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2020-03-02范莉莉
范莉莉
【摘 要】
目的:评价护理干预对神经内科患者非计划性拔管情况的影响,为神经内科置管患者临床护理干预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将我院神经内科2018年5月-2019年5月间收治的90例患者纳入研究,按照数字随机的方法进行分组,均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每组患者45例。收集两组患者非计划拔管率、患者满意度变化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干预组非计划拔管率和患者满意度变化情况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 给予神经内科置管患者置管期间护理干预可以稳定患者情绪、降低非计划拔管率,效果显著。
【关键词】 护理干预神经内科非计划性拔管生活质量心理状况
【中图分类号】R856.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5-0019(2020)02-005-01
非计划性拔管(意外拔管)即导管意外脱落、未经医护工作人员允许情况下发生的导管拔出体外的情况,增加了患者的护理安全风险,会导致缺氧以及呼吸障碍等表现,从而影响患者生存、生活质量。神经内科以脑血管疾病患者居多,头晕和头痛等情况明显,且疾病起病急、预后差,增加了患者的焦虑、抑郁、恐惧心理状态,从而导致非计划性拔管多发情况。相关资料指出,护理干预的实施可以降低置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情况,提高患者治疗预后。基于此,本文就我院神经内科置管患者为例,总结护理干预对置管安全性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神经内科2018年5月-2019年5月间收治的90例患者纳入研究,按照数字随机的方法进行分组,均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每组患者45例。常规组:男26例、女26例;年龄51-71岁,平均(67.3±2.1)岁;常规组:男28例、女17例;年龄49-75岁,均值(62.9±3.3)岁。常规组以及干预组置管患者基本资料无差异,P>0.05。
1.2 护理方法
常规组:患者生命体征监测和躁动约束等常规护理。
干预组:规护理+护理干预。(1)非计划拔管风险评估。结合神经内科患者个体情况评估其非计划拔管风险,了解患者情绪和精神状态表现,需提高护理意识,警惕患者自行拔管情况。(2)强化宣教。沟通中着重讲解置管方法、目的、护理注意事项等。另外,给予患者约束,并说明置管期间可能发生不适、无意识拔管行为,以约束患者行为。(3)有效固定。以T型3M弹力胶布固定,置管后将T型胶布部分黏贴鼻翼、以手固定胃管于鼻孔中央,以大拇指、食指将胶布T型处包裹胃管以增加接触面。(4)环境管理。护理操作期间动作轻柔,保护患者个人隐私,躁动患者安排在靠边床位。(5)舒适护理。护理人员做好置管患者口腔护理,维持口唇、鼻腔湿润状态,维持置管通畅,维持患者置管自然状态,提高患者舒适度。
1.3 观察指标
记录神经内科置管患者非计划拔管率、生活质量和情绪评分变化情况。
1.4 指标评分标准 参考SAS、SDS、SF-36量表评价神经内科置管患者情绪以及生活质量,总分均为100分。
1.5 统计学方法 观察90例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指标结果以统计学软件SPSS20.0计算。非计划拔管率患者满意度以%形式展开,进行卡方检验。P<0.05,指标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非计划拔管率比较 干预组、常规组90例神经内科住院患者非计划拔管情况见表1。组间非计划拔管率经统计学计算,X2=5.8743,P=0.0153。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对比干预组和常规組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比较组间护理满意度经统计学计算,X2=7.6014,P=0.0058。详见表3。
3 讨论
神经内科患者由于疾病因素,所以需进行置管治疗,而置管期间患者由于心理负担、置管刺激、患者置管认知以及保护能力不足等因素,导致患者非计划拔管情况,增加了生命安全风险。为了降低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需重视患者置管期间护理干预工作。护理干预期间通过给予神经内科住院患者非计划拔管风险评估、强化宣教、有效固定、环境管理、舒适护理,最大限度降低了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在前瞻性全面评估的基础上可以发现并进行潜在问题约束,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从而改善护理质量,降低并发症。
综上所述,重视神经内科置管患者置管期间护理干预可以稳定患者情绪、降低非计划拔管率,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 毕娟,唐丽梅,王娟等.集束化护理干预对ICU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的预防效果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10):9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