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体验中心在高中阶段开展的现状和推进方法探究
2020-03-02王思遐
【摘要】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要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精、气、神;实现文化自信。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已成为社会的共识,也成为教育的重要内容。传统文化要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也不仅仅是要靠传承,通过体验中心的创建可以研发更多的创新的形式。这反映了在学校开展传统文化体验中心的必要性。通过传统文化体验中心的创建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让传统文化在高中学习阶段展现出经久不衰的魅力、在新时代学生的视野中突显出新时代的风采。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和民族自豪感。从而能将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视为新时代青少年的责任和义务。
【关键词】传统文化;体验中心;传承;创新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一、什么是传统文化体验中心
近年来多地政府投入资金建立中华传统文化体验馆/中心。该项目由中国招生教育网发起。以江苏省南京市的体验中心为例,以“守护传承,守望梦想!“为主题,以“重拾文化信仰,回归智慧生活。”为主旨,营造传统文化氛围,定期开放汉服礼仪,诵读诗书,研习茶艺、开笔礼、成童礼、成人礼等主题体验,兴趣使然,更可深入接触书法国画剪纸编织彩绘雕刻等传统才艺,内外兼修,塑造德才兼备小君子。
那么学校范围内的传统文化体验中心应该如何开展呢?因为资源的局限性,我们不可能在实施过程中做到面面俱到。但是可以挑选一些与学校办学宗旨和学校精神相符合的内容纳入传统文化体验中心的项目中。例如我校最新申请的上海市高中生创新实验室项目“当VR遇见紫砂”。我们将体验中心设置成结合时代特色的虚拟体验中心。在VR和3D打印的设备辅佐下,学生犹如打进阶游戏一般,不自觉的就被传统的陶艺文化所吸引。
二、开展传统文化推进的现状与困境
中国传统文化是有很多值得我們继承与发扬的,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为何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推广中有些步履维艰呢?从大环境上说由于社会发展的不均衡,国人传统的中庸思想,应试教育下繁重的学业压力,以及我们身边有些人存在着崇洋媚外的观点等等都制约了传统文化的发展和推进工作。从学校层面上说,在实践过程中还存在着价值取向偏差、师资缺乏、教学内容选择随机化、课程设置随意化、教学方法刻板化、复古化等诸多问题。学校没有特定而完备的课程方案和教学体系。教师自身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也缺乏内涵。过分注重形式,比如穿着汉服诵读等,形式大于内容,学生们在摇头晃脑的朗读中,并未求解其意。此外,枯燥乏味,以历史教学的姿态来普及传统文化。再者,甚至于片面的认为传统文化早已退出历史舞台,属于过期的时代文明,没有必要还原和继承。为进一步推进传统文化进校园有效开展,需要着力分析与破解这些现实困境。但随着国家传统文化教育政策不断出台,相信传统文化进校园很快可以蓬勃的开展起来。
三、我校在提升文化自信,弘扬传统文化的项目实施及反思
(一)集合学校特色,选择传统文化项目
选择项目的灵感,来源于一则广东省青少年创新大赛的新闻,广东两名学生带着《从VR视角探秘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龙泉青瓷冰裂纹制备工艺的传承和保护》通过VR技术,有效的用虚拟手段还原了龙泉窑中失传的特殊工艺。这则新闻启发我在传统文化项目上的选择,根据各方面课程特色和师资力量,我最终选择了陶文化作为立足点。陶文化在传统艺术的领域里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性和重要性,陶文化就伴随着中华的历史长河一同见证着时代的变迁。陶文化从马家窑制陶开始在中国已经有7000多年的历史,人们早已学会用泥与火结合,赋予器物新的生命。通过陶文化的推广,让传统的非遗文化焕发出新的光芒。
(二)传统陶文化的现状
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以陶文化中以紫砂为代表的陶制艺术品商品占据了大量的市场,仅宜兴一地,从事紫砂艺术制作的人员不计其数。但是此类人员大多没有较高的文化程度,艺术品位。这也导致了紫砂文化发展的制约。传统的文样、器型反复出现,没有创新意识。无法吸引青年人去热爱并探究这一传统的非遗文化。项目的选择是希望通过虚拟制作体验中心的建设,让紫砂艺术这一类古老的文化通过高科技的手段焕发出新的生命力。陶(紫砂)文化与 VR 虚拟现实的高科技手段相结合一定会让陶文化翻开崭新的一页。
(三)传统工艺与虚拟技术相结合
传统的单纯的紫砂陶土制作工艺,并不能引起所有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传统的紫砂文化是一门综合创作的艺术,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需要经过长期反复的欣赏——操作——再欣赏——再操作的过程。工艺较为复杂。而虚拟的VR紫砂技术,可以达到如临现场,使用“虚拟手套”,人机互动,深入体验练泥、拉胚、温度控制等关键制备工艺,让学生足不出户就能亲手制作非遗艺术品。而且有一些传统工艺无法达到的技术难度,也可以在科技力量的辅助下,得以实现。专业的陶艺3D打印技术,也是基于以上原因,丰富艺术作品的多样性,这有别于传统的烧制工艺,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了学生作品的损耗。忠实的让学生作品得以完整的呈现出来。丰富的现实世界是创作灵感的源泉,只有发现才能创造美。正是在这样的培养过程中,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得到了提高。有趣,好玩,学到新知识是VR虚拟制作体验中心的主旨,从这一目标出发形成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活动,尝试各种材料、工具、制作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陶艺活动的乐趣,了解基础的表达方式方法,个性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在过程中合作、分享、积极进取,激发创造意识,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习能力。
(四)根据办学特色,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当VR遇见紫砂”传统文化虚拟制作体验中心,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让学生能更大程度引起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与时俱进,将高大尚的传统文化艺术品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拉近,并且缩小了时代感。让传统文化能在新时代的青少年心中落地生根,代代相传。“当VR遇见紫砂”传统文化虚拟制作体验中心,将结合我校的“好学致用、立诚向善”的理念,并聚焦“财经素养”的能力要素培育,在虚拟作品完成的同时,依托我校已建成的“金融创新实验室”开展3D打印技术下生产的紫砂艺术作品模拟拍卖,使用虚拟货币进行交易。以此用于虚拟作品的扩大再生产。学生也可以使用创作所得换取的虚拟货币,进行实验室时段租赁,材料选购、设备、学生艺术工厂的建设等等。将自己的作品变成具有实际意义的现金价值。也让学生们参与艺术品投资,从艺术品身上挖掘其潜在价值。同时学校也可以向学生以收藏作品的形式,向学生定制一些学校布置所需的自制艺术品,并颁发学校收藏证书。
(五)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反思
陶文化之所以能让中国人喜爱了几千年,而且经久不衰,这与陶所承载的文化底蕴,和寄托的民族情怀是密不可分的。陶文化从最初只是盛放食物的用途、到祭祀、到装饰、再到现在成为一种文化的符号。它区别是世界其他文化的特质就是民族性。数千年的发展中,中国作为东方的文明古国,它形成了勤奋、勇敢、团结、和平、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文化发展和传承不能数典忘祖,将具有民族性的文化和精神作为国家发展的根本力量。也正是由于我们独有的民族文化形态才能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中。
作为体验中心的项目负责人,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在今后的课程中,我试图将更系统、更完整、更贴合学生的完善此单元课程。将传统文化中的美学、故事、历史,以及玉的精神和品质,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把传统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们。真正在高中课堂中实现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同时我也会尝试进一步融入当今时代的美学元素和理念,让古老的传统文化深深扎根于高中生的课堂中,扎根于学生的爱美之心中。把讲台当成传播文化的平台,将文化的经典传授给学生。这是我作为一名推进传统文化项目的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基于以上种种,传统文化体验中心能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能培养出具备艺术学科基础、创新能力人文和财经素养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并全方位多角度为学生提供创新和研究环境。秉承智能化、多元化、开放化、结合当代数字技术、大数据技术及虚拟现实技术,创建艺术创新手段,立志将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传统文化体验中心是一门结合传统文化,融合财经素养的培育,以实践为基础的探究型课程体系。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它将进一步以课程引领传统文化体验中心的建设,将为在校学生们打造更专业、更多元、更系统、可持续的研究性学习课程与环境。
作者简介:王思遐(1982-),女,汉族,江苏人,本科,艺术教师,中学一级,研究方向:传统艺术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