公司通过将繁种基地建在种植水平较好的种植大户承包田中,尽量做到一户繁殖一个品种,将繁种面积限定在大户地块,每年4月前确定好繁种户和繁种面积,因此不存在“以粮充种”的田块,在充分接受种植大户监督的基础上,生产过程中的去杂保纯等工作也得到了种植大户的认可,同时,还能发挥对繁殖新品种的大面积高产示范作用。
对繁种基地主要采取了以下工作措施:①确保基地用种数量充足。机插秧的用种量应按每667 m2常规用种量+20%,备足种子以防止育秧苗床出现意外风险。②移栽大田前检查秧苗,如出现意外造成部分田块秧苗不足时,要做好户与户之间的余缺调剂,确保每块地都是采用原种秧苗。特殊情况秧苗不足时,需调剂同品种的秧苗,集中在同一块田栽插,不作种用。
2 统一进行种子处理,严防繁殖种子带菌
恶苗病和干尖线虫是水稻种传性病虫,如繁种田的防治效果不好,使得种子带菌、带虫,会对种植大户来年大面积种植水稻带来潜在的病虫害发生的风险[2]。例如,恶苗病带菌量大时,再加上种植对恶苗病敏感的品种、种子处理药剂品种效果差、用量不足等问题,极容易引起病害的发生,导致水稻减产;如未对原种自带干尖线虫的繁种田进行处理,第二年将带虫种子进行大面积种植,再加上种子处理不当,一旦发生侵染,容易造成“小穗头”,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质量[3]。
针对统一进行种子处理,主要采取了以下两方面的工作措施:①统一采购防病虫药剂,按照本地植保部门的技术指导意见,选用对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防效好的药剂品种进行种子包衣。近几年,采用先正达公司生产的防治恶苗病的亮盾种衣剂+防治干尖线虫的杀螟丹药剂,包衣后的防效较好。②统一组织技术人员检查苗床防效,如发现苗床内发生恶苗病时,要坚决去除,不移入种子繁殖田。
3 改进去杂保纯措施,全程把控种子质量
当前,常规水稻去杂工作中的主要矛盾是“杂草稻”,也称“红米稻”,围绕“杂草稻”的去除已成为去杂工作的主要内容,应主要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3.1 切实做好移栽稻田两次封闭除草
由于利用直播稻的种植方式解决不了杂草稻问题,这已经成为广大农业生产者的共识,因此,种子繁种田必须采用机插秧的方式栽培,同时要认真做好水稻移栽前和移栽后的两次封闭除草,以有效封杀上年掉落在田间的杂草稻种子。尤其要重视刚从散户手中流转出的田块,对于这类田块,上年多以直播稻方式为主,田间残留杂草稻种子的基数比较大,必须认真进行两次封闭除草处理。
3.2 去杂时间前移
依据去杂工作经验,一般要等水稻抽穗后,从株型和穗型上判断杂株,进行2~3次去杂。但是,近年来,在去杂工作实践中逐步认识到越早去除“杂草稻”,效率越高、效果越好。在水稻分蘖到孕穗期,8月上中旬,待水稻搁田后,结合大田杂草的拔除进行杂草稻的去除,此时杂草稻的特征特性比较明显、易辨认,搁田后田间刚复水土壤还较实沉,方便去杂人员行走;同时,杂草稻植株较小,一方面能连根拔出又不影响其他正常秧苗的生长,另一方面也能将植株带出田外,不会因杂草稻植株留在田内复活再生长。此外,近年来在大面积生产中,由于部分农户种子来源不明,在育秧苗床中发现拔高秧苗判定为杂草稻的案例,因此在繁种田秧床中进行了集中拔除拔高秧苗的试验,通过苗床拔高秧苗去除杂草稻技术,可以减轻分蘖期的去杂工作量,有效解决了分蘖期杂草稻、杂株相对较易去除,但正值高温季节,去杂时间不足、效率低的问题。
3.3 加强穗期去杂
穗期去杂工作也很关键,虽然通过封闭除草、提前去杂等措施,减轻了穗期去杂的劳动强度,但也不能放松穗期的去杂工作。此时,田间仍存在早熟株、变异株、迟熟株、遗漏的杂草稻等,必须经过去杂验收、再去杂、再验收的过程,才能完成大田去杂任务。
第1次穗期去杂要在9月上中旬开始进行,也是最关健的一次去杂节点,以去除早熟株、变异株、遗漏的杂草稻为主。通过组织人员开展拉网式去杂作业,4~5行安排1人,多人排成行前行,每人负责自己左右各2~3行内的杂株去除,邻近两人要相互照看,从远处看到他人行内的杂株要相互提醒,以保证去杂的质量,确保一次去除到位、一次验收成功。对于第1次去杂验收情况良好的田块,第2次穗期去杂则安排在水稻收获前,10月上中旬,对田间少量迟熟株、杂草稻有针对性地进行去除。但是,对于第1次去杂验收未达标的,必须在验收后立即重新组织第2次去杂。
3.4 组织去杂指导和验收
首先,每次去杂前开好去杂现场会,明確去杂的方法和要求,生产检验技术人员详细分工、责任到户,以便随时对去杂过程进行全程跟踪。其次,对去杂人员进行分组,费用包干,去杂一片自行验收一片,自验后立即申请检验人员验收,对去杂合格田块发放验收合格证。
4 指导繁种户做好全程病虫防控
近年来,江苏中禾种业有限公司逐步建立起与当地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作栽站、植保站等单位的咨询服务机制,配备专门的技术人员掌握繁种田的生产实际,针对生产中的关健技术措施及时传递信息,特别是对有利于提高繁种质量的技术措施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并作出统一要求。如穗期为保证稻粒饱满、粒色好看,建议统一使用2次“爱苗”药剂,用于防治稻曲病、纹枯病,同时“爱苗”还具有杀菌和调节生长的作用,能够延长叶片的功能、抗早衰,使用后能促进籽粒平衡灌浆和提高粒重,以保证籽粒无病斑、饱满且颜色金黄,种子商品性好。对于拒不听取建议,使用其他药剂造成种子质量不符合要求的,江苏中禾种业有限公司实施拒收。
5 严把收获质量关
5.1 防止收割机机械混杂
开始收割时要安排专人到现场进行监督清机。第一,清扫机器外部的残留稻谷;第二,清除机械内部残留稻谷,一般采取机器空转排空或收割部分种子过机膛的方法进行清理;第三,当收割机开始收割同一品种时不得擅自离场,直到收获结束。更换品种时,必须严格遵循上述3条措施进行操作。
5.2 固定运输车辆
固定运输车辆,一方面能够防止交替运输其他品种造成混杂,另一方面每次装运前要求检查和清扫车厢内有无其他品种种子。
5.3 清扫烘干机械
安排专人清扫进出料口、传输铰链箱内、烘干机内壁等机器的各个部位,以及有可能残留谷物的死角。
6 专门检测杂草稻
水稻种子烘干大多采用二次烘干,为把好杂草稻的最后一道关口,在种子进烘干机时必须标明种子来源,一次烘干结束前,取样检测每一烘干炉内的杂草稻种子,如发生超标现象,应就地剔除并转为商品种子。
7 大田用种质量田间复验
自繁种子经过分户单独收获、烘干、贮藏、加工等处理,按包装上的二维码或流水码进行登记,以便种子调出时实现在仓库按批次登记分户流向。目前,种植大户大多以机插秧方式种植水稻,大田杂株的类型能真实反应种子的实际质量,通过对种植大户的大田反馈和抽样调查,验证各种植户的繁种质量,对质量好的种植户进行奖励,促进繁种户自觉提高种子田的去杂工作质量,以保证种子质量逐年提高。
参考文献:
[ 1 ] 王菁,吕德安.常规水稻种子繁殖与大田机械旱直播模式[J].种子科技,2012(11):37-38.
[ 2 ] 白建明.常规水稻种子生产中的质量全程控制[J].云南农业科技,2012(1):63-64.
[ 3 ] 袁晓丹,刘亮,曹凤秋,等.杂草稻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6(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