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256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中的诊断价值

2020-03-02丁大明

健康大视野 2020年2期
关键词:尖端造影剂符合率

丁大明

【摘 要】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在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心内科2016年9月~2018年7月拟诊为冠心病的患者140例,分别分析其CT、CAG图像。 结果:256层螺旋CT对于冠状动脉病变诊断的灵敏度为96.3%,特异度为98.6%,符合率为99.0%;与CAG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256层螺旋CT具有诊断准确度高、灵敏度高等特点,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 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疾病;诊断价值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2-225-02

冠状动脉疾病在高龄人群中发病率较高,主要表现为动脉粥样硬化引发的心脏病,导致临床发病例数不断增加。传统临床诊断冠状动脉疾病主要依靠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技术,该技术目前使用较广,手术成功率较高,但作为一种有创检查,CAG获得的图像数据有限,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1-3]。本研究以本院诊断的冠状动脉疾病患者案例为样本,分析MSCT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和优势,为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本院心内科2016年9月~2018年7月拟诊为冠心病的患者140例,其中男性81例,女性59例,年龄为43~69岁,平均(53.5±12.9)岁,体重为(70.3±14.5)kg,心率为(63.1±9.4)/min,服用美托洛尔例数为46例,占11.1%。   1.2 病例选取标准 ①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表示同意本研究相关诊断和治疗内容,并且坚持完成研究过程;②服用药物后心率≥70/min患者不建议参加此次研究;③患者患有支气管哮喘、肾功能不全等疾病不参加此次研究;④碘过敏或类似物过敏史患者不参与此次研究。

1.3 方法 上述患者均进行CT及CAG检查,具体如下。

1.3.1 多层CT检测 使用256层螺旋CT,采购自西门子公司,型号为Brilliance iCT,该设备具备多层螺旋CT扫描以及Sgi.3D Virtuoso工作站图像后处理功能。①扫描过程首先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序列进行低照射剂量的冠状动脉平扫,扫描参数:准直器宽度(collimation width)4.0 mm×2.5 mm,床进动(feed/rot)10 mm,螺距为4,重建层厚设定为2.5 mm,电压为140 kV,电流为35 mAs,扫描时间为0.35 s/层。扫描开始后可在患者主动脉根部层进行小剂量试验,肘部静脉注射非离子型对比剂20 ml,流速为4.0 ml/s,同层动态扫描延时10 s开始。计算出最佳延迟扫描时间,以相同的流率经肘静脉注入80 ml非离子型对比剂,进行回顾性心电门控CAG,观察冠状动脉成像情况。进行螺旋CT扫描时,心率较快患者遵医嘱服用美托洛尔以减慢心率,剂量根据患者情况而定。②图像后处理:工作人员将扫描的数据传送到Sgi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采用3D Virtuoso成像软件进行重建。

1.3.2 CAG检查 采用Seldinger法常规右桡动脉插管分别行多体位左、右冠状动脉造影。进行左冠状动脉造影时,于患者正位下见导管尖端向外侧轻轻窜动,提示尖端已进入左冠状动脉口部,轻推少量造影剂以确定导管尖端位置,并显影左主干及其分支。心电图及血压均正常,可固定导管,迅速调好造影体位,用力加压推注造影剂并拍摄。开始后2 s内不推注造影剂,以便观察钙化及冠状动脉内支架的位置,直至造影剂完全排空后1 s停止拍摄,以观察血流速度、有无造影剂滞留。进行右冠状动脉造影时采用左前斜位45°推送导管。导管送至主动脉窦时,缓慢顺时针旋转导管,使其尖端转向正前方(即主动脉左前方),导管尖端向外侧轻轻窜动提示尖端已进入右冠状动脉口部。其余过程同左冠状动脉造影。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256层螺旋CT检查结果用灵敏度、特异度、符合率进行评估。灵敏度=真阳性例数/(真阳性+假阴性)例数×100%;特异度=真阴性例数/(真阴性+假阳性)例数×100%;符合率=(真阳性+真阴性)例数/总观察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使用SPSS 17.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56层螺旋CT与CAG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诊断结果的比较 140例患者共有2100个冠状动脉节段,256层螺旋CT、CAG均可对所有节段进行分析。256层螺旋CT扫描检查显示,闭塞31例,重度狭窄257例,中度狭窄112例,轻度狭窄161例,无狭窄1539例与,与CAG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256层螺旋CT检查结果 256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灵敏度为96.3%,特异度为98.6%,符合率为99.0%。

3 讨论   临床上一直以CAG诊断结果作为冠状动脉疾病的确诊标准,但是该方法不但检查费用高,术后并发症较多,并且会给患者身体带来不同程度的创伤,同时CAG仅为临床诊断提供血管造影二维图像,不能显示与周围结构解剖关系;另外对于异常起源的冠状动脉,如果插管位置不准确,常被误诊为该支血管闭塞或阙如。256层螺旋CT作为临床无创扫描,其灵敏度较高,在显示管腔狭窄的同时,对管壁情况亦能良好显示,被广大医护工作者以及患者所接受。本研究显示,使用该螺旋CT技术对患者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进行诊断,结果与CAG诊断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灵敏度为96.3%,特异度为98.6%,符合率为99.0%,且具有无创诊断的临床优势。   综上所述,256层螺旋CT作为一种无创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技术,具有诊断准确度高、灵敏度高,受患者自身干扰小等特点,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而辐射剂量较大的问题有待临床深入研究、探讨。

参考文献

[1] 劉志敏,高剑波,刘杰,等.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注射后延迟时间的影响因素[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20(1):25-28.

[2] 张正铿,陈燕浩,金朝林,等.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对心肌桥诊断价值的探讨[J].临床荟萃,2011,26(16):1394-1396,1400.

[3] 张伟,李素芬,杨烨,等.右美托咪啶和倍他乐克控制心率在64排螺旋CT 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对比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35):3951-3953.

猜你喜欢

尖端造影剂符合率
Beta-blocker therap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renal dysfunction and heart failure
造影剂肾病的研究进展
CT与MRI在宫颈癌分期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郭绍俊:思想碰撞造就尖端人才
CT、MRI在眼眶海绵状血管瘤与眼眶神经鞘瘤影像学鉴别诊断中的研究
“造影剂肾病”你了解吗
靶向超声造影剂在冠心病中的应用
基于位移相关法的重复压裂裂缝尖端应力场研究
加速尖端机床国产化
“魔力”手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