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数民族风俗文化

2020-03-02周媛

中国民族博览 2020年1期
关键词:风俗内蒙古少数民族

【摘要】民俗文化又称传统文化,是指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近年来,民俗文化产业在全国各地兴起,早已超出传统意义上的简单框架,例如新疆、内蒙和西藏地区,已经初步展现出一定的规模化发展和个性追求。

【关键词】少数民族;风俗;新疆;西藏;内蒙古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一、多彩新疆

提到新疆,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街边带有特色口音的烤羊肉串,可能是唐朝时候文成公主吐蕃和亲的故事,也可能是种类繁多的瓜果和粮食作物但是,新疆从古至今经历了太多时间的洗礼,历经辗转磨难,在历史的长河中摸索着前进和发展。“维吾尔”是维吾尔族人的自称,是“团结”和“联合”的意思。

提起风俗文化,在维吾尔族人的日常生活中他们待人接物是很有礼貌并且热情的,例如,他们在路上遇到尊长或者朋友的时候,习惯把右手拿放在左胸前,然后把身体前倾30度,说:“爱思拉姆爱来孔!”并且维吾尔族人走路时会让长辈走在前面,交谈时会让长辈先讲,入座时会让长辈坐在上座,吃饭时会先端饭给长辈等等如果家里来了客人,维吾尔族人的全家都会出门迎接,女主人会以十分真诚的态度用盘子端来茶水;当饭桌上有老人或者去到别人家做客时,他们都会用双手摸脸,为祝福。如果去维吾尔族家里做客,也是有很多讲究的。比如,吃饭或者与人交谈的时候不可以擦鼻涕、打哈欠或者吐痰;在吃完饭后如果有长辈带领大家做祝福仪式,这个时候是不可以站起身或者东张西望的;穿衣方面,维吾尔族人的上衣一般要过膝,在户外不可穿短裤;在房间内就坐时,双腿不可以伸直,用脚底面向人;在接受物品或者请茶的时候,一定要用双手接过;未经主人同意,不可以动用主人家的物品等等。

维吾尔族有自己的语言,同时,在他们的语言中,维吾尔族人也创立了具有其独特风格的文化艺术。维吾尔族人民能歌善舞,其特有的维族舞蹈也以热情柔软而闻名中外,这都是维吾尔先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其民宅的建筑艺也样式繁多,富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其居住的房屋一般讲究在方言和门窗上雕刻花纹图案,墙壁上也要横竖砌成花纹图案,其中也不乏规模建筑,如艾提尕清真寺就是其中代表,都成为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深深的积淀。

二、虔诚西藏

说起西藏,我们会想到洁白的哈达,庄严的布达拉宫,巍峨的青藏高原,还有西藏高山草原特有的高原之舟——牦牛。西藏人中的大部分都是信教徒,他们虔诚、忘我,一步一叩首地去大昭寺朝拜,也许有些人无法理解,但那是他们追随一生的信仰。

在西藏的风俗文化中,献哈达是表示对客人的欢迎和尊重,进门时不可以踩到门槛,进入藏民家中可以盘腿而坐,但不可将脚伸直,以脚底板示人,这一点和新疆的风俗一样。藏族人忌讳杀生,也不吃马肉、羊肉和驴肉,有些地方还不吃鱼和鸡蛋。并且,在西藏的寺庙殿内是不允许拍照的,藏族人家的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会被长辈带进寺庙朝拜,也就是说,在他们很小的时候就知道在寺庙中要保持肃静,坐下的时候身体要端正。作为旅客,在参观寺庙的时候不可以穿拖鞋和短裤,进入寺庙后要摘下帽子。同时,西藏有“世界屋脊”之称,因其不原杀生,所以茶叶是当地人补充营养的主要来源同时也是其不可缺少的生活饮品。在过林卡的时候,带着暖瓶席地而坐的藏族同胞们比比皆是,他们时而轻声地聊天交流,时而欢快地高声放歌,再配上一杯浓浓的酥油茶,真是十分惬意啊!走在拉萨的街头,随处可见六字真言,其也是西藏最常见到的符号,据说可以清楚贪、傲慢、嫉妒以及吝啬等六种烦恼,算是西藏特有文化之一。

西藏人有自己的藏语和藏文,早在唐宋年间称为吐蕃时期就创制了文字,元属宣政院,明称乌思藏,清朝正式得名西藏。还能体现藏族民族特色的就是其历史悠久的金银玉器工艺技术西藏金属制品的规格不拘一式,做工细腻精致,表面一般都有立体感的吉祥纹饰,尤其木质器物,盛食物不改味道,便于携带,备受藏族人民钟爱,其不同于别族的民俗风情和审美文化演绎出了藏族丰厚的历史文化。

在藏族经文中,《甘珠尔》《丹珠尔》是十分有名的。它是藏文大藏经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闻名中外的佛教丛书。“甘珠尔”意为佛语部,包括显、密经律,有书108部,是14世纪后半叶嘎举派的衮葛多吉编订成书。“丹珠尔”意为论部,包括经律的阐明和注释,密教仪轨和五明杂著等,有书3461部,是14世纪格鲁派的布顿编订成书。藏文丰富的典籍,为后世学者专家研究西藏社会历史以及我国普遍存在过的农奴制社会形态提供了可靠实据。

三、豪放内蒙古

谈起内蒙古,大家想到的一定是味道鲜美的牛羊肉和香醇可口的蒙古奶茶吧,或者是骏马奔腾的豪迈壮阔景象,亦或者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面有点点白色的蒙古包点缀。“内蒙古”本名内扎萨克蒙古,清朝时其最高爵位称为扎萨克,是“执行官”的意思,清代后期才改名为内蒙古。

蒙古族的风俗文化也与内陆其他地区不同,其每年都是通过其特有的习俗——祭火,来迎接新年的,因为燃烧的火焰象征着一年中的吉祥和幸运,但是每一家蒙古人的祭火日期和方式却不尽相同。貴族在腊月的二十四日祭火,而平民一般在腊月二十三,有的牧民把系着五彩绸缎的芦苇插在自家门前的树枝上,户主穿好礼服跪在正门的点子上,把用油网包好的羊胸骨献给圣火,以祈求来年平安吉祥。在春节期间,牧民们的主要活动之一还有祝寿,与汉族人不同,他们并不是给过生日的老人祝寿,他们的祝寿对象是正当“本年”也就是本命年的长者。给长者祝寿时,除了要行礼外,还有赠送寿礼以表敬意。

内蒙古人也有自己的语言——蒙古语,但是现在有很多内蒙人都会说汉语;在蒙古人民豪放不羁的性格中,他们也有属于自己的民族舞蹈——安代舞。安代舞起源于库伦旗,是不同部落和地域的风俗文化共同孕育了蒙古族文化所以安代舞的特点就是富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简单易学,富有感染力无论男女老少皆可以加入舞蹈,没有限制。其不拘一格的唱词和曲调也展现了内蒙牧民们热情奔放、豪迈敏捷的性格。

蒙古民族拥有三大历史名著,分别是:《蒙古秘史》《蒙古黄金史》《蒙古源流》。这三部著作,对研究蒙古族的历史、语言、文化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其中,《蒙古黄金史》还是明代蒙古真的重要历史文学作品。《黄金史》有两种,一为明末成书,作者不详,内容记载了蒙古古代的故事传说和明代蒙古、瓦刺两部族的历史,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二为鄂尔多斯啦嘛罗卜藏丹津于清朝乾隆年间所著,作者参照了《蒙古秘史》的内容,对蒙古民族兴起前后的历史作了补充。

四、结语

纵观我国民族史,可以说是一部民族文化交融的历史。各民族在不懈追求生存空间与文明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同周边民族不断地文化交往和征战的过程时被同化了,有些民族日益强大,出现过许多以某一民族为主体的地方政权和统一的国家政权。总的来说,民族的文化就是在不断地交流融合之中越来越丰富,成为人类共同拥有的精神财富。一个民族政治上的强大不仅可以带动民族经济的发展也可以带来民族文化的繁荣昌盛,其中自然包括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兴旺。

参考文献:

[1]蒋廷黻.中国近代史[M].长沙:岳麓书社,1999.

[2](英)蓋尔纳著,韩红译.民族与民族主义[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

[3]社会转型:多文化多民族社会[M].中国社科杂志社编,社科文献出版社,2000.

[4]王森.西藏佛教发展史略[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5]戴岳.论少数民族习俗文化的伦理价值与教育意蕴[M].贵州民族研究,2007,27(6):89-93

[6]西藏自治区概况[M].西藏自治区概况编写组,西藏自治区概况修订本编写组,民族出版社,2009.

[7]卢一萍.新疆:天地大美[J].新疆人文地理,2008(1):10-21.

[8]赵颖.内蒙古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J].中国民族博览,2017(1):52-53.

[9]米高峰,李涵.“一带一路”少数民族纪录片文化传播研究——以《我从新疆来》系列为例[J].传媒,2018(11):94-96.

[10]王建中.东北地区少数民族饮食习俗历史剖析[J].饮食文化研究,2004.

作者简介:周媛(1995-),女,汉族,江苏无锡市,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音乐学。

猜你喜欢

风俗内蒙古少数民族
Jiao Ayi| 《娇阿依》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少数民族的服装
不同国家母亲节风俗
An Analysis of English Teaching Methods in Middle School
闫锡聪
内蒙古大草原
跟踪导练(四)4
日“高学历风俗娘”增多
书画